27个回答

李唐宗室为什么仍然允许武则天以皇后之尊下葬?

知乎用户
71个点赞 👍

武则天和汉武帝很像,看上去刻薄凌厉,但是都有一个隐藏的优点,那就是政治弹性很高,虽然有赌徒的狠绝,但同时也有基础的政治信誉,俗称愿赌服输。

他们说认输,是真的认输,不是司马懿那种装弱后憋一把大的的蛰伏,而且这俩人不拧巴不摆大架子,失败了愿意走下台阶,所以他们的对手不需要通过以肉体消灭的方式彻底清算他们,甚至可以在斗争结束之后维持一个相对的体面。

刘彻在斗争失败后,毫不犹豫写罪己诏,武则天知道自己做了不同于时代规训的选择,也不介意被人说,甚至如果你骂得好,她还会公开表扬你。

这俩人很有意思,他们刻薄,狠厉,在一些斗争中不吝啬赌博,但他们失败了不胡乱破防,反而坦然承认游戏规则的失败面。这种对游戏规则的尊重,反过来保护了她自己。

实际上仔细看他们的人生经历的话会发现:这俩人的刻薄和疯狂都是表面的,而内在具备高度的理智。他们的凶狠毒辣,是一种克制的、留有余地的毒辣,只要你没有往绝路上折腾他们,他们往往也会给你留一条路。

甚至这条路经常是杯酒释兵权的强制退休版,权力你别想要,但好生活待遇我不会缺你。

汉武帝不用多说,漠北之战后一次性封侯24人,甚至给投降的匈奴浑邪王封漯阴侯,论大方在古代皇帝里绝对排的上号。

武则天任用酷吏打击政敌,但在政权稳固后,立即处死酷吏平息众怒。打击旧贵族的时候,对新人又格外大方,开创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对落第者破格授予敕赐进士头衔,还首创试官制度,低级官吏也可佩戴金紫服饰,可以说既树威又施恩。

他俩经常给我一种看过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感觉。

用可控的暴力制造威慑换取秩序,用大方到咋舌的利益分配消解反抗动力维持系统运转。

他们的残酷往往针对特定政治集团(汉武帝打击诸侯王、武则天打击关陇集团),对体制外的潜在威胁者(寒门新贵、边疆降将)反而相对宽容,这种精确打击与广泛收买相结合的策略,就,很有意思。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其他人讨厌他们,但是认可他们不可替代的实力,也会在关键时刻捏着鼻子接纳他们,甚至主动捞他们。

古代皇帝无论中外都会强调自己统治的神圣性,但是俩人很有趣,他们会在一些特定的时候主动消解自己的神圣性,甚至做出一些在外人眼里的“自污”行为。

武则天退位后主动要求去除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通过自我降格,她完成了从被革命的对象到既得利益者的身份转换——挑战李唐体制的叛逆者确实应该消灭,但对李家媳妇没必要下死手。

汉武帝晚年面对政治反噬,毫不犹豫颁布《轮台罪己诏》——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帝王的自我检讨书,很多皇帝压根受不了这个,将其视为奇耻大辱。但汉武帝不仅不care,还要做就公开发布,不可否认,绝对有政治作秀的成分,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俩人算是把博弈玩明白了——当统治成本超过收益时,及时认输比垂死挣扎更能保全核心利益

毛主席说过,搞政治的关键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朋友搞得少少的。看到他们俩的选择,让我忍不住想,权力真正的安全边际,或许不在于消灭多少敌人,而在于建立信誉,让对手相信:当你失败时,会比胜利时更可靠。

这种信誉平时看上去没什么用,实际上在一些关键阶段能发挥很大的用处,前两天跟朋友讨论到我党优待俘虏的政策的时候就感慨,看上去有点圣母,实际上这个政策恰恰动摇的是敌人的根本——当你意识到如果你失败,你会面对残酷折磨的时候,哪怕为了死得舒服一点,你也会想浴血奋战。可是当你发现,如果你投降了,你不仅不会被伤害,还会得到优待,甚至能被好好的送回家,你还会想要好好打仗吗?会不会觉得与其莫名其妙的死去,还不如直接投降呢?

付出本身,就是一种信誉,信誉,必然有收获。

最后吐个槽,和朋友讨论到这个的时候,忍不住感慨,政治弹性,原本是一个政客的基本素养,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几乎每一个政客都有,包括懂王。

政客会保留这样的素质,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总是起起伏伏,而很多人真的走上了权力巅峰之后,反而忘记了这个基本素养,真的以为自己是什么人物了。

失去初心的结果,是自己不断作死,最终一无所有,众叛亲离。

也让政治弹性,这个政治人的基本素养,变成了少数统治者才有的优点。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非癯仙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