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印度——一个没有经历革命,没有土地改革,没有摧毁地主阶级的中国
说来以前对印度只有3个印象:1、西游记,2、歌舞,3、1962年。但自从看了某些人大力吹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赞美“印度民主:一个成功范例”,赞美“印度乞丐的微笑”、“印度是穷人的天堂”,声称民主印度发展潜力远大于中国,声称“妈妈,如果有下辈子,请把我生到印度!”等等之后,在好奇心驱使下,在网络上找了一些印度的资料,看了以后才发现:印度,确实是“民主”奇葩!
现在当我的朋友因为经济下行等各种问题悲观时,我都会这样安慰他:怕什么,印度都没崩溃我们还会乱吗?看到印度我们就看到了希望,就对未来有了信心!
我们的视线以前通常只关注美、欧、日,因为那是我们赶超的目标。如今却有人来告诉我们:印度才是“成功范例”,让人情何以堪!
印度于1947年独立,共和国于1949年建国;印度国土是中国的1/3,耕地面积却比中国多1/3;当时文盲均占人口80%以上,但印度铁路营运里程、发电量、水泥、汽车、钢、铁等主要工业产量和指标均高于甚至远高于中国;印度国大党政府除了继承原殖民地政府的工业、铁路、港口、航空、邮电、电站、大型灌溉工程、兵工厂和国家银行等之外,还接收了英国留在印度储备银行和计存在英格兰银行的、按当时汇率总价值约为97.59亿美元的资产。1948年,印度政府外汇储备余额为31亿美元。这笔资金在印度政府应付独立初期的经济困难,特别是在安置难民和进口粮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8年,印度进出口总额为27.22亿美元,同期中国仅为9.07亿美元。而经南京国民政府以金元券等方式强兑掠取后,新中国建立时中央人民政府的黄金储备只有6000多两,1977年外汇储备才达到23.5亿美元。
那时的印度是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制造业相当发达,主要工业品产能均在中国之上,是认定自己要做“世界的一极”的,是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国家,尼赫鲁设计的大印度联邦甚至包括了中国西藏。所以,两国的发展基础怎么也没法说是中国更好。
发展条件也应该是印度好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印度除了因核问题遭到了短期制裁外,基本上一直是左右逢源,即使在和苏联打得最火热时,也可从英国购入航母;地缘上更是背山面海,全是弱邻(与中国有雪岭阻隔不可能大打)。中国却是一路风雨,一路烽烟,甚至曾一度两面受敌,按某些人的说法还白白蹉跎了30年……
但是:
中国、印度的人均GDP:1952年:137元、252元。1980年:438元、400元。2018年:9769元、2034元(之前数据来源:北海居,2018年不变价美元)。2022年:12720元、2411元。
中国、印度的进出口总额:1950年:11.3亿美元、22.4亿美元。1980年:378.2亿美元、234.4亿美元。2022年:6.31万亿美元、1.17万亿美元。
中国、印度的铁路运营里程:1950年:2万公里、5.3万公里。1980年:3.6万公里、5.4万公里。2022年: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6.4万公里。
中国、印度的预期寿命:1950年:35岁、38岁。1980年:68岁、58岁。2021年:78岁、67岁。
中国、印度的钢产量:1950年:61万吨、146万吨。1980年:3178万吨、951万吨。2021年:10.33亿吨、1.18亿吨。
中国、印度的发电量:1950年:57亿千瓦时、61亿千瓦时。1978年:2566亿千瓦时、1010亿千瓦时。2022年:9.14万亿千瓦时、1.86万亿千瓦时。
中国、印度的识字率:1950年:约20%、约20%。1980年:约80%、约40%。2020年:97%、76%。
现今,印度文盲率和高中入学率和中国80年代初相当,全年保灌保排的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不及中国80年代初,粮食单产折合仅100多公斤/亩,约中国80年代初的一半……
现今,印度在1.7亿公顷耕地生产出4180亿美元农业产值、3.18亿吨粮食,而中国在1.2亿公顷耕地生产出9786亿美元农业产值、6.12亿吨粮食。印度2022年全球饥饿指数(GHI)为29.1,在南亚国家中排名最低,在121个国家中排名第107名,连被封锁中、被认为连年处于严重饥荒威胁的朝鲜都远远不如。GHI对“饥饿威胁之下印度”的具体描述为:6个月至23个月大的婴儿,只有9.6%的人能吃上“可接受的最低饮食”。这也就意味着,印度只有不到10%的婴儿得到了适当的喂养;儿童死亡率高达20.8%,是所有国家中死亡率最高的;儿童发育不良率达到了37.9%,程度达到了“非常高”的级别……
现在网络发达了,有很多东西略一搜索就能看到其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人宣传印度“全民免费教育”,一搜索却看到新闻:“印度强推“免费教育”争议不断 政府被指逃责任”……识字率仅中国40多年以前水平。
有人宣传印度“全民免费医疗”,一搜索却看到新闻:印度公立医院缺医生、缺床位、缺药、缺设备……有时甚至连酒精都缺。
有人宣传印度“全民免费上网”,一搜索却仅仅是竞选口号……
有人宣传印度不拆迁,一搜索却看到新闻:“孟买野蛮拆迁贫民窟'赶超国际大都市'”……
有人宣传印度民主,一搜索却是村民选票全听村长(地主)的……
更多人宣传印度有人权,一搜索却是数亿的“贱民”和女性仍被实质性歧视和不平等对待!
即便是吹捧最甚的印度软件行业,无论从业人员还是产业规模、产值、效益都远远不及中国。
……
为什么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均好于中国的印度会是这样?
如果是因为计划经济,但印度经济的计划程度远远不如1992年之前的中国。尼赫鲁虽然在学习苏联模式,但并没有破坏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市场经济体系,1992年有约七千家上市企业约六百亿美元股市市值,国有经济成分和计划成分一直都低于中国。而且1992年“南巡讲话”中国全面转向市场经济之前,1991年印度拉奥政府已经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如果是因为中国有华侨资金的注入,但印侨也不少,而且也挺有钱。
如果是因为宗教民族边境问题造成的冲突,但中国这方面的麻烦也不少,藏、疆、回、蒙,更加上北方的苏联,东南的台海,建国初的匪患,朝、越的烽火——
如果是因为气候问题,但新加坡(印度裔9.2%)同样是热带国家,印度大部分国土在北回归线附近,和我国两广相同,而且其南部比北部经济更活跃。
如果是因为素质问题,1、已经证实种族内智商差异远大于种族间差异,所谓“优等种族”是伪科学。2、古印度文明不说了,后来的征服者雅利安人更是纳粹认为的“最优种族”,而且美国科学家中印裔人数仅次于华裔。3、中国人当年也同样被西方人看不起,诬为“东亚病夫”。
我认为
印度就是一个没有经历革命,没有土地改革,没有摧毁地主阶级的中国:
一、印度没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也就无法统一意志,在全国范围内集中人、财、物优先发展一些急需的、基础的体系建设,进行全国系统的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在莫迪之前连统一全国税收制度都无法办到,所以也就不能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并能在适当的时候以国家意志对其升级改造。韩国以如此小国能有一批国际级的企业也和当初独裁政权以国家力量支持有关。
正因中国有了一个工业体系和交通网络的基础,以亿计数的产业工人,庞大的非文盲的劳动力后备军,各国对华投资热情才一直远高于印度和非洲。资本家不是慈善家,资本流入的目的是谋利,而不是帮你建设,它们只会在沃土中播种收获,绝不愿在荆棘中开荒。之所以当年台一再“戒急用忍”,要求台企积极南下却终归失败,就因大陆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机电、化工、机械、电子等各类产品的原料、配件的供应成本和便捷更有优势。
二、印度没有消灭地主阶级,解放地主阶级对农村土地、财富、劳动力的占有。在不能对外掠夺、殖民,完成原始积累的情况下,要等待工业化的萌芽自己从小农经济中生长出来,只能等到花儿都谢了。而中国却通过剥夺农业和长期的极度的压制消费的高积累来获得了工业建设的第一桶金,并历经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联产承包,最终形成了土地国有,使用权实质上属私人的土地制度,这样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建设中占用土地的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同时避免了土地的更新兼并。有了土地,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就有了凭籍,所以中国会有“民工潮”,潮来潮去,大部分民工无论成败,其始终是和土地相联系的,有土地农业收入为最后备选和底线,在心理上就有退路的,避免了印度那样以百万计失去土地的农民滞留于孟买贫民区的情况,又有利于资金、信息、技术向农村转移。
但面对印度这样地主阶级垄断农村土地、财富、劳动力的社会结构,及2/3的无地或少地农民不能承受任何风险波折的情况;即使是有宗教加持、强如莫迪,即使是从长远、从大局来看,是相当必要和紧迫的2020年三项农业改革法案,最终也只能败下阵来。
三、印度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没有摧毁地主阶级,也就无法扫清与陈腐的旧统治阶级相伴生的种姓制度及诸多愚昧观念(在中国就是宗族制度和宗法观念),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清除思想上的障碍。种姓制度最大的受益者和维护者——地主阶级没有被摧毁,仍然是“农村意见领袖”,在农村就不可能清除种姓制度。大家对印度诸如强迫寡妇殉夫、杀死“贱民”和私奔情侣、种姓冲突的新闻都已经麻木了,但谁听说过中国还有某地在“浸猪笼”、“开祠堂”?
在中国,清洁工是职业,他可以憧憬子女甚至自己成为经理、律师、会计、工程师,只要他在努力就不会有任何人取笑他。但是在印度,清洁工是命运。一个贱民出身的人极难混入一亿中产阶级大军。更为可悲的是,如果不是在信息流通的城市,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捆缚下“贱民”甚至连“努力”的念头不会有。试问,在这种向上通道闭塞的情况之下谁能勤快的起来?我再怎么努力也是个掏粪工,再怎么勤奋也还是为主人做饭的厨子,我为什么要勤快?没有生来就懒的人,“印度乞丐的微笑”背后更多的是无奈,印度人的“乐天知命”(换个说法就是懒)虽然没了中国的“浮躁”,但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没有了向上的动力,社会还可能发展吗?
结论:
正如浴火之后凤凰方能涅槃,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不经历革命的冲击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转型。今天的印度是中国的最佳参照物,他反映的就是一个没有经历革命,没有土地改革,没有摧毁地主阶级的中国将是什么样!且不要说什么经济指标,只要印度不进行土地革命,没有消灭地主阶级,就不可能根除种姓制度。只要印度还有“贱民”,他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民主国家,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整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甚至连和平稳定也无法维持。这样“不怕问题也不解决问题的印度民主”有什么用?印度充分证明了中国“革命-土地改革\初步工业化-改革开放\工业化-实现富强民主”这一道路的正确性。
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是另一个印度,没有邓小平的中国将是另一个俄罗斯。
有人说与印度对比毫无意义,今天中国人享受的福利与印度人已不在一个水平上,中国应当与欧美比。从中国的志向上说,有其道理。但是中国的今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苦难、血与火中奋斗出来的,总结我们的过去,总结印度实践西方体制和“民主”制度的过程,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极宝贵的,中国人只要认真思考就可以从中悟出很多很多。
后记
看了印度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
1、并不是所有印度人都无欲无求,反抗和革命的火种还是有的。
2、我对印度的革命前景很不乐观,因为在这个年代牺牲、理想、革命已经成了愚蠢和破坏的代名词,而没有知识阶层的加入,游击战和革命都不可能成功,尤其现在的高科技战争时代。
3、但是,作为中国人……只能祝愿印度永远都如“他们”所说那样:永远乐天知命……无欲无求……永远都能看到“印度乞丐的微笑”……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农村的乡村振兴的根本怎么建设,农村的根本出路到底是什么?
春过雪消:为什么连续1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但是农业却没明显的发展?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春过雪消:平常都说印度的缺点,有没有人普及一下印度的优点及优势?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春过雪消:中国整体的潜力有多大,尽头在哪里?
春过雪消:中美博弈的最终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