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坛衰败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自各种“powered by discuz” 的论坛逐渐无力维护后,百度贴吧也在去年一刀切地清除了大量老内容,分类的内容平台一蹶不振。
在一个相对专业化的论坛里,有一定知识背景的老用户间的讨论与反馈可以达到一种类似“同行评议”的作用,人工评判的而非关键词检索的社区规则也能给内容把关。按经验值分层获得权限可以引导“先爬墙头再发言”的氛围,而高级用户的权限也从不与流量挂钩,只意味着上传更大的附件、查看更经典的帖子——一切都是以内容为核心的。
这批论坛在资本注入互联网、因不配合流量而倒掉之后,用户只有两个选择:1)前往通用内容平台,比如知乎、微博和B站;2)单打独斗。可惜中文互联网没有适合个人博客的文化和政策条件,第二选几乎被封死,只能退居QQ群。而第一选的环境中,“内行”们的讨论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杠精限流不友善。
在知乎、微博这样的通用平台里,各种各样知识背景的人要想玩到一块去,只能服从最大量的受众的需求了——明星、爽文、情感话题、民粹话语、鸡汤、卖课、成功学。于是当前中文互联网生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