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为何中文互联网相对英文互联网的内容质量较低?

myiwen
267个点赞 👍

最近在计划去伦敦旅游。


三年前关注伦敦旅游相关信息的时候,就知道了有个叫做“London 2for1 offers”的优惠活动。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英国国家铁路和伦敦旅游的合作项目,就是持有到达伦敦的火车票,就可以在当天伦敦部分景点享受“两张票一份钱”的优惠。比如圣保罗大教堂28镑的门票,两个人用这个优惠券就可以人均14镑搞定。

很多旅游攻略都介绍了这个优惠,并且都强调了,伦敦的Travel Card(可以无限制乘坐伦敦地铁、巴士以及近郊火车的旅游交通卡),如果你是在火车站从铁路公司(而非伦敦交通局的地铁站或者分销商)处购买的,也可以享受这个优惠。


不过,这些攻略大多来自2019年之前,我也不能确定最近三年,英国相关的优惠活动是否还保持不变。这很简单,去相应的官网查询就可以。


首先从伦敦交通局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Travel Card这东西还在,仍然可以购买,只不过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这可以理解。

tfl.gov.uk/cdn/static/c


接下来,我在英国国家铁路的官网上,看到了关于Travel Card的这个说法:

Oyster, Contactless and Travelcards | National Rail

突然让人觉得不妙:7天的Travel Card不再提供纸质车票,必须绑定在一张牡蛎卡(伦敦公交卡)或者铁路公司的智能卡上。


这就有一个问题,我原计划从铁路公司购买7天的Travel Card,目的就是要这张纸质车票上印有的英国国家铁路LOGO(即下图左下角那个标志),

如果7天Travel Card没有纸质票,只能绑到公交卡上,岂不是不能享受优惠了?



于是呢,我再次去London 2for1优惠活动的官网去查询,很容易找到了这个界面:

Is my ticket valid for 2FOR1 and other offers?

这个网页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带有S标志的铁路公司发行的智能卡可以享受2for1的优惠。



经过上述一番查询,我们确定了:

1 7天的Travel Card仍然存在但必须挂在一张交通卡上;2 Travel Card可以挂在铁路公司购买的智能卡上;3 2for1优惠也认铁路公司的交通卡。


但是,对于一个从没有去过伦敦,使用过其交通系统的游客,我还存在以下问题:

1 铁路公司的交通卡办理是否复杂,是否存在押金?或者能否退还?

2 Travel Card是否能够挂在铁路公司交通卡上?因为我在除了国铁官网上看到的那句只言片语的“Travelcards for 7 days or longer can only be added to your Oyster or train company smartcard.”这句话以外,在其他旅行网站上看到的都是说“7天Travel Card只能挂在牡蛎卡上了。”,而牡蛎卡是不能享受2for1优惠的。

3 铁路公司的交通卡挂了Travel Card后,能否和公交卡一样在伦敦的地铁公交上刷卡?

4 使用铁路公司的交通卡享受London 2for1优惠是否还需要其他凭证?还是仅凭卡片就可以?

然而这4个问题太过于细节,在很多旅行网站上的问题都没有提到,我也在一些论坛发帖询问,都石沉大海。

于是,带着这4个问题,我访问了多家英国铁路公司的网站,网站上都对这些问题有说明,不过详略各不相同。其中,在这家c2c铁路公司的网站上,对这4个问题都有非常清楚的解答:

c2c Smartcard | Travel safe and contact-free at the station (c2c-online.co.uk)


所以我的4个问题都得到了解答。我计划伦敦行程的时候,交通问题可以说得到完美解决了。


================================================

上面详细讲述了我仅通过官网,人在万里之外,对伦敦交通没有任何实践的情况下,

就对7天Travel Card及对应的2for1优惠进行了了解,解答了若干个具体的疑惑,获得了满意的答案的过程。


所以,在发达国家的互联网上,官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信息渠道,突发的情况,产品的详情,详细的流程,最新的活动,特别的说明,只要你愿意都能在上面找到。


你再反过来看国内。

2022年12月31日跨年夜,我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大约晚上10点回家,而家里附近的地铁站每次跨年都会因为大客流而关闭。所以我在下午4点就去武汉地铁的官网上查询相关的停运通知。结果是一无所获。事实上,武汉地铁的官网简直就和不存在一样,运营公告的页面2023年5月查询是这样的:

集团快讯版块更新还算及时,但是依然没有有用的信息。




中国大部分公共事业企业,其官网都极其落后。大部分信息发布,都放在官方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这两个渠道了。

而微博和公众号,限制PC访问,界面单线程,发布的内容没有可回溯性,没有一个用户友好的搜索界面,无法如同网页一样形成有逻辑的结构,信息封闭无法被搜索引擎搜索,

是被official website这个东西完爆的。



你说,中文互联网为啥不如英文呢?

编辑于 2023-05-04 12:47・IP 属地湖北
無瑙大盆子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