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词语,他如果是抄写也不容易抄错,因为他脑子里有这个词,即便看不清也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但是,对于成语和一些不常见的,比如外来语、专业词语、生僻词,就容易出问题。
但是从常理分析,其实因为作者喜欢炫技,这些词其实是意识中会认为更出彩,更重要,更要集中精力写对的。他反而高频出错。
目前印象比较深刻的就记录在这里:
第一类:
四两拔干片、柳扬顿挫、精野无礼、功号一贯、姐搞、准南子、苏连、克林姆林宫、莫科科、篇锥篇(改后仍错)、破着头发、硬头发、硬着头发(三次错)、何置挂齿、红楼门(错两次)、天才之靠、笨掘、美如宫延、腆腼、款款而谈、忧心仲仲、以观后郊、冕而堂之、化途(仕途)、人才倍出(结合天才之靠、看来“辈”字确实复杂)、满目苍痍、创根问底、不仅应有仅有、面面相觑(觑右边写成“页”)、故作镇镜、破朔迷离、马德保(作为有特殊意义的名字,保字写掉5次)、曹聚但、刘拜、
还有一种典型的是高度形似的字,会非常多的错误,但是有时又不是全部错,说明他还是会写这两个字,只是时常无法确定。这种情况不可能是正常写作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合理解释是抄的时候因为对原稿看不清辨不明,所以大量出错。
第二类:胸袋、逃循、糊糢不真切、碾转、老潭、淡话、一眼温暖、暖意(两处暖字写成目字旁、实际为一股温暖)、床铺的铺字在四五行文字里面出现七次,就有四处写错为“辅”(手写这两个字实在太像了)、两处贼字右边写成戒、多处毕业,毕竟、完毕的毕上方写成此、效区(多次)、效游、异游(导游)、扫了蓝了蓝子一眼(扫了篮子一眼)、跟本、别根教育过不去、“倡议:我们唱歌”(两个昌的下面都写成“目”,并且在连续的几行文字中总共写错七次)、点点滴滴在两行出现两次(四个滴字,还有一处的摘字,右边都写成“商”)、觉得不觅(不妥)、觅协(妥协)、选选超过(远远)、举世皆浊和众人皆醉等多处皆上面写成“此”、煅炼(两次)、残荣(人名钱荣)、问提、填上人(镇上人)、最未几行、买弄
第三类:部分笔划复杂的字特别容易看不清,但写乱了还不见得是可以打出来的字。比如把无名之辈的辈字上面写成菲字。犹豫的豫字左边写成矛。
还有少量常见字写成繁体字的(长、见)。我不知道一个80后从哪里学到要写繁体字的,不累吗?
想到看到其他的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