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是刘谦的托吗?为什么?
- 1 个点赞 👍
那年春晚的这个节目太恶心了,你要是公布表演者刘谦and董卿,没毛病,但是,你告知的表演者只有刘谦那就很操蛋了,就好像你表演纸牌魔术,说能在54张牌中随便就能抽出大王来(其是54张牌全忒么是大王),你假惺惺让坐在观众席里面的观众验牌,结果他是你的拖!有意思吗?董卿后面还在别的节目里狡辩,真忒么的恶心,魔术都知道是假的,但是你这样操作,就真的无语了
查看全文>>
接班人 - 2286 个点赞 👍
先说结论:是的
这也是刘谦饱受魔术界诟病的一个原因:不是刘谦使用托,而是刘谦把“魔术要用托”这个思想植入了中国观众的思想里。只要观众认为这个魔术猜不透(当然正常情况下他们都猜不透),他们就认为这个魔术使用了托(stooge),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魔术都不是用托,这也是为什么魔术可以流传千年(虽然早期相同的技巧被用在了巫术、通灵、占卜)。
事实上,“什么是托?”这个问题本身都不是明确定义的。比如 即时用托(instant stooging), 双重现实(double reality), 预演(pre show),这些技巧算不算用托?使用隐形的助手(assistant)是不是用托?在与效果间接的选择上用托?直接的选择上用托?
我想我还是先花点时间解释一些概念:
即时用托(instant stooging)通常指邀请普通的观众到舞台上来以后让他成为即兴的托。比如说在舞台的桌上有一张小纸条,只有被邀请上来的观众能看到,并且按照纸条上的指令来做。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普通的观众会配合魔术师呢?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是,观众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魔术效果,于是他只会按照要求指令来做。当魔术效果发生以后,他可能才意识到原来是这么回事。比如说下面这个很著名的效果:魔术师请观众坐在舞台的椅子上,并闭上眼睛,接着魔术师说:“请你静下来,根据你所感受到的,想一个天气,然后再想一个乐器”。观众回答:“雨天,钢琴”。然后魔术师揭开一幅一直放在舞台上的油画,上面画着一架在雨中的钢琴。观众鼓掌。读者读到这里可以想一想这个魔术是如何做到的。事实上,在舞台的椅子后方有一个小音响,当魔术师说到天气时,音响会播放哗哗的雨声,说到乐器时,音响会播放轻轻的钢琴声,这只有舞台上的“即兴的托"能够听到。
双重现实(double reality)指的是被邀请上台的普通观众和舞台下的广大观众经历了不同的魔术效果。instant stooging通常会配合double reality一起使用。考虑以下著名的魔术:魔术师邀请一名普通的观众坐在舞台的椅子上,并闭上眼睛。魔术师对观众说:“我触碰你身体哪边你就举起这边的手。” 魔术师触碰观众左肩,弹一个响指,观众举起左手;魔术师触碰观众右腿,弹一下响指,观众举起右手,一切正常。然后魔术师在观众周围晃动几下,示意周围没有什么异物,然后走到了椅子远处,示意魔法即将开始。魔术师在空中晃动了一下,好似触碰了观众的左侧,弹一个响指,观众依然举起了左手。台下观众鼓掌。同样,读者可以先想一下这个魔术的秘密再接着往下读。实现这个魔术的其中一种方法是“时间差”:魔术师在观众周围晃动几下示意周围没有异物的时候偷偷触碰到了观众的左腿,紧接着走到舞台远处,假装触碰了空气,然后弹一个响指,观众自然举起左手。在舞台下观众的视角里,魔术发生在魔术师触碰空气时,他依然能举起手;对于坐在椅子上的那位观众,魔术发生在感受到一系列的触碰,然而睁开眼魔术师却在远处,然后台下观众都在鼓掌。这个时间差对于舞台上的那位观众和舞台下的所有观众都是不可见的,创造了双重的现实。
预演(pre show)是最能创造看似用了托的神奇的效果的。pre show指的是魔术师在舞台表演之前,在私下的场合给某一位观众先做一个魔术表演,获取到某些信息,然后在正式的表演中呈现出来。比如说,魔术师在正式表演前先找到某位观众,让他在扑克牌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牌,观众选出红桃Q,然后魔术师用这张红桃Q给这位观众表演了一个小魔术,观众觉得很神奇。接着在正式的表演中,魔术师再次邀请到这位观众,让他想着自己最喜欢的牌,魔术师看着这位观众的眼睛,说:我感受到了你最喜欢的牌是红桃Q,这位观众点头,全体观众鼓掌。看到这里大部分的观众都认为这位选到的观众是托,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魔术的“前半部分”,即pre show,然而这位观众确实也只是一位普通的观众。
上述三种技术算使用托吗?有些人认为算,有些人认为不算,是非常模糊的,它们的界定往往是根据使用场合和使用情况的。比如说,在美国著名的魔术竞技电视秀 Penn and Teller: Fool Us 中,instant stooging 和 double reality是允许的,而 pre show 是被明确禁止的,为了魔术竞技的需要。而一般的魔术专场表演或者电视表演中,这三种技巧在魔术界的共识里都是允许的。
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比如使用隐形的助手(assistant),区别于使用托,是否是可以被允许的?隐形的助手,通常指在观众不知道的情况下使用一位助手来实现某种效果。比方说,魔术师用眼罩蒙上眼睛,让一位普通的观众在舞台的黑板上写上一个任意的数字。然后魔术师说:“我感受到你选的数字是X!” 观众鼓掌。当然眼罩只是普通的眼罩。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事实上在舞台下的所有观众里,混着一位魔术师的隐形的助手,他在看到黑板上写的数字以后,用一个蓝牙遥控器操纵着魔术师口袋里的震动器(魔术道具),用震动的方式告诉魔术师观众写下的数字。隐形的助手是心灵魔术很常用到的原理。注意区分助手和托的区别:那位在黑板上写下数字的观众完全是一位普通的观众。
还有一些托确实是托,不过是在间接的选择上使用托。比方说刘谦让董卿在桌子上三枚硬币中选择一枚硬币,董卿选择中间的一枚硬币(中间一枚是有机关的蝴蝶币),然后刘谦把中间一枚硬币穿越桌子的玻璃。直接的效果是穿越(penetration),而选择与效果只是间接关系,虽然这个选择只能是事先商量好的。间接地使用托区别于直接地使用托,比如让托想着一个事先商量好的颜色,然后魔术师说出这个颜色,此时这个颜色和魔术的效果呈直接关系。
按照现代魔术的道德理论认为:在合适的场合和适度的情节下使用托(stooging)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尤其在电视节目或者是个人专场的表演里。比如众所周知董卿在选鸡蛋,选硬币的时候是托。我们认为:当魔术师在自我陈述中说在表演魔术时,他已经得到了观众潜在的同意(implicit consent) ,允许魔术师说谎、欺骗、错误引导、使用手法等,甚至是使用托。与之相对的,把完全相同的技巧使用在其他没有潜在同意的场合,我们认为是不道德的,比如说通灵占卜、偷盗诈骗、抽老千。
想要看最新的魔术表演:请douyn搜索OnlyForLove的魔术
很多人觉得这篇文章揭露了魔术里的一些秘密,不是很好。关于揭秘魔术,下面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些看法:
你好奇过魔术师是怎样看待魔术的吗?
你想了解一些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吗?
编辑于 2022-08-13 10:1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RichardWu - 249 个点赞 👍
刘谦在最新的直播里面回应了,首先要看你对“托”怎么定义。他的定义是,如果这个人需要做某些特定的事才能让魔术进行下去的话,那就是“托”。但如果他只是做了一个普通(被挑选)的观众需要做的事,那就不是“托”。
打个比方,刘谦让董卿随便抽一张牌,但实际上提前跟董卿说好要把第五张抽出来,然后问牌是什么,董卿说黑桃三,然后刘谦变出来的就是黑桃三,那董卿就是托。
但如果刘谦让董卿随便抽一张牌,董卿抽到的是黑桃三,刘谦变出来的也是黑桃三,那董卿就不是托。
董卿彩排了这么多次,当然知道整个魔术的流程,但不代表董卿知道魔术是怎么变的,她的作用只是做一个普通观众做的事,而不是在春晚直播的时候捣乱。
发布于 2023-01-13 19:0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ztouber - 87 个点赞 👍
刘谦最被大家怀疑有托的魔术,应该就是变鸡蛋那个。在刘谦让董卿选第二个鸡蛋的时候,董卿有些慌张地把话筒拿下去问了一句,但还是勉强能听到一声「……戒指……?」
但问题是这时刘谦还完全没有提到这个魔术是要用到戒指的。
于是所有人都觉得董卿是托。
大家的假设是:鸡蛋是道具,里面放了特定款式的戒指。必须请一个戴着特定款式戒指的托上来,问她借手上的戒指,通过某种方式变没,然后托选道具鸡蛋,打碎它,拿出同款戒指。
如果真的是符合这个假设,那董卿确实是托。
但是她是托的点,不在于她挑了指定的鸡蛋,而在于她戴了指定的戒指。
我的假设是:鸡蛋是道具,上面有个机关可以塞戒指进去。选任何一位观众都可以,只要手上的戒指尺寸不是特别离谱就行。魔术师把戒指变到鸡蛋里去,然后通过某种方式让观众选到那颗特定鸡蛋,打碎它,拿出观众的戒指。
如果是我的假设,那我觉得董卿不是我所定义的托。
大家会说,可是这也需要观众选到那颗道具鸡蛋啊,如果不是提前商量好选那颗,观众选了别的,不就砸了吗?
但是这个「某种方式」,不一定要用托,其实有很多种方法办得到。
比如说我可以挑三位观众上来,先让第一位观众选一颗鸡蛋。
如果第一位观众选到了道具蛋,那好,就直接拿你选的这颗,你把这颗拿走,让另外两位观众把别的鸡蛋全打碎,全是正常的蛋。这就佐证了第一位观众选的道具蛋也是正常的蛋。
如果第一位观众选到了普通蛋,那就要求他打碎,证明这是正常的蛋。然后让第二位观众选择一颗。
如果第二位观众选到了道具蛋,就让他看管好,再让第三位观众提供戒指,用第二位观众选的蛋和第三位观众的戒指变。三位观众都有同等份额的参与,也很合理。
如果第二位观众也选到了普通蛋,那也要求他打碎,证明这也是正常的蛋。然后让第三位观众选择一颗。
如果第三位观众选到了道具蛋,就直接用它变。前两位观众选的蛋都打碎了,用第三位选的,这样三位观众的参与也很合理。
如果第三位观众也选到了普通蛋,那也要求他打碎,证明这也是正常的蛋。然后我可以直接挑出道具蛋开始变。因为经过了三轮随机选择都是普通蛋,已经可以证明这一整盒都是普通蛋了。
甚至都不需要这么复杂,各种强迫选择的方法多了去了,魔术师完全有能力在他想要的时候,让不是托的正常观众选到道具蛋。
刘谦可能的确告知了董卿哪颗蛋是道具蛋,刘谦和董卿可能也的确约定了,第一次选择选普通蛋,第二次选择选道具蛋。但我依然不觉得这是托。
如果整个魔术的效果,不需要托也可以办到,那么即使他用了托,它也不是托。
这个「办到」,也是有不同等级的。那种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极端情况的魔术并不多。
如果有一个魔术,需要让观众选一张牌。但这个魔术本身和牌的花色点数没关系,整副扑克牌哪一张都能变,选哪张效果都是一样的。魔术师带着这个魔术上节目,让主持人做观众。魔术师排练了很多遍,节目组完全知道魔术流程。但是导演提出要求,让主持人必须要选红桃六,因为这张牌最吉利,观众听了开心。于是主持人在正式播出的时候选了红桃六。
这个选择的确是提前设计好的,但是这是托吗?我觉得大家应该都同意,不是。因为这个魔术的效果和主持人的选择毫无关系,不需要托也一样能办到。所以即使主持人的选择是提前约定好的,主持人也不是托。约定选红桃六完全只是因为这样播出效果最好、最喜庆。
如果有一个魔术,需要让观众在心里默默想一张牌不说出来,然后魔术师大手一挥,旁边的大楼上打出了这张牌的灯光。魔术师问,这是你想的牌吗?旁边大楼上的灯光就打出这个扑克牌,观众说没错我想的就是它。但是这个魔术的秘密其实就是,观众只能说红桃六,旁边大楼上的灯光只能打出红桃六,于是导演要求主持人必须说自己想的是红桃六。
这个选择也是提前设计好的,这是托吗?这很显然是的。因为这个魔术的效果没了主持人的选择就完全办不到。
再比如说有某个版本的ACAAN,需要让观众随便说一张牌。魔术师把牌洗乱,实则默默把观众选的牌控制到了第七张,然后让观众自己背面朝上一张一张发牌,想停了就停下。观众停下来的位置正好就是他选的牌。
这个魔术的原理很简单,为什么选择第七张,因为这是魔术师大量的表演中得出的观众最容易停下的位置。
如果观众在第七张停下,那这是最完美的结局。魔术师什么都不用做,直接让他把这张牌翻过来就行。奇迹。
如果观众在第六张停下,这是第二完美的结局。魔术师只需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到还没发的牌堆上,让观众把下一张牌(第七张)翻过来。奇迹。
如果观众在第八、第九张停下,这就稍微差一些。魔术师需要亲手拿着牌,双翻三翻,才能把观众的牌翻出来。这个魔术依然成功了,但是它的效果没有「完美结局」那么强烈。毕竟魔术师翻开一张牌,肯定比观众亲手翻开一张牌给你的感觉要弱。
如果观众在更远的牌停下,那魔术师只能偷偷用个更复杂的手法,比如pass之类,把观众选的牌弄到最上面。那虽然也成功了,观众虽然也觉得自己的牌被变出来了,但那样的效果就更弱了。
那如果有魔术师带着这个魔术上节目,主持人做观众。魔术师排练了很多遍,节目组完全知道魔术流程。导演要求主持人就数到第七张停下,这样是最完美的结果,节目播出看着好看。
这算托吗?
我想大部分观众会觉得是,但我觉得可以讨论。
这个魔术就算不用托,也完全能变,而且达到「完美结局」的概率也很高。
而且这个节目既然上了电视,肯定已经和主持人排练了很多遍,那就算主持人一开始真的不知道秘密,这么多遍他也猜出来了。他就算不想当托都没办法了。
刘谦也一样。既然是上春晚的魔术,一定是和董卿排练了很多遍的,那董卿本身已经不可能做到真正的「free choice」了。
就像硬币那个魔术,董卿看了这么多遍,原理她猜也猜出来了,就算她猜不出来,她看这么多遍也不会觉得惊讶了。那她依然做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是托吗?我觉得不算吧。
所以我觉得,只要刘谦这个魔术不需要使用特定的戒指,而是大部分戒指都可以变,那董卿就不是托。
事实上,刘谦在多个不同的场合表演过这个魔术,所以我倾向于认为他不需要使用特定戒指,可以邀请任何观众参与。故我觉得董卿不是托。
发布于 2022-08-27 13:20・IP 属地加拿大查看全文>>
GlenMcCormick - 7 个点赞 👍
我觉得问题倒不在于董卿是不是托,而在于春晚没有选对适合电视直播表演的魔术。
春晚魔术尤其不能让观众觉得你能用魔术手法外的方法欺骗他,因此春晚魔术只能一镜到底,而是尽量全景展现,因为任何的剪辑以及镜头遮挡都会让观众觉得你在使用盘外招,而春晚采用了最烂的一种,就是让董卿做某些重要选择,让现场观众进行监督,事实是观众只会相信自己的眼睛,你真要搞监督,正确做法是相应地方都有摄像头,几个画面同时播出来,比请什么现场观众监督强多了。
发布于 2022-08-01 00:5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etVDBHss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neil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