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回答

武侠片是不是死了?武侠片死于哪部电影?

巴别鱼
104个点赞 👍

先放上昨天写的武侠影视发展史梳理,阅读本文前我推荐先阅读它。

先回答题目问题。

1.武侠片是不是死了?

答:大约可以说死了。

2.武侠片死于哪部电影?

答:武侠片没有死于哪部电影,而是死在了绝大部分影视人们的短视上。

接下来进入正文。

我们在讨论武侠片有没有死之前,不如先讨论一个问题,“武侠”是什么?

这个答案可以千奇百怪,所以我们直接进入下一个问题:

“武侠”,是武更重要,还是侠更重要?

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梁羽生说:“侠胜于武”,“宁可无武,不可无侠”。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把武和侠分开?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新派武侠相较旧派武侠以及民国武侠,就是创新在了“侠胜于武”,侠是一种精神,侠义并不需要武力支持,梁金古书中也都不乏武力平平但侠肝义胆的角色。

那我们看到的武侠片是什么?

张彻的硬汉武侠片核心是什么?是打,一招一式的无趣的套路的打。

楚原的古龙武侠片核心是什么?刨除颇具古龙味的布景,本质上是打,一招一式的无趣的套路的打。

甚至延伸到李连杰演的很多武侠片,核心是什么?还是打,好看的打,精彩的打。

所以六七十年代的武侠片很快被基本遗忘了,大家现在去回顾的应当还是以八九十年代的居多。

当然了,电影里还是有脱离出武打片要素的,譬如《卧虎藏龙》《东邪西毒》,但数量毕竟不多。

这些是电影,那电视剧呢?

武侠剧在制作上自是无法与电影相提并论,而无论是金古梁还是温黄黄萧们的武侠剧,说到底还是选对了演员、剧情改动相对靠谱的那一批最被人们记住,或者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了的平庸之作。

那你真要说他们有多经典吗?

《武林外传》这个档次的武侠剧究竟有几部?

能和老四大名著们相提并论的又有几部?

答案是没多少。

所以,简单来说,我们看到的武侠影视剧,本质上都是【古装动作片】这种类型片。

那么答案就很简单了,观众看多了这种类型片,觉得没意思了,又缺乏质量足够的好作品,所以就衰落了。

说到这,我们又要把话题散开:

武侠影视的衰微和武侠小说的衰微是两件事么?

不是,是同一件事。

古龙曾经这样写过七八十年代时人们对武侠小说的偏见:

有一天我在台湾电视公司看排戏,排戏的大多是我的朋友,他们大多是很优秀的演员。
其中有一位不但是个优秀的演员,也是个优秀的剧作者,优秀的导演,曾经执导过一部出色而不落俗套的动人影片,在很多影展中获得彩声。
这么样一个人,当然很有智慧,很有文学修养,他忽然对我说:“我从来没有看过武侠小说,几时送一套你认为最得意的给我,让我看看武侠小说里写的究竟是些什么。”
我笑笑。
我只能笑笑,因为我懂得他的意思。
他认为武侠小说并不值得看,现在所以要看,只不过因为我是他的朋友,而且有一点好奇。
他认为武侠小说的读者绝不会是他那一阶层的人,绝不会是思想新颖的高级知识分子。
他嘴里虽说要看看,其实心里却早已否定了武侠小说的价值。
而他根本就没有看过武侠小说,根本就不知道武侠小说写的究竟是什么。
我不怪他,并非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所以才不怪他,而是因为武侠小说的确给了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人认为就算不看也能知道它的内容。
有这种观念的人并不止他一个,很多人都对我说过同样的话。说话时的态度和心理也几乎完全相同。
因为武侠小说的确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
武侠小说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几种:
一个有志气,而“天赋异禀”的少年,如何去辛苦学武,学成后如何扬眉吐气,出入头地。
这段历程中当然包括了无数次神话般的巧合与奇遇,当然,也包括了一段仇恨,一段爱情,最后是报仇雪恨,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个正直的侠客,如何运用他的智慧和武功,破了江湖中一个为非作歹,规模庞大的恶势力,这位侠客不但“少年英俊,文武双全”,而且运气特别好,有时他甚至能以“易容术”化妆成各式各样的人,连这些人的至亲好友,父母妻子都辨不出真伪。
这种写法并不坏,其中的人物包括了英雄侠士,风尘异人,节妇烈女,也包括有枭雄恶霸,歹徒小人,荡妇淫娃。
所以这种故事一定曲折离奇,紧张刺激,而且还很香艳。
这种形式并不坏,只可惜写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假如有人将故事写得更奇秘些,就会被认为是“新”,故事的变化多些,就会被认为是在“变”,其实却根本没有突破这种形式。
“新”与“变”并不是这意思。
古龙《谈“新”与“变”》

请问,到今天,这种偏见,变化过吗?

古龙还写过:

就因为武侠小说已经写得太多,读者们也看得太多,所以有很多读者看了一部书的前两本,就已经可以预测到结局。
最妙的是,越是奇诡的故事,读者越能猜到结局。
因为同样“奇诡”的故事已被写过无数次了。易容、毒药、诈死,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头”——这些圈套都已很难令读者上钩。
所以情节的诡奇变化,已不能再算是武侠小说中最大的吸引力。
但人性中的冲突却是永远有吸引力的。
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惑情。
写《包法利夫人》的大文豪福楼拜尔曾经夸下句海口,他说:“十九世纪后将再无小说。”
因为他认为所有的故事情节,所有的情感变化,都已被十九世纪的那些伟大的作家写尽了。
可是他错了。
他忽略了一点!
纵然是同样的故事情节,你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写出来的小说就是完全不同的。
人类的观念和看法,本就在永不停地改变!随着时代改变!
武侠小说写的虽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尝不可注入作者自己新的观念。
因为小说本就是虚构的!
写小说不是写历史传记。写小说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读者,感动读者。
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
古龙《写在<天涯·明月·刀>之前》

我们再回看梁羽生认为的“侠胜于武”和“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与古龙所提出的“武侠小说要写有血有肉的人”,看到创作理念的进步了吧?

正因如此,古龙从《多情剑客无情剑》开始了“求新求变”,这还只是在70年代。

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卢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一变,到现在又有十几年了,现在无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代序》

所以,我们看到,古龙武侠确实与过往武侠区别很大,焕然一新,其中甚至还有《绝不低头》这种现代武侠。

但是自从古龙死后,武侠小说的求新求变就基本陷入停滞了。

直到今天,从“写一个奇诡的故事”中跳出来的武侠作者有多少个?

读者们是不是直到今天还没把武侠当成“文学”来看待?

读者们仍然关注的是不是还是“武评”和“斗兽”?

所以今天的武侠小说“死”了。

那么武侠片和武侠剧呢?

还是七八十年代那一套,甚至在很多方面还倒退了。

武侠小说至少是死在了从“写侠”到“写人”的变革路上,

武侠剧呢?武始终是主流。

而且在对“侠”的阐释上始终沉溺在“侠之大者”“锄强扶弱”这些老调重弹的东西里。

究竟是影视创作者们根本没有读过新派武侠,不知道金庸自己后期都不玩侠之大者了,

还是受制于市场,受制于资本,不敢去说别的呢?

当2016年尔冬升导演的《三少爷的剑》的结尾,林更新扮演的谢晓峰说出下面这句“行侠仗义”的时候,我整个人就绝望了。

你可是尔冬升!

你除了是大导演,你还是在1977年邵氏版《三少爷的剑》里演过谢晓峰的人!

40年过去了,《三少爷的剑》核心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还需要我教你吗?

生活在江湖中的人,虽然像是风中的落叶,水中的浮萍。他们虽然没有根,可是他们有血性,有义气。他们虽然经常活在苦难中,可是他们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因为他们同样也有多姿多采、丰富美好的生活。
谢晓峰道:“有句话你千万不可忘记。”
铁开诚道:“什么话?”
谢晓峰道:“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远是江湖人。”
铁开诚道:“我也有句话。”
谢晓峰道:“什么话?”
铁开诚道:“只要你一旦做了谢晓峰,就永远是谢晓峰。”
他微笑,慢慢的接着道:“就算你已不再握剑,也还是谢晓峰。”
古龙《三少爷的剑》

所以当张彻、胡金铨、徐克、李安、王晶等等有想法、有能力的创作者们逐渐老去或辞世后,武侠影视剧也就衰落了。

总结一下,我们根本不用纠结武侠片是不是死了,和死于哪部。

当张彻拍出《独臂刀》,市面上一堆人跟风拍摄《独臂XX》时,

当楚原将古龙电影拍成了横版过关的简单打架故事,却在商业上大杀特杀,被人尬吹他最懂古龙时,

当金庸剧来来回回翻拍,讨论的内容却主要是“是否尊重原著”和“女演员哪个好看”时,

当梁羽生们多少个好故事的原作,却根本无人问津时,

当武侠剧实在请不起靠谱的明星,沦落为耽改剧时,

你们就应该知道,这种水平的东西,早该死了。

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能哭活武侠否?

武侠剧需要一个死亡,然后浴火重生。

最后,用古龙的这一段话结尾。

“红与黑”写的是一个少年如何引诱别人妻子的心理过程;“国际机场”写的是一个人在极度危险中如何重新认清自我;“小妇人”写的是青春与欢乐;“老人与海”写的是勇气的价值和生命的可贵;“人鼠之间”写的是人性的骄傲和卑贱……
这些伟大的作家们,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有力的刻画出人性,表达了他们的主题,使读者在为他们书中的人物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与事看得更深些,更远些。
他们表现的方式往往令人拍案叫绝。
这么样的故事,这么样的写法,武侠小说也一样可以用,为什么偏偏没有人写过?
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样写,才能算正宗的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只要你能吸引读者,使读者被你的人物的故事所感动,你就算成功。
古龙《谈“新”与“变”》

只有不懂侠的,才会过于纠结“什么是侠”“武侠片就得怎么拍”“武侠片就得表现什么”这些东西,然后把武侠禁锢在一个条框里,而走向狭窄,正是衰落的前奏。

古羽安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