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实施进一步调查,进一步调查意味着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 452 个点赞 👍
很多人以为监管总局是突然“搞事”,其实不然。
这事儿要追溯到2020年英伟达收购以色列公司迈络思(Mellanox)那会儿。
当时,中国监管机构批准了这笔69亿美元的交易,但给英伟达戴上了“紧箍咒”,
附加一个条件:不能搞强制捆绑销售,也就是英伟达的GPU和网卡不能捆绑销售。
这次的调查,其实就是一场“附条件批准后的合规性审查”。
说白了就是,监管总局回头查账了。
现在官方通报里明确说了,经过初步调查,英伟达违反了当初的承诺 。
这意味着监管机构已经掌握了初步证据,所以才敢从“初步调查”正式转入“进一步调查” 。
这就像你买房子,开发商答应送你车位,结果交房时发现车位要你强制购买一个储物间。
现在,监管部门就是来查这个储物间是不是真的“搭售”了。
而“进一步调查”就意味着,这事儿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要开始动真格的了,准备走更正式的执法程序,比如发出调查通知、质询、收集更多证据,甚至举行听证会 。
再说一下,为什么GPU会和网卡一起搭配销售。
搞AI大模型训练,不是一两张显卡的事,而是动辄成百上千张GPU组成一个“算力航母舰队” 。
现在已经进化到万卡,十万卡。
GPU与迈络思InfiniBand网卡之间的深度技术集成并非简单的捆绑,而是为了实现AI和高性能计算(HPC)应用中的最高性能 。
如果舰队里的每艘船(GPU)之间沟通不畅,那整个舰队的效率都会大打折扣。
英伟达的GPUDirect RDMA技术 ,就是为了让GPU和网卡直接对话,绕过CPU这个“中间商”,大幅降低延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
所以每个GPU一般都会配一张高性能的Mellanox的高速网卡。
AI训练集群中就是一堆的GPU和网卡的互联。
而英伟达在销售中有没有GPU和网卡捆绑销售,这个实际上是反垄断调查的点。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旨在遏制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 。
但中国不能直接去管美国政府,那怎么办?
通过国内法律体系,对在华运营的美国公司进行监管。
这次调查英伟达,可以看作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反制。
通过反垄断手段,削弱英伟达这个市场主导者的地位,为中国本土AI芯片的发展创造机会,鼓励国内客户转向国产替代方案。
至于最终结果,大概率会像高通案一样,英伟达接受处罚,然后调整在华业务模式。
中国反垄断监管的手段,逐渐成熟了。
而且越来越懂技术、越来越懂产业了。
而对中国本土芯片产业来说,这把反垄断之刀,正在为它们的发展,劈开一条更通畅的路。
就看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发布于 2025-09-15 18:03・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歪睿老哥 - 194 个点赞 👍
其实大家都干了:2024年8月,美国司法部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2024年12月,欧盟对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
能同时被这么多大国调查……而黄仁勋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
调查,也一点都不冤。
事情的起因是,2019年3月,英伟达豪掷69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的迈络思 。
据IT时报,在高速以太网卡、网络互联设备等市场,迈络思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其在InfiniBand 领域的占有率接近70%。InfiniBand技术可负责连接数据中心内的通用服务器节点、存储设备等,以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你可以理解成,就像麦当劳收购了“疯狂星期四”的商标专利。
开玩笑的,“疯狂星期四”商标现在依然由【肯德基国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 天眼查
官网显示,【北京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04月11日被注销。天眼妹发现,该公司邮箱后缀已变为“nvidia”。根据跨国收购的惯例,这起收购需要经过多个相关国家的批准审核。虽然中国监管部门当年批准了这笔交易,但为防范双方合并后的垄断风险,在最终协议内增加了多条针对英伟达业务的反垄断限制条件。 也就是通报里提到的《反垄断审查决定公告》。
其中包括:
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进行搭售,或者附加任何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依据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向中国市场继续供应英伟达GPU加速器、迈络思高速网络互联设备和相关软件、配件。但是,2022年,美方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两款GPU计算芯片。
2023年,美国政府计划停止向中国出口由英伟达等公司设计的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并将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摩尔线程和壁仞科技列入实体清单 。
2025年7月,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美国议员呼吁,要求美国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国家网信办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此前英伟达因相关事项被立案调查时,曾回应称:英伟达凭借实力取胜。
不知道这次英伟达会怎么回应了。查看全文>>
天眼查 - 18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没有名字可以了吧 - 54 个点赞 👍
联系到正在进行的中美经贸谈判来看,这明显是在增加谈判筹码啊。
在大国博弈中,个体和企业都是小虾米,强如世界市值最高公司英伟达
,也不难置身事外。AI这一波英伟达是最关键且不可或缺的基建提供方,从技术、产品等商业层面来看,英伟达没有对手,没有天花板。
现在看来,它最大的风险就是各地(不只是中国市场)的政策监管了。
查看全文>>
罗超频道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Jaina Proudmoore - 5 个点赞 👍
彻底脱钩啊,本来就是大势所趋。
以前是美国制裁不卖,未来根本就不买。
哪怕某些美国产品仍有优势,也坚决不买。
英伟达
未来只有两条路:要么接受巨额罚款以及极度严厉的监管措施,要么彻底退出中国市场。查看全文>>
lili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特效卡卡西 - 2 个点赞 👍
影响,我知道.
下一站,德州仪器.
反倾销调查:针对美国进口的通用接口芯片
和栅极驱动芯片 (40nm 及以上成熟制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这两类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2022-2024 年自美进口量增长 37%,但价格暴跌 52%,加权平均倾销幅度高达 340.10%。-
产品范围与企业主体
调查聚焦两类模拟芯片:
- 通用接口芯片:包括 CAN、RS485、I2C 接口芯片及数字隔离器,用于设备间信号传输。
-
栅极驱动芯片:用于功率器件驱动,涉及低边、半桥 / 多路、隔离型等类型。
涉及的美国企业包括德州仪器(TI)、亚德诺(ADI)、博通(Broadcom)和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这些企业在华市场份额长期超 40%,部分产品价格降幅达 99%。
-
倾销证据与产业损害
申请人(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 )提交的证据显示:
-
市场扭曲:美国企业借助《芯片与科学法》
补贴(如德州仪器接受超百亿美元政府资助),以 “割喉式” 低价抢占市场,导致中国同类产品价格被迫下降 30%-50%。 - 产能挤压:2022-2024 年,美国芯片在华市场份额从 35.4% 升至 44.98%,而国内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 60%,部分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
调查程序与时间节点
- 立案时间:2025 年 9 月 1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调查周期:通常为 12 个月,预计 2026 年 9 月 13 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 18 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初步裁定:预计 2026 年 3 月前完成,若认定倾销成立,将要求进口商缴纳保证金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查看全文>>
施雨 -
产品范围与企业主体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深夜的幽思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