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C 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亮相,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还有哪些亮点?
- 77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没有任何亮点,军盲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见识,所以整天大惊小怪,最可悲的是,抒情了一大堆,却依然没有跳出苏俄武器的条条框框。
军盲们一听覆盖全球就两眼放光,殊不知前苏联的“撒旦”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6万公里,俄罗斯最新装备的“萨尔马特”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8万公里,这两款液体燃料导弹的起飞重量都是200多吨,非常粗大笨重,都是号称覆盖全球!
弹道导弹=高科技版投石机,本质上跟投石机扔石头没有任何区别,分火箭和战斗部两个部分,火箭把战斗部抛出一个大弧形,抛向太空,利用万有引力,重新砸回地球,砸向目标。
弹道导弹能打多远,是由火箭决定的,火箭只是一个运输工具,把火箭加粗加长多加燃料,自然打的就远。
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和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其实是一种东西,唯一的区别就是战斗部搭载的东西不一样。
用大火箭运输卫星,叫运载火箭。
用大火箭运输核弹头,叫洲际弹道导弹。
理论上讲,马斯克的星舰也能用来运输核弹头,一点毛病都没有,就按星舰载荷54吨算,180公斤3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能装300颗。
美国1957年发射的“宇宙神”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1.4万公里,速度20多马赫。
实际上,所有的洲际弹道导弹都能达到20几倍音速,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战斗部都是从遥远的太空中砸回地球的,速度当然很快了,毫无任何难度可言,扔块儿石头也能那么快。
关键都2025年了,还拿液体燃料火箭抒情,真是让人无语,像“萨尔马特”是装在固定发射井里的液体燃料导弹,早就被敌人盯着了,发射之前还需要几个小时注入燃料,如果不打了,需要再把燃料抽出去,非常落后,60多年前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就已经是固体燃料导弹了。
军盲们甚至连战斗部搭载10枚核弹头都能拿出来抒情,属于彻底的没有见识,40多年前的“和平卫士”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战斗部搭载10枚50万吨当量的核弹。
核武器小型化早在40多年前就很成熟了,40多年前美国的武器制造公司就已经能把3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做到180公斤了!
现在的核弹比很多常规炸弹都小和轻,W87核弹头,当量为30万吨至47.5万吨,弹头重量在200-272公斤之间,W88核弹头,当量为47.5万吨,重量200公斤左右。
还有军盲吹嘘什么搭载的核弹毁天灭地,这就更搞笑了,依然还是苏俄武器思维。
苏联当年搞过几千万吨当量的核弹头,甚至还给“撒旦”装了一颗25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那是因为在早期,苏联技术水平落后,后来技术水平跟上来了,立刻换成了10颗5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
现在各大国的战略核弹头当量,基本上都是30万吨到50万吨,没人搞什么几千万吨当量的核弹头,知道为什么吗?这都是无数次核实验数据总结出来的结果。
想提高核弹威力,需要多装高纯度核材料。但威力过大的话,会造成浪费。威力翻一倍,造成的伤害不会增加一倍,而是百分之几十。威力增加得越多,伤害提高的比例就越小。1颗2500万吨当量的核弹造成的伤害,远远不如50颗50万吨当量核弹头造成的伤害大。
经过各国的核实验计算,30–50万吨当量是核弹实用威力上限。威力再增加会得不偿失,增加越多,浪费越多。几十颗50万吨当量核弹平铺,比一颗2500万吨当量的核弹效果好上百倍,所以现在核弹当量大多在30多万吨-50万吨左右。
50万吨当量是现在实用核弹的最大威力,个头也最大,所以叫重型弹。有些时候,大家觉得30-50万吨当量的核弹威力还是太大,还是浪费资源,于是又开发了一些十几万吨当量的核弹,叫中型弹。
并且,洲际弹道导弹搭载多少枚核弹头也是有讲究的,想搭载更多的核弹头,技术上从来不是问题,但并不是一味的越多越好!
因为一枚导弹装太多的核弹头,风险太大。一枚被拦截或者出现故障,中途爆炸,一下子报废好几十颗核弹,损失太惨重。所以现在的洲际弹道导弹通常都只装10枚8枚核弹头。
像三叉戟2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最多可以搭载14枚W88核弹头,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搭载8枚W88核弹头。
洲际弹道导弹最多装10颗核弹头,每颗核弹头当量30-50万吨,是几十年来,核大国们无数次实验总结出来的最优解。核弹头威力再加大、数量再增加,技术上都不存在障碍,但却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反倒会增加弊端。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笨笨 - 5394 个点赞 👍
无整流罩。
无整流罩,或者说叫做“一体化整流罩”,是指弹头部分不再有专门的整流罩而是跟弹头融合到一起,减少了“死重”。
老的东风5是这样的:
东5B前面这个卵圆形的就是整流罩,这个是死重,在出大气层之后是要抛弃的无用重量,影响弹头可用质量的。
这里面是空气动力学和弹道学的大幅度进步,采用这种弹头的战略导弹目前我们还是独一份。明显可见东5C弹头要紧凑很多,可能会有突防能力和运载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另外就是“惊雷”-1空射战略导弹。
这个运载车长度可能在16~20米左右,看底盘,弹重在5吨以上的样子,算上轰炸机的高度、速度,这同样是一种至少在远程、可能是洲际的战略核武器,也是我军第一种空射战略武器。
总之,我军武器体系进展幅度巨大!
稍微懂一点高科技,懂一点军事,都知道:
属于中国人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查看全文>>
龙牙 - 512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蜀斗蓬生 - 4809 个点赞 👍
我了个西瓜啊……冷战期间美苏都试图搞过的轨道轰炸器复活了这是。
“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这八个字就已经是不得了的亮点了。
冷战期间苏联搞过一款 Р-36орб(8K69 系统),1962 年开始开发,携带 1 枚当量 230 万吨的弹头。这玩意儿实际上具备理论上无限的打击范围,而且,由于它可以环球打击,所以你没法儿判断弹头到底会从国土的哪个方向来:
- 无限飞行距离,让您击中洲际弹道导弹无法够及的目标。
- 从相反方向击中同一目标的能力,迫使敌人从至少两个方向建立导弹防御。同时,这种防御的成本显着增加。
- 与洲际弹道导弹头部的飞行时间相比,在最短方向发射轨道火箭时,轨道弹头的飞行时间减少。
- 在飞行的轨道阶段无法预测弹头的撞击区域。
该弹在飞行设计测试中,测试了 19 枚导弹,其中 4 次是紧急发射。导弹的飞行试验于 1968 年 5 月 20 日完成,导弹系统于 1968 年 11 月 19 日投入使用 。1969 年,拥有 18 个 8K69 轨道导弹发射器的三个团在苏联国防部第 5 号研究场(现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开始执行战斗任务。
8K69 轨道导弹于 1983 年 1 月因《 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SALT-2) 的缔结而从战斗任务中撤出,这些团被解散。该条约对在太空中放置核武器进行了限制。
如果 东风5C 真的是“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话,一个新时代的 8K69 真的是我唯一能够想到的实现途径,这实际上就是个太空武器 —— 我只能说我们不签限核条约是真的赚大发了,向军工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查看全文>>
阿槇二号机 - 42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coin - 354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杭州七院副院长 - 2946 个点赞 👍
比起df-61,居然没人关注这个第二核弹梯队压轴登场的df—5c吗???
覆盖全球,液体洲际导弹,真正做到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这下能威胁老美的核弹又多了一款,再也没人质疑我们射程不足,能威胁美国本土的核弹少了
查看全文>>
南风 - 270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那个啥 - 226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喝水看书少上知乎 - 180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萨普莱斯 - 1054 个点赞 👍
DF-5C 全球范围打击、以武止戈,听话听音潜台词就是:孙子,躲哪个角落爷都能轰了你,你最好珍惜我拿你当人时的机会。
川子听了瑟瑟发抖,能不中风嘛
感谢各位大佬点赞,头一次收到这么多赞,十分激动。
我觉得啊,这届解说成功之处在于,但凡懂点地缘政治都能看懂。明明白白用大白话告诉你我这个东西是针对谁的,那个东西是准备怎么捶你的,主打一个面面俱到,都不白来嗷~
查看全文>>
招财冬 - 31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慕天云 - 305 个点赞 👍
给你们看看日本新闻报道⬇️
在3日举行的史上最大规模的阅兵式上,中国公布了从改良后的几乎可以到达全世界的核武装导弹,到防空激光、超音速武器、可密集在近海的海上无人机。
中国此次首次展示了射程2万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C”和新型远程导弹“东风61”等,可从陆海空展开的所有三元核武器。
不仅是战略层面,军队还表达了统治近海的决心。
新加坡国际研究院研究人员说,公开的新武器凸显了中国军队,表达了与美国潜在冲突中如何控制近海的决心。
“(海上)无人机和导弹的组合,可以创造出在紧急情况下,连外部海军都无法介入的领域 ”。
鱼雷型的新型无人机和能够从陆、海、空发射的各种超音速武器对美国及其合作伙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与关岛等舰船和基地为目标的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6”的数量增加相结合,更是如此。
新编成的航空宇宙、网络空间、信息支援部队也被公开,表现出对宇宙空间和电子战领域的决心。
新加坡专家说:“西方军队可能仍在作战方面占据优势,但毫无疑问,中国正在迅速追赶 ”。
给你们看几条日本网民关于东风61的评价⬇️
“DF61据说射程达42000公里,速度可达50马赫,因此无法被拦截。
HQ29是一种超音速拦截导弹,能够在大气层外拦截核武器,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导弹。
这意味着在矛与盾两方面都拥有超越常规的军事力量。“
“日本仅仅因为部署中程导弹就被无端指责。为何对自己国家宽容,
却对他国的微小举动无法接受呢?这样的态度完全无法成为合作的对象。“
“关于中国的新型武器,与其参考德国“军事专家”的分析资料,不如去统计五角大楼
周边的披萨外卖配送次数——后者恐怕会是更准确的信息来源吧。“
“不管性能有多好,几十年前中国就拥有让日本灭亡的核战力,所以日本什么都没有改变。很遗憾,吵架的话就输了。有核者胜。“
“据报道,美国全国各地都能打到,对此美国如何应对,真是令人在意呢。“
“听说末端速度是30-50马赫,但如果是真的,就无法防止。“
另外,关于美国及其合作伙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件事,合作伙伴指的就是日本自己。不安。
我是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张艾菲 - 96 个点赞 👍
东风5是钱学森人生中最重要的杰作,是钱老晚年给祖国留下的最重要的护国神器,服役其实已经超过40年了。
东风5 1980年问世的时候,可谓震惊世界,东风5射程达12000公里,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携带一枚爆炸当量相当于300W吨TNT炸药的核弹头。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世界上唯三拥有核战略反击能力的国家。东风5被西方称为中国版大撒旦。在当年那个国家贫弱,“有弹无枪”,军队常规装备远弱于外军的年代,此兵器巨神的装备,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可以这么说,东大1980年到2000年之所以能生存,东风5功名排第一,完全可以这样说。
但是因为其本质是一枚大火箭,液体燃料装填工程耗时且复杂,比不上东风61巨浪3这种固体燃料导弹的发射机动性,所以她只能在导弹井进行固定发射。毫无疑问,在现代信息化战场上,在第一波战略打击下生存能力是很弱的,所以显的老旧和过时了。
但是因为液体燃料意味着助推力度更大,能携带更重的弹头。东风5一枚弹头相当于200枚广岛原子弹的威力,一枚东风5只要命中,等于直接摧毁一中小型国家。这种大炸弹,军方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更何况在预警和防空能力大大提升的前提下,东风5的战场生存性能获得保证。所以东风5至今依旧是国家核战略的底牌。
东风5C应该燃料性能更加提高,射程超过15000公里,在地球上无死角了。而且弹头应该进化到分导式,最多可携带十枚,使敌方拦截更难。也就是说阅兵场上亮相的四枚东风5C如果同时发射,意味着日本国即使把全球的萨德反导系统都装上,也将被从地球上完全抹除。
当然未来战争,主要还是使用东风41,61陆基车载机动,巨浪3海基潜射,鹰击19,20,21反舰导弹,长剑1000超高音速巡航导弹 这些东风5的儿孙辈。
东风5C的实战使用性还是非常低的,但是她的巨大威慑性,是其他兵器无法替代的。
作为全世界仅三个国家拥有的末日兵器,东风5C单列一个方阵,当之无愧。
查看全文>>
斯威特sweet - 82 个点赞 👍
东5发展到C型才算是真正的核基石。
在过去5B的载荷基础上,5C可能是利用了某种安瓿化技术。做到了燃料长期储存,可以像固体弹一样长时间待机。
总体来说,固体弹适合打击敌方核武库,液体弹才能保证互相摧毁,是保持核平衡的基石。但过去只有固体弹可以做到临机发射,液体弹需要加注燃料,反击能力较差。固体弹比冲不足,载荷小,只能说是有威慑。现在都是钢混结构建筑,固体弹那点当量不能保证摧毁敌方城市。液体弹一把撒出去10个弹头,核弹散弹枪一枪灭一城。丧病一点直接给一个单弹头怼到2000万吨级别,只能靠液体弹投送。
现在D5C也加入了值班行列,据说要造40多个井。快速发射配合上红旗29,基本保证在后发条件下,依然可以摧毁所有北美大城市群,那这个威慑力是大大增加了。
而且液体井射弹比冲过于充沛,本质上是把核弹做成当成一个上面级打上LEO,在目标头上调姿态,然后把载荷发射下去。整体类似于卫星,可以从地球另一边绕过去打击。
真正做到了,兵者轨道也。
查看全文>>
阿鹅鹅鹅饿 - 4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年DLCZ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