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 7 月青年失业率升至 17.8 %,创 2024 年 8 月以来新高,如何看待该数据?
- 113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叽里咕噜说啥呢 - 1035 个点赞 👍
聊个身边统计学吧,我加了个本地城市的糖友群,群内将近200人。
群友的年龄层基本上都在45-65岁,再往上不一定会智能手机,再往下还没资格进群,只有我基因优秀,三十多就荣升糖友。
所以这个群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孩子都差不多到了就业的年龄。群主管理得比较严格,平时只能在里面分享自己的控糖心得或者推荐医生药品之类的,不能聊别的。前几天有个人抱怨了句“娃工作难找。”群主没管,于是大家都开始倒苦水,要么说孩子已经在家里考研三战四战五战了,要么说孩子在家成立了工作室,一个人加一台电脑,天天摆弄电脑但见不到钱。
此起彼伏的抱怨了一个多小时,直到群主出来喝止。
我悄悄统计了一下,出来抱怨的家长103个。他们的孩子中,有过工作但现在失业了/想要就业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42个,从毕业就一直在考研考编从未想去就业的43个,自主创业但失败了/自主创业中但没见到钱/不明情况但目前没工作的17个,还有一个是凡尔赛,你孩子在银行工作你出来抱怨个鸟。
也就是说,这个群里一共有102个家长的孩子目前状态是未工作。整个群一共189个人,强行假设剩下保持沉默的人全都有孩子并且孩子都有工作的话(除了我)——那身边统计学得出的结论就是102/188,这……是不是多少有点恐怖了……
而且这里是南方,沿海省份,新一线城市,本地群……
查看全文>>
猫又红丸 - 89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爱国小粉红 - 84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engjunfeng1126 - 745 个点赞 👍
这一切源于17年没收手,其实上面一直都知道,但是就像牛爵爷炒股一样,总想追高,趁着势头超美或者GDP再多追点比例?然后就跌的粉碎了。
现在是体制内的福利也不敢不发了,因为整个社会的希望全靠这个吊着呢,哪怕让一部分青年人脱产考公也算稳定的空转了,真要来个体制内砍收入,那我感觉说30岁以下的直接大部分化身三和大神,企业主立马想着卖企业跑路。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改革最好的时间就是你觉得不用改革的时候。
查看全文>>
大圈人 - 653 个点赞 👍
这个节骨眼爆出这种事情,背后没有美国人在挑拨我是不相信的,大家还是审慎看待吧,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复杂,不一定是大家想的那样,近期国际局势很复杂,不要给境外势力递刀子了,不传谣不议论,不要给咱妈添麻烦了,相信国家!
查看全文>>
波鲁克 - 567 个点赞 👍
高中上铺的兄弟在疫情的时候上了岸, 现在在街道办做牛马,之前聊天的时候,跟我讲了一个笑话,注意,是笑话啊,可不是真事儿!
——————————————————————
您好,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
可以,你问吧
您现在有工作嘛
没有
您如何看待一份月薪3000-4000,但是没有五险一金,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的工作,您觉得这样的工作普遍存在吗?
我觉得挺普遍的
那如果给您一份这样的工作,您愿意干吗?
我不愿意!
好的,谢谢您,能麻烦您帮我在这里签个字吗?
走访台账小结:该同志不具有“就业意愿”,未符合能判定为失业的“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客观条件。
查看全文>>
孙瑶 - 48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希望人出事 - 4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伏罗希拉宾诺维奇 - 349 个点赞 👍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五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埃里卡·麦肯塔弗 (Erika McEntarfer)。美国劳工统计局报道7月非农就业岗位仅增加 73,000 个,低于市场预期。此外,该局还大幅下调了前两个月的数量,比之前的统计数字总共减少了 258,000 人,使三个月的增长率仅为 35,000 人。
“像这样的重要数字必须是公平和准确的,不能出于政治目的而纵它们,”总统写道。
查看全文>>
Andy的俺滴 - 25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Odysseus - 22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炫光 - 19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兰困 - 19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WuenGe - 16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phelios - 147 个点赞 👍
这数据都不能用“差”来形容,那就是惨不忍睹。
2023 年 12 月开始,我国的失业人口统计口径就已经改了。
新的统计口径不包含在校生的 16-24 岁、25-29 岁以及 30-59 岁劳动力失业率。
然后这个数据仍然高居不下,那这是真的很难。
但是更难的在后面。
在未来可预计的时间里面,伴随2014年全面放开二胎,就业压力会进一步提高,失业率会进一步攀升。
而且2026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比今年还要增多。
假如2025的青年失业率都已经高达17.8%,那么请问明年又要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是怎么解决的?
人家那真是实打实解决需求端的困境:
1992 年《就业促进法》规定,企业每雇佣 1 名青年可获 30 万日元税收减免及 15 万日元补贴。三井住友银行等企业因达标获得超 10 亿日元减免,但补贴主要流向劳动密集型行业,未能推动高附加值岗位增长。同时,非正式员工未被纳入补贴范围,加剧了就业不平等。
1992 年启动的乡村振兴计划投入 25 万亿日元用于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就业人数从 1990 年的 510 万增至 1997 年的 700 万。这一计划分流了约 400 万城市青年返乡,但项目多为 “无效基建”(如混凝土覆盖 55% 海岸线),财政负担沉重。1995 年后转向乡村旅游开发,新增度假村、滑雪场等设施,但旅游业岗位稳定性差,2000 年经济再次衰退时大量岗位消失。
1999 年修订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要求企业按员工工资的 1.5% 提取培训基金,并推动 “产学协同” 模式。例如,丰田公司与高等专门学校合作开设 “订单班”,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但中小企业因资金压力,仅 12% 落实了法定培训义务。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避免青年失业率过高,日本政府当年是选择了大量基建项目,扩充岗位,吸纳就业。
同时让学校跟企业接轨,接收应届毕业生,接收足够数量之后就给补贴和一定量的政策扶持优惠。
但其实日本还有个非常经典的操作就是:
高校扩招
政府鼓励青年延长教育年限,1990 年代大学生升学率从 30% 升至 45%,但研究生就业率反而低于本科生,形成 “学历贬值”。2000 年数据显示,拥有硕士学位的青年失业率比本科生高 1.2 个百分点。
让学校招生扩充,让学生延期毕业。
但是很明显,日本政府的这个政策显然没什么用处。
那么再有一个问题就是:既然日本国内青年失业率过高,怎么不让失业的青年们出海干活?
实际上,日本在 90 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实际上有推动民众出海工作。其以企业为先导带动人员出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青年劳动力海外流动
1994 年日本发布《新技术立国战略》,确立全产业链升级与加大对外贸易两大国策,鼓励优质企业出海,带动所在产业链复苏。
随着日企向海外转移产能,外派员工数量有所增加。尤其 2000 年前后日企在华投资设厂浪潮中,赴华日本技术管理人才年均增长 12%,上海、大连的日侨社区规模十年扩增 3 倍。
同时,泰国清迈、越南胡志明市也形成日侨 “新侨民圈”,餐饮、教育等服务领域的创业者占比超 30%。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本失业率的问题。
日本失业率的问题在于经济衰退,资产负债表衰退,居民端和企业端都自发性地节衣缩食。
那有没有好处呢?
还是有的,失业率飙升,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房地产跟着一块暴跌。
经济周期到来的溢价产物,必然会伴随经济周期的离去而衰退。
虽然我国保汇率是头等大事,不至于经济衰退导致汇率严重波动,但是房地产整体产业链崩塌式下行,这是肉眼可见的。
总得来说,目前我国出的招,基本都是日本曾经用过,甚至是日本曾经玩剩下的。
你要说没用吧,那不至于。
你要说有用吧,有,聊胜于无。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发布于 2025-08-22 20:56・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橙时 - 127 个点赞 👍
我一个大男人,当打之年,30岁,有货车牌照,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就算找到都是4500一个月,不买社保,如果买社保到手才3000多,人事主管说买社保也是用工成本 ,所以你作为求职者必须要选择的。
找工厂也是,12小时两班倒入却被人事说年纪大,无法熬夜等理由让我回家等消息……
唉,太难了,现在只能跑跑外卖,维持生计
查看全文>>
陆雨 - 1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改之理zcw - 10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穷小子 - 9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纸盒勇者 - 69 个点赞 👍
知道为什么一定要保社保吗?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很多毕业生在家躺了好几年了,而这些人是不算失业的,同时,还有很多中年失业人员。如果这些同志失去了啃老的机会,都不敢想后续…
查看全文>>
Suny38678 - 61 个点赞 👍
除非全球能团结起来,逼迫资本主义的最后堡垒 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否则中国模式将摧毁全球经济,包括中国。
众所周知,以中国的科技水平*中国人的生产效率*中国人的工作时间。将会得到远超中国人能消费的商品数量。
而多余的商品只能对外倾销。
而倾销的结果,若无政治干涉(比如关税)纯靠哈耶克的大手来摆弄,只能是中国摧毁国外制造业,再因无处倾销商品而自爆。
现在我国已经有了小小的通货紧缩(吐槽下自由派总按照外国的稿子来黑国内通胀,但国内明显是商品过剩的通缩。另外我记得教科书里应该有写过同等规模的通缩远比通胀问题严重的多。)
而解决方法也不是没有,照着共产党人(并不)的罗斯福新政抄就行了。
一 提高最低工资,保证工人内卷工资也有个限度。
二 强制五天八小时,减少单位人口的商品生产,提高岗位数量。
三 把哈耶克的大手给按住,让政府来调控。(当然,现在的问题还没大萧条那么严重)
最关键一点就是 减少单位人口的商品生产。否则只能靠人类最热爱的一项运动来消耗过剩的商品与劳动力。
查看全文>>
伊利比亚步兵 - 50 个点赞 👍
由于上一个回答已经光速变成了荒原,因此在此只能说一个没人提到的现实:
从青年(24岁)变成中年(40岁)的就业年龄天花板,仅仅只有16年时间。而一旦人到中年,广大不明真相的瓜众往往都会自嘲地说“人生已经过半”。然鹅,几乎没人知道的是,在【此处删除4字】本土,死亡年龄超过80岁的人口占比实际上还不到22%。
查看全文>>
奶包的大叔 - 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wondermonster - 34 个点赞 👍
高失业会导致消费降级,继而引发低欲望群体诞生,三和大神or家里蹲,之后就是低欲望社会,给你们快进一下低欲望社会什么样?
曾经,日本人靠“拼命三郎”精神征服世界,如今,日本年轻人靠“什么都不想要”稳居内卷之巅。
日本泡沫经济崩盘后,其实给普通人造成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非正规雇佣崛起,企业也不想养人,人自然就变成了社会中的「陆无依萍」。
房子太贵、恋爱太累、工作难找,人生目标从“三十而立”变成“躺平保命”。
什么叫低欲望社会?看看日本就知道了。
「比你想象的还要丧的“低欲望社会”」
日本的低欲望,来源于泡沫经济崩盘。那次的噩梦到今天算算也有35年了。但日本泡沫经济崩盘后产生的社会影响之深远,非常恐怖。你如果真的生活在日本这个社会里就能感受到。日本社会里游荡的边缘人士一点儿不少见。穷是真的穷,而且这种穷更无奈,是衰老+贫穷。
而且细思极恐的是,这些人的岁数算一算,曾经就是泡沫经济时代的「年轻人」。
「泡沫破了,理想也碎了」
有很多人对日本是有滤镜的,你别去什么银座新宿浅草寺,这种游客扎堆的地方,光鲜都是局部表象,往公园里扎,桥底下扎,实在不行往菜场里扎。这才是日本的真实。日本泡沫经济崩盘后,其实给普通人造成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非正规雇佣崛起,企业也不想养人,人自然就变成了社会中的「陆无依萍」。
现在那些超市里收银的,便利店打工的,居酒屋服务的,酒店里收拾床单的,几乎全部都是临时工,按小时结算。
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到老的直不起要的爷爷奶奶,简称东洋版三和大神。
我们家附近超市的爷爷,本来是保安,但是每天还要帮着搬菜,很沉一筐一筐的,走路一颤一颤,岁数绝对上八十了。
「“不结婚不生子”不是叛逆,是无能为力」
泡沫经济崩盘后,还有一个问题的,对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日本人为什么低欲望,就是泡沫经济崩了给闹的,最后干脆无欲无求无失望。这些人,没钱以后,自然房也不打算买,婚也不打算结,于是变成了单身狗。一只单身狗,和一只只单身狗聚集在一起,于是形成了庞大的单身狗社群。
没完,社群再壮大,于是日本传统的好多人一起的大家族结构,就被打破了,为什么日本现在死活要坚持夫妇同姓,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表面功夫还能维持一下家庭。
要是夫妇别姓跟我们似的,那日本的国体更要崩盘。可趋势就是趋势,比如像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单身家庭很多。
你看现在日本为什么单身经济发展的这么疯狂,干什么都一个人,就是因为单的人真的太多了。
「活着不苦,但完全没有期待」
接下来衍生的问题是,越单,就越单,恶性循环。所以晚上超市里卖打折便当那块儿,老跟丧尸出没一样,晃来晃去不知道选哪个,那都是不想做饭一个人的单身人士。
经济,永远是人生活的根基,日本泡沫经济崩盘后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正是互相产生化学影响。按下葫芦浮起瓢,没救。
只能让那一代和后一代代代承受.......2026开始要收单身税了,是真的。
至于我们会不会变成,那还得交给时间来判断。我是 关注我一起成长,不止看日本,还要逛世界!
最近新开了专栏速速关注,从社会事件到文化现象,从政策解读到民间生活,我用第一手视角揭示日本真实的一面。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张艾菲 - 2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Zain - 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狩桜众 - 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爱国党员杜永文 - 9 个点赞 👍
听别人说话,有一个真正高阶的技巧:
不仅要听清楚对方说了什么,更要留意他们没有说什么。有时候,真正关键的信息,恰恰藏在那些被刻意忽略、轻描淡写,甚至故意回避的部分。
查看全文>>
星耀創新擔保有限公司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铁锅炖大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