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苏超」现场观赛总人数已突破 100 万,相当于 11 个「鸟巢」同时坐满,「苏超」热潮还会持续多久?/
共3个回答0条评论

「苏超」现场观赛总人数已突破 100 万,相当于 11 个「鸟巢」同时坐满,「苏超」热潮还会持续多久?

荔枝新闻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177 个点赞 👍

    隔壁日本:

    日本J联赛火了2年。

    现在的J联赛成立于1993年,该赛季场均观战人数为17976人。1994年,J联赛持续火爆,场均观战人数19598人。之后,观众人数持续性下降,1996赛季下降至13353人,1997赛季下降至10131人。导致观众人数下降的原因有:

    1、足球新鲜感丧失;

    2、同一地区出现多支足球队,分流了部分球迷;

    3、球市火爆时,俱乐部通过第三方预售门票,未对球票销售、球迷分布进行调研,一时无法应对球迷减少。

    (以上整理自符金宇《日本足球史》)

    观众人数减少,导致广告赞助减少,进一步导致球队收入减少,高水平球员减少。这又会进一步导致观众人数减少,陷入恶性循环。

    隔壁韩国:

    韩国K联赛火了2年。

    如今的韩国K联赛成制于1998年,当年总观众人数为:‌211.74万人次。1999年,随着韩国本土世界本的来临已经新K联赛的诞生,观众人数持续上升,至264.25万人次。2000年开始,韩国职业联赛观众人数一直走下坡路(具体数据不太好找),到了2010年左右比赛平均上座率只有几千人。下图是恒大在亚冠联赛客战韩国的图片,后面的看台观众空空如也。

    导致观众人数下降的原因有:

    1、足球新鲜感丧失;

    2、本土优秀球员留洋,偶像效应不够;

    3、联赛出现大规模假球。


    咱们中国:

    咱们本土的甲A联赛,火了7年。

    1994年,甲A联赛启动后观众激增,1995年总人数突破300万,场均超2万14。1998年首轮场均2.79万,2001年升至2.81万,当时的足球是中国毫无争议的第一运动。2002年断崖式下跌‌:前8轮场均从2.7万跌至1.01万,世界杯后球迷大规模流失。导致观众人数下降的原因有:

    1、政策的混乱破坏竞技公平;

    2、腐败、黑哨、假球事件频发;

    3、居民可选择的娱乐项目增多。


    回到苏超本身,上面诸多原因对于苏超亦有很多启示意义,如果某一天苏超不火了,那么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第一,足球新鲜感丧失。

    苏超各支队伍的水平很难有大的变化。各地级市的水平非常依赖于当地的专业化足球基础,这个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想迅速提高水平,只能花钱请高水平球员加入,但这又和苏超的理念相违背。高手年年是高手,菜鸟年年是菜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

    第二,是观众有可替代的球赛可以观看。

    苏超目前大部分球员都是非职业球员,水平有限。南通队仅仅靠着珂缔缘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就可以横扫整个苏超。苏超的竞技性要比中超中甲中乙差太多。同样的,中超、中甲、中乙又比五大联赛差太多。五大联赛大家没办法在现场看,中超、中甲、中乙还是能看到的。

    这点您先别提什么泰州队倒钩进球、徐州队连过5人。这是本月中甲联赛广西平果在第107分钟3-2绝杀深圳青年人的侧沟进球,戏剧性和精彩程度都比苏超强多了。

    动图封面

    第三,偶像效应很容易被打破。

    苏超造出来的那些偶像,比如宿迁队的高驰、苏州队的寇程,他们自己都知道和职业球员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众多球迷不知道,每天热衷于造神运动。足球场和娱乐圈不一样,娱乐圈谁演戏好、谁唱歌好还能装一装,足球不行,真正赛几场就原形毕露了。

    第四,热度减退陷入恶性循环。

    一旦热度减退,必然导致收入减少。目前苏超被人赞扬的还有其贴心的服务、丰厚的礼包。等到门票、旅游带来的收入减少,必然导致服务水平大打折扣,加上网红推波助澜,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有些网红,现在把苏超捧得有多高,将来就会把苏超踩得有多恨

    第五,腐败与假球。

    这就要有人坐牢了,就不展开说了。


    在这个努力推进足球市场化的年代,苏超这种性质的比赛仿佛是个怪胎。苏超毕竟还是个足球赛,别的联赛走过的路他始终也要走过。

    我个人认为苏超终有一天会退火的,能持续性得把比赛办下去,就已经很好了。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横塘路
  • 23 个点赞 👍

    当然是持续的越久越好。

    我们乐见以苏超为代表的地方足球联赛开办的越多越好,这对于丰富当地娱乐生活和提升社会活力有非常大的好处。

    老实说,因为苏超的话题,我受到了许多江苏ip的攻击,但该说的还是要说,不能因为一些输不起也赢不起的人去影响一个事业。

    苏超至今犯下的错误,是中国职业联赛一直踩过的坑,我们希望苏超不要去踩这些坑。

    首先任何一个赛事想要长久,一定是有稳定的赛事产品。

    许多人说苏超是文旅产品,那任何足球联赛也都是文旅产品,中超每场也是几万人走出家门看球、消费,甚至远征军都是几千几千,一来就是待个2/3天,难道花10元钱,出去看球消费是文旅,花200元,出去看球消费不是文旅了?所以文旅的定义没必要去争。

    涉及到产品,就要把产品做好,足球的产品就是赛事,赛事的公平性、专业性、公开性一定要严谨。

    譬如,对杨笑天的犯规以不道德行为由处罚,中超在早期有非常多的这种处罚方式,但最终都是走向混乱,因为这种以道德为由的处罚本身就没啥标准,许多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今天你以这个罚了他,明天另一个你罚不罚?不罚就会互相攻讦,所以唯一的标准就是球场规则,论迹不论心,现在中超这种以不道德为由的处罚基本没有了,也希望苏超杜绝这些事情,一切以规则为准。

    前几天,盐城5:0战胜一场未赢的常州队,就有常州观众破防,以不懂人情世故攻击盐城。中超之前也有这种,但是随着职业化的深入,现在已经很少有球迷会因为大比分而攻击对手,反而会尊重这种职业精神

    其次,就是希望苏超的任何环节都可以赚钱。

    这一点是中国职业足球的死穴,希望,苏超能有所突破。

    许多人言必苏超是文旅项目,肉烂在一个锅里。但是现代商业的特点是分工明确,饭是分锅吃的。

    苏超是以各市体育局为办赛主体,以整个市的文旅作为承接方。钱是体育局在花,但没有赚到体育局。10元的票价连体育场的安保等都覆盖不了,现在情况好,大家好好好是是是,由市里统一调配,但一旦流量有所下滑,省市主官换人等等,这个钱就得谁办赛谁支出,那可就是个坑了。

    许多人其实不了解现代社会的运营方式,以为什么事情都是一句话的事。为什么这个社会会有人摆烂,就是因为在分配的时候不公平,该是他的,给了别人,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社会,这种事情还少吗?

    所以从赛事设计上,到利益分配上,都应该立足于各个节点都赚到钱,其实这不难,但要提前布局。

    从球员合同签订到球票价格、赛事周边产品等等,都要有一个明晰的公平的分配方式。

    最后还是要立足足球,用足球文化形成苏超的持续生命力。

    玩儿梗、网红式打法都不会长久,吸引的也是一帮自大和缺乏深度思考的人群,这些人群从消费能力到提供的情绪反馈都不长久。现在许多的拉踩,已经对苏超的形象建设有了负面作用。

    所以,还是要普及足球文化,用健康的体育生态去发展苏超,顽梗前期可以,后边就比较低级了。

    总之,希望苏超好,打出一个不一样的足球样本。

    查看全文>>

    王大定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郑云潇

1

  • 1
  • 跳至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