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6 名学生在内蒙古某矿厂参观学习中意外坠落溺亡,具体情况如何?
- 68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Platanus - 5284 个点赞 👍
emmmmm希望大家把这个事情顶上去,因为微博总榜第一被撤了
里面有个男孩子是我高中校友,同一个学校,同一届,是个很帅很优秀的男生。
我老家是湖北的十八线小县城,从市区去往小县城要一座座山连着一座又一座,穿过隧道又继续穿,是大山里面的贫困区,学校死抓严打校纪校规很多,之前也写过帖子骂过学校,教学质量也一般般,毕竟县里就两所高中,能进985纯纯就是个人能力占大部分。
他人很好也很有礼貌,长相帅气,也有着一个从高中进入大学,进入大学考完研再结婚的女朋友,很可惜,现在都没有了。
贫困县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情况,婆罗门不是我们,我们只是普通人。
六个学生掉进去溺亡?这个溺字就很搞笑,以大化小?老师运气好啊,掉在了横梁上面受伤。
现在的情况就是,他的家人,姐姐父母,还有他女朋友一家从小地方飞到呼伦贝尔。
中转的时间很久,七个小时,从中午到晚上。
看到消息的时候还是他女朋友说他失去生命体征,我一度以为是玩笑,直到他女朋友哽咽着发着语音无助地说,我该怎么办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是真的。一度以为是个梦,感觉世界都不真实,随后过了很久微博才挂起热搜,看完了之后都觉得很沉重,
后来又了解到了这个,真的很难想象甚至超出想象范围,这种真的很难受,很痛苦,也觉得这个事情居然是认识的人时候更悲伤,之前还说呢,他们结婚要随多少份子钱,要看着他们的婚礼服装,挑选伴娘服装…
一直觉得他和他女朋友很幸福,他们也是生活中认识的朋友中最幸福的一对
命运弄人
这个回答禁止转载,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个事情。
能有好的处理结果,追责且严惩不贷
…..对不起 再更一次
写完这个回答又去看了眼他qq
三十一站火车
真的是个很好的人,为什么这样对他呢?
爱学校,勤工俭学,不怕吃苦,甚至喝ad钙奶都会分享出来的学生,他也才21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啊
记于2025.7.24.01:56,谨记我的朋友
查看全文>>
青枫叶赤 - 4465 个点赞 👍
我也是一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
首先,我要表达我沉痛的哀伤与无尽的愤怒。
掉进320方的浮选机,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死亡直通车。破旧的栅格板首先会划伤坠落的你,如果你没有抓住这刺痛你手的栅格板,下一秒,迎接你的是沼泽一般的矿泥,烈性药剂混合物;浮选机下方的叶轮还在以三四百转每分钟的速度高速旋转,其产生的高速气流与上方空气负压叠加,让你越陷越深,你再怎么拼命挣扎都无济于事;硫化矿药剂与金属矿泥呛进你的口鼻,那些每次做实验都见到的药剂,这次却成了你的封喉毒药;你为什么明知道挣扎会越陷越深,但仍然要挣扎不停呢?因为你知道,一旦卷入浮选机的下方叶轮部分,你将会被活活打碎,成为矿泥的一部分——你会在成为碎块后再腐蚀,而你的安全帽浮在矿浆上,像是一座小小的墓碑;浮选机呢,依然轰鸣不断,好似一切都没有发生......
6位东北大学的同学的尸骨为世人昭明选矿厂的一角事故,那如果他们只是普通的工人呢?
浮选机本该只收走精矿,却成为吞下活生生生命的“吃人机”!企业榨取了矿产的暴利,还要把工人的血肉与尊严也榨成残渣!
查看全文>>
风返 - 4031 个点赞 👍
我找了一张图,就是下面这样,几个人站在浮选槽上的格栅板上,结果掉下去了。
溺亡,这个说法就不对。
人掉进浮选槽,会同时受到浓稠矿浆、化学毒性和机械伤害等至少三重伤害。
这怎么能用一个溺字形容呢。
我只能说,非常痛心,非常可惜,非常遗憾。
我都不敢想象六个孩子父母今天的心情。
肯定生不如死。
虽然每年都有大学生出事。但是一次六位,确实罕见。
简单说下情况。
事情发生在今天十点二十分左右。当时,东北大学六个学生,正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的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车间格栅板(就类似下面这种),突然脱落,六人全部坠入浮选槽,经过全力抢救后,确认全部溺亡。还有一个带队老师受了伤。
下图是一个标准的矿厂浮选槽,浮选槽上面那层板子,就是格栅板。
按照国家规定,车间格栅板是有设计寿命的。前年这家公司,就被上头要求整改这玩意,结果当耳旁风了,没管,今天就酿成惨剧了。
让整改,不整改。省下那点臭钱,草菅人命,不把学生当人。赔不赔的,六条人命没了,我就想看看这些没良心的东西,这次心里面会不会滴一滴血。
再看一张高清图片:
浮选法的原理,给大家简单说下。就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药剂,让目标矿物附着在气泡上,从而实现与那些没用的矿物之间的分离,大家可以简单理解成提炼。
在这个过程中,要先把大量采集回来的矿石,全部研磨碎,这一步叫碎矿。然后再把这些矿石经过精细研磨,也就是研磨成颗粒非常非常小的矿物颗粒,这一步叫精研。然后再加水,也就是把水加到这些精研之后的矿粉里面去,再通过一些管道,把这些混合物输送到浮选槽里面去。
下图是这个系统的一个全家照,大家看个大概即可:
下面这个,就是矿浆近照。
浮选槽一般五六米深,里面就像沼泽一样,全是粘稠矿浆,矿浆密度比水大得多,非常浓稠,人掉进去后,就像被拽进沼泽里面一样,瞬间就没了。请看下图。
人坠入后,会被立刻浸没,而且会受到机械部件的毁灭者冲击,不可能自己爬出来。
下面这个,是浮选槽内部结构剖面图,我下面的叙述,大家可以结合这张图看。
再具体一点。人掉进去后,会被大量浓稠的矿浆瞬间裹住,这些矿浆因为密度大、粘稠,所以很快就会把人吞噬。人的身体、脸部、头部、鼻孔和眼睛等等,都会被填满,很快就会窒息。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还有化学伤害。这个也很厉害。上面说了,浮选槽里面有很多化学药剂,因为大量矿石碎渣,是由不同种类的矿石组成的,要想将目标矿挑选出来,就必须要用各种化学药剂对应作用。比如黄药、起泡剂、一些酚类化合物、氰化物等。这些都混合在矿浆里面,人一旦吸入极微小的计量,就完了。比如氰化物,这个大家都知道,毒性有多大。
第三方面,就是浮选槽的最底下,有一个搅拌机械装置。这个装置,专门负责大力搅拌矿浆,所以搅拌机功率很大,搅拌速度也很快。如果人落下去。会怎么样,就不用说了。而且搅拌风扇会在搅拌矿浆的过程中,形成旋涡,旋涡会产生向下的拖拽力,这个力量会让掉进去的人不断被往下拖拽。
这家矿厂去年还出版了一个长达二百五十三页的说明书,里面有几十页都涉及矿厂安全问题,洋洋洒洒几万字,讽刺的是,里面还特别提到了车间安全:
6.1.2 矿山日常安全管理
6.1.2.1 矿山车间管理制度
(1)矿山车间,必须按照设计和有关技术规定,认真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2)必须建立健全车间安全巡护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如果大家去关注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这个官方账号,找到他们今年二月二十五号的一篇文章,里面非常详细地表述了浮选槽及其格栅板的安全问题。就是下面这个账号:
下图这个车间,可能就是这六位同学掉下去的车间。另外,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段话,说得那是非常好听。但是通过这次事故足以证明,这段话并没有很好地落实。
而且上图这段话中最后那一句,我用红色框起来了,写道:
此外,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筛板更换……
下面这两张照片,有可能就是这次事故的发生地点:
后面还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好一句:浮选车间牢固树立少一分成本,就多一分利润的开源节流意识……杜绝车间内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与铺张浪费情况发生……加大车间材料成本管控力度,鼓励职工修旧利废……。
当企业把员工和实习大学生的命,和成本、利润挂上钩,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企业管理层这会儿,怕不是正在通宵计算,到底要给每个学生赔多少钱,才能在负面舆论和企业成本管控之间取得一个精确的平衡吧?
事故发生后,我国一些媒体联系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结果大家猜猜怎么回应的?对方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表示目前此事一切信息以官方部门为准。
再给大家看一些他们发的文章,说得要比唱得好听:
他们甚至采取了内部考试的形式:
今年五月十五日,内蒙古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化武在一次安全教育会议上,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他在会上说:
现在出了这么恶劣严重的事故,请包括张化武在内的各部门负责人,去和这六位学生的父母,交差吧。
查看全文>>
田君良 - 383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arunobu - 2559 个点赞 👍
学校也是绝了,都这个时候了还在怪学生安全意识不足。
这个企业在2023年就因为“格棚板承载力不足”被应急管理部门要求整改。
但你看,一年过去了,事故还是照样发生了。
六条命就这么掉进去了。
根本不是“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企业失职和监管失灵。
特意找了一下浮选槽的图片,看得我后背发凉。
这玩意根本不是普通水池,是一个装着浓密矿浆和强腐蚀化学药剂、带搅拌系统的工业设备。
人一旦掉进去,根本不是“溺水”那么简单,那是进去就没救了。
事情发生在7月23日上午十点二十。
东北大学组织学生到内蒙古一个铜钼矿参观实习,说是“学习浮选工艺”。
说白了就是国字号企业,名字听着就挺唬人,结果办事一塌糊涂。
那天的现场情况,据通报说,是因为“格栅板脱落”,六名学生同时坠入浮选槽。
后来经过抢救,人是救出来了,但六个孩子全部死亡,还有一个老师受伤。
你知道那种浮选槽是什么吗?
我们普通人脑子里可能就是个“水池”的印象,顶多是脏点深点的工业废水池。
但我真的去查了资料,结合业内网友的说法,浮选槽是选矿工艺中最核心的装置之一。
它里面的矿浆密度比水大很多,而且不是静态水,而是有搅拌叶轮持续旋转,还有气泡系统和药剂系统。
相当于在一个大毒池子里开着搅拌器,池子深四五米。
一旦掉进去,不可能游上来,不可能挣扎,更别提什么“等待救援”。
而且浮选药剂是什么东西?
不是单纯的清水里泡点泡沫,而是有捕收剂(黄药、黑药)、起泡剂(松油、醇类)、调节剂(石灰、碳酸钠)、活化剂(硫酸铜)、抑制剂(氰化物)……
这些化学品毒性强、腐蚀性高,有些药剂喝一口都能致命。
这些不是我编的,是冶金工程的基本常识,东北大学自己也应该知道。
掉进去不是“呛水”,而是化学灼伤、呼吸道腐蚀、中毒、机械搅拌拉扯撕裂,这才是真实的死亡原因。
而这一切悲剧的起点,竟然只是因为一块“格栅板”塌了。
你仔细想想,一块板子塌了能塌死六个人?
说明什么?
说明这六个孩子是一起走到那块板子上的。
而那块板子早在2023年就已经被检查出“承载力不足”了。
应急管理部门也发了整改通知,企业也承诺整改到位了。
可现在看,显然只是做了个样子,贴了标签,拍了照片,文书上盖个章,实际什么都没动。
你去想那天的情形,六个学生,可能是被带着走到浮选槽旁的走道上,踩到了同一块盖板。
那块板已经锈蚀、松动、失去承重能力,一踩就塌。
他们六个人,就跟走在一块人造的死亡通道上,一瞬间集体坠落。
而这个“格栅板”,到底是做了哪些检查?
有没有日常巡检?有没有限重标识?有没有警示标牌?有没有陪同人员提醒?
都没有。
或者说有是有,但只是流程上有,实际根本没管。
这些孩子不是偷偷跑去摸设备的,而是公开组织的实习参观活动。
有学校老师带队,有企业接待人员。
是一次被官方安排、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教学活动”。
可偏偏就是这种“组织好”的环节,出了最要命的纰漏。
东北大学的这几个孩子,是矿物加工工程的高材生。
这个专业在国内就是“冷门中的王牌”,培养的是未来为国家工业系统服务的技术骨干。
这些人毕业以后,很多会进钢铁公司、矿山设计院、能源研究所,从事的是最难啃、最苦最脏但又最关键的行业。
他们不是来玩的,是抱着理想来学技术的。
他们是工程师的种子,是祖国的希望。
而就是这样一群人,死在了本该是“技术启蒙”的参观途中。
死在了一个央企的浮选工艺车间。
死在了一块早该换掉的铁板上。
这不只是意外,这是制度性的T杀。
而事后,学校第一句话是“学生安全意识不足”。
就这一句,能把人气得半死。
你说这六个孩子有什么办法知道哪个盖板是会塌的?
难道他们要带着超声波探伤仪上实习?
你不标识、不隔离、不限制通行、不安排专人陪同。
这样的高危区域,是要靠学生自己“意识”来判断吗?
如果连教育系统都在推卸责任,那这个国家的安全底线还指望谁来维护?
更何况你看这个矿,叫得再响亮,什么“国家优质工程银奖”“日处理矿石8万吨”“自动化流程”。
还说自己用了“先进SABC流程”。
我查了一圈,技术倒是吹得天花乱坠,设备也是上了不少荣誉。
但最基础的安全保障,就是一块走道盖板都保不住。
年盈利37亿,不舍得花37万加装钢板、不舍得请一队专业陪同人员、不舍得搞一次真真正正的员工培训。
这种企业,说白了,就是在拿命换利润,在搞笑里出人命。
也不是第一次了,类似的事故早就不是新闻。
江西化工厂围栏断裂,三个实习生掉下去。
深圳电子厂踩踏钢板塌陷,一群参观学生摔下去。
你会发现,受害者永远是年轻人,是学生,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群人。
他们去学习,去了解行业、了解前沿,但他们成了替企业“背锅”的替罪羊。
你说得重一点,这叫“剥削”都不过分。
让学生走在不合规的钢板上,培训安全靠嘴说,走马观花拍拍照,出事了就发个通报、挂个横幅、赔点钱,下一批学生还得继续来。
这种制度,早该翻篇了。
而这事最让人绝望的是企业和学校都在推责任。
学校怪学生不小心,企业说“我们有安排”。
可实际真相我们都懂,这种“安排”就是“甩手安排”。
就是把一群没进过车间的学生丢进了最危险的地带,还不告诉他们哪里不能站、哪里不能靠。
浮选槽周围原本就不该让非作业人员接近。
盖板本身不该承重。
参观路线本来就该避开设备区。
但为了省事、为了展示、为了走流程,很多企业就那么拉着学生满厂乱逛。
你去看现场图,格栅板和浮选槽之间根本没有第二道防护措施。
孩子一脚踏上去,就是生死之间。
事故发生后官方说“全力施救”。
其实不用解释,这种情况施救早就晚了。
掉进去的那一秒,矿浆已灌满口鼻,药剂已开始侵蚀肺部,搅拌叶轮可能已经造成机械撕裂。
这种环境没有生还的概率,只有扑通一声,然后就是静默。
我们能做什么?
说实话,像我这种发知乎的,写得再多也唤不回这六条命。
但我希望每一个还在学校、还在工作、还在考虑带队参观的老师和家长,记住这一课。
你以后再去任何一个工厂,不管是央企民企,不管是钢铁冶炼还是电子制造。
一定要主动查这家企业有没有安全事故记录。
一定要提前沟通参观路线。
有没有危险区域,有没有专人带队,有没有应急预案。
你要记住,那些“很成熟”“很正规”的企业,不代表就一定安全。
恰恰是因为太熟练了,他们会放松,会省事,会默认你不出问题。
别把生命寄托在别人的良心上。
良心这东西,在利润面前真的不值钱。
最后,愿东北大学的六位同学一路走好。
你们是冶金系统的种子,是工业未来的希望。
本该站在祖国的钢铁巨轮上,而不是埋在矿浆里。
希望这不是一个事故的终点,而是一个彻底追责、真正反思的起点。
也愿这次惨痛的代价,换来整个行业的一次清醒。
不是“吸取教训”,是必须“负刑事责任”。
因为再不警醒,死的就不止是学生了。
3 人已送礼物查看全文>>
子任 - 2353 个点赞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晴天 - 190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采访中断 - 1662 个点赞 👍
太离谱,太离谱,这种失误真的低级到难以想象,而后果确实6个家庭的天塌了,苦读这么多年,985的骄子,居然在这样低级的事故中丧生,做为旁观者都觉得痛心,何况家人。关键这真的是彻彻底底的人祸,错误又太低级
查看全文>>
常被禁言的老大爷 - 1439 个点赞 👍
1 格栅板 很难脱落,即使有脱落风险,例行检查都能看出来,你这厂这下完蛋了
2 稍微有点矿厂常识的人都知道, 这不是溺亡,这是虐杀,这是惨死
3 还是这个“溺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官方正式回应,如果是,太他妈缺德了
查看全文>>
打刀K - 1357 个点赞 👍
没办法,这就是工科
能有热度还是因为学生身份
等他们毕业后变成了a厂的张工,b厂的李工,c厂的王工
张工在a厂被砸死
李工在b厂被电死
王工在c厂摔下去落了个终身残废
会有热度吗?
无非就是打印机再印一轮安全生产公告而已
这就是制造业
制造业就是要吃人的
被吃了只能说明运气不好
最令人痛心的是死法
但凡掉到钢水里瞬间汽化也就罢了,至少没有痛苦
无奈,学了工科就是要受罪的
更可笑的是这几年工科分数一直在涨
家长们挣着抢着把自己的孩子献祭给制造业
学生阶段吃了这么多苦考上985,工作环境闻毒气,走钢丝,最后一个月工资七八千
图个啥?
去读汉语言法学这些专业不好吗?
都能考上东北大学了,复读一年考个辽宁大学法学没问题吧,不想学文科就去二本医学院临床不好吗
毕业就去蹲考深圳公务员事业编
考上了一年二三十万不比进厂打工好
深圳最偏远的小学,最偏远的基层卫生院,工作条件不比工厂强一万倍?
考不上的话
六个学生不知道男女我就猜全男生了
身高达标的去深圳当保安拦外卖能拿七八千吧
身高不达标的去深圳送外卖躲保安也能拿七八千吧
生命自会找到出路
进厂就完蛋了,进厂就不是生命了,是行尸走肉,是“期货死人”
“期货死人”我记得是鉴证人互相骂的话,但是在这里真不是骂人
如此进厂几天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直到意外发生
格栅板坏了就意味着工厂要吃人
不吃这几个学生就是吃工人
工厂死人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外国一直在发生
哪天在月球建个工厂也是要死人的
只是月球重力小,不容易被摔死和砸死,不过总会开发出新的死法的
只等牺牲了
查看全文>>
12345678 - 1226 个点赞 👍
更新一下吧:
必须问责,必须判刑,简直难以置信
评论区有朋友说掉进320立的浮选槽,上层泡沫下层负压搅拌
更绝望了
负压搅拌去相当于一直把你往池子里拽
泡沫层相当于一层流沙瞬间充斥你的鼻腔呼吸道,窒息
除此之外还伴随着各种剧毒的化学药剂
不敢想,我现在浑身颤抖,甚至眼睛都酸了,是真的
打心底眼里心疼
家里有很多亲戚朋友都在矿上工作,掉进这个池子里有多恐怖多吓人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20来岁,花一样的年纪,985的高材生,未来的国之栋梁
就这样被残忍的夺走了生命
不说了,真要哭了
以下为原回答:
参观学习浮选工艺的时候。。。
那应该是掉进矿浆里面而不是水池,这真的很绝望
大家可以类比成掉进一滩含有剧毒的稀泥当中溺亡了。。。。
逝者安息
相关部门必须问责,到底在搞些什么
中国黄金,一个大型央企,这么业余???
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占公司股权的90%)和北京予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占公司股权的10%)为开发乌努格吐山项目联合成立的公司。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注册资本一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矿探、选、冶及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投资等业务,重点开发建设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项目。公司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境内,矿区距满洲里市中心22公里,矿区范围27.93平方公里。乌努格吐山铜钼矿矿区面积9.8平方公里,铜金属储量300万吨,钼金属储量60万吨,为我国第四大铜钼伴生矿床。该项目是国土资源部第一个大型探矿权招标项目,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按照“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理念,实施“以金为主,多金属开发并举”战略,加快大基地建设的最大项目,是呼伦贝尔市与中央企业推进战略合作、统筹资源整合、加快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分三期规划,一期工程于2007年8月开工建设,2009年9月建成投产,总投资28亿元,采用SABC碎磨流程、浮选工艺、尾矿膏体排放、回水综合利用等多项国内和世界先进技术,具有占地少、能耗低、节水效果显著、人均劳动生产率高等优势。矿山一期设计日处理矿量3万吨,年处理矿量990万吨,年生产能力产铜27472吨,钼3273吨。二期工程规划投资33亿元,建成投产后,企业将发展成为日处理矿石量7.5万吨,年产铜金属7万吨,钼金属7500吨,实现年产值近40亿元。“十二五”期间,公司将秉承“绿色、环保、和谐、一流”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际一流矿业公司为目标,以乌山项目为基地,加强周边地区和相邻国家的矿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开展矿产品深加工研究,实现产业链延伸,形成集采、选、化工为一体的我国北方重要的铜钼生产基地。把公司打造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企地和谐、员工幸福、发展持续”型现代化新矿山企业。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阿豪同学 - 1192 个点赞 👍
安全生产大过天这句话被说了无数次了,但每年依然有大量的安全生产的事故发生。
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浮选槽是什么。我稍微解释下,这个是现代现代采矿与选矿工程中很常用的一种矿物分离的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矿物表面对水的亲和力存在差异。在浮选工艺中,首先将开采所得的矿石磨碎成细粉,并与水混合形成矿浆。随后,向矿浆中加入起泡剂(如松油类物质)与捕收剂等表面活性药剂。这些药剂的作用是选择性地改变矿物颗粒的表面性质,使目标矿物变得疏水(排斥水),而废石则保持亲水性。
浮选槽是执行这一过程的关键设备,通常配备有强制通气装置与搅拌系统,能够将空气均匀地鼓入矿浆中。疏水性的矿物颗粒会附着在空气气泡上,随着气泡上升至槽体上方,在表面形成一层富含目标矿物的泡沫层。而亲水性的废石颗粒则因无法附着气泡而沉降至槽底。
通过将表面泡沫层机械刮除或撇除,即可获得含有高浓度有价矿物的泡沫产物。此泡沫经过进一步处理(如脱水、干燥),即为所谓的矿物精矿。整个过程被称为泡沫浮选,是处理包括铜、铅、锌、银、金等多种金属矿石的重要手段。
浮选槽通常很深,有2-3米,而且里边是充满了各种化学试剂,外加矿浆和搅拌系统,人掉下去真的就万难求生。
我不知道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用的什么浮选槽,大概找了一个网图给大家看一下这个系统有多大。
图里工人脚下的就是浮选槽,上边就是格栅板,通告里说“栅板脱落坠”,你们可以理解为就跟古代的那种翻板陷阱一样,人踩上去,下边板子掉了,人也跟着一起掉下去,而下边刚好是浮选槽。同时遭遇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伤害……我怀疑那个受伤的老师应该是掉在浮选槽外边了,要不可能就是7条人命。
还是那句话,安全生产大过天,因为每一个疏忽到最后都是血泪的代价。格栅板这东西时间长了,会松动或者老化,看起来问题不大,但最终的结果就是血和泪。
而且按照常理来说,浮选槽上方应该是禁止行走后者是仅限检修人员行走,这些同学和老师为什么会走在这个东西上边?
可怜这6个还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以及六个心碎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又当如何面对这个惨痛的现实。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极萨学院冷哲 - 1113 个点赞 👍
说多少遍了,别学工业、化学、生物这些行业——绝对不是说他们没用、钱少、有毒
而是说这些行业本身保护太差、会压低经营成本,就必然会带来人身损害的危险
尤其是现在经济不是那么景气(我是说美国,因为美国最需要中国的产品),肯定各个行业都压缩成本,往往就会压缩人和安全的成本
学计算机现在确实也不太行了,但是公司给你发个破机器,最多你一边骂街一边编译,不会死人
学这些行业的,原来+9的防护服换成了+3的防护服,那就有更大的概率出事了
不是我尬吹计算机,学计算机工伤死法最多的是过劳死、自杀、猝死,最常见的伤害和残疾是久坐导致的肩膀疼、眼睛疼等,别的学科死法可就多了
东北大学好像不是个野鸡,我记得还不错?居然还有这种事情
查看全文>>
硅谷IT胖子 - 99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甲乙小兵 - 9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XJFIWKN - 8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RETE - 8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气化三清 - 61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Deep Van - 55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嘉心糖P用没有 - 54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Uncle Jian - 38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傍晚穿过广场 - 35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4321 - 254 个点赞 👍
科普一个行业冷知识:很多制造业工厂,宁可交罚款,也不愿花钱完善安全措施;宁可等出了事赔钱,也不愿花钱完善安全措施。在很多老板眼里,员工的命不值钱,只有车间里的设备值钱。
也就这次出事的是学生才能上热搜,毕竟学生群体还是普遍受社会关注的,如果出事的是员工压根就没几个人知道。每次化工厂爆炸能上热搜不是因为人们关心化工厂的员工有多惨,而是因为蘑菇云很远就能被看到、根本瞒不住。
进了这样的工厂,甭管你是哪个985 211,什么硕博海归,在事故面前众生平等,就算你是厂长你也一样。你以为那里有矿,实际上你进的是厂。
那么学什么专业的会进这些工厂呢?当然是学机械、化工、材料、冶金等传统工科专业的,总不可能是学计算机、金融、法律等人上人专业的吧?为了“好就业”学传统工科,你就要承受进厂时的事故风险。
另外新闻中用“溺亡”这个词并不准确,新闻编辑应该是没进过厂、下过车间的,掉入浮选槽承受的痛苦远比单纯的溺亡要强烈的多,是机械挤压、高温、有毒有害物质、窒息等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叠加伤害,比单纯的溺亡要惨烈的多。
附:浮选车间的工作环境:
CODspielen162 次咨询5.0480063 次赞同去咨询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CODspielen - 222 个点赞 👍
任何重资产,重设备,重资源,重人力,轻人才(相对)的行业,到最后都是政商游戏
矿业是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行业,我们一个合作方做的某地某类有色金属矿
推进过程中的最下层,矿山范围内每个农户都必须解决,方法就是找到当地说话管用的谈判+许诺更高利益+让对方去说服糊弄蒙骗恫吓农户们答应开发
这种行业,你能制造问题,你才有话语权
你,不是问题,那你就什么都不是
所以上至决策者/矿老板,下至村镇里地头蛇/大混混,都是有话语权的,只有打工人没有
在过去安全生产还没今天这么重要的时候,普通员工的生态位就是案板上的溅起来的肉沫,连被注意到的价值都没有,因为制造不了问题
毕竟人没了可以再换,几百万上千万的设备出了问题,那可是实打实的钱,比人金贵多了
当然,现在比以前进步多了,从肉沫进化到了肉丁的水平
至少作为宫保鸡丁的重要食材,一旦出了问题,老板和食客都挺烦的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大剪子 - 218 个点赞 👍
编辑:经知友提醒,来源新华社,这也是国家媒体啊
不是,人民日报这么一个国家媒体的工作人员水平这么差了吗?
看标题,是六名大学学生溺亡。
内容又是被救出,医护人员溺亡。
到底啥新闻?
详细点不行?
经全力施救、六人被救出。
然后医护人员实施抢救,发现救出时候就没了生命迹象呗。
那就不是被救出,那应该叫捕捞,而且这是掉水里么?溺亡?会不会是有害物质毒死的,我不是专业人员,我不懂,我只能通过新闻得知信息,结果越看越迷糊。
查看全文>>
之乎 - 20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蓝天运输大队 - 20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唐人 - 73 个点赞 👍
这个“溺亡”一词用的好,不知道还以为又是谁家孩子大夏天嫌热出去野泳了呢。
人家小词一换,哎,一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就给化解了,后续再和各方一起出出力,又不需要有人负责人。
还有什么叫“参观学习”,实习上班就是实习上班,净会拽小词。
查看全文>>
这天那么蓝 - 52 个点赞 👍
我曾经分析过,经济下行期,各种意外死亡会增加。
一方面是该更换不更换,该维修不维修,各种因陋就简,各种凑合。
一方面是人心散了,个人顾个人,躺平、滑水、搞第二职业,如果再严肃纪律+裁员,各种幺蛾子更多。
每一个走下坡路的公司基本,都是如此。
问题是,经济下行期,大多数公司都在走下坡路。
查看全文>>
neo and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