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 1566》当中,六必居的老板怎么知道严嵩要倒台的?
- 803 个点赞 👍
严嵩:“皇上喜欢吃六心居的酱菜。每季新出的酱菜老臣都要给皇上送去一坛。今儿正月十六,应该天一亮六心居就会把春季的酱菜送来。今年看样子是不敢来了。”
徐阶蓦地想起了什么,起身走到门边,开了一扇门:“来人!”
一个书办立刻从院子里趋到门边:“回阁老,小人在。”
徐阶:“到府门外看看,六心居送酱菜的人来了没有。如果没来,立刻去传我的话,催他们把新腌的酱菜即刻送进来。”
“是。”那书办答着奔了出去。
严嵩嘴唇动了动,看着徐阶似乎想说什么,但又什么都没说。
大约半个时辰,二十坛酱菜都被抬到了这里,占了好大一片院落。
六心居当家的老板是个中年人,被领到这里,却不敢进去,跪在院子里大声说道:“小民拜见阁老。今年小铺腌制的各式酱菜一共二十坛,奉阁老之命,都送来了。”
正如严嵩所料,昨夜提刑司、镇抚司围了严世蕃几个人的府邸,不到天明已传遍了京城,如果徐阶不派人传话,这老板今天打死了也不会再送酱菜来。
因徐阶传唤,此时不得不来。这时遥遥望见书房里既坐着严嵩也坐着徐阶,他口称“阁老”自然不错,而平时应该说的“敬献阁老”这时改成了“奉阁老之命,都送来了”,这个“阁老”自然指的就是徐阶了,更加没错。
亏他这时竟能琢磨出这几句难说的话,总算说得滴水不漏。说完,他便低头跪在那里,再也不动。
这几句话严嵩也听到了,坐在那里茫茫地向门外的院子望去:“是赵老板吗?进来吧。”
从这里可以看到,那赵姓老板依然跪在那里,一动不动。
严嵩望向了徐阶:“他怕见我了。徐阁老,烦你叫他进来吧。”
徐阶只好望向门外:“严阁老叫你,你没有听到吗?”
“是。”那赵老板这才应了一声,万般不情愿地爬了起来,走到了门边,再不肯进来,就在那里又跪下了。
“赵老板。”严嵩又叫了他一声。
“在。”那赵老板这个“在”字答得有如蚊蝇,头却依然低在那里。
徐阶:“阁老叫你,抬头回话!”
“是。”那赵老板不得不抬头了,却只望向徐阶,不看严嵩。
严嵩依然唠叨着:“二十多年了,难为你每年几次给我送酱菜。记得你多次说过,想请我为你的店面题块匾,今天我就给你写。”
那赵老板立刻伏下头去,慌忙答道:“小民一间小店,做的都是平常百姓的生意,怎敢烦劳官家题匾。万万不敢。阁老若无别事,小民就此拜别。”说着磕下头去。
严嵩笑了,笑出了眼泪,转望向徐阶:“徐阁老你都看见了,平时,多少人千金求老夫一字而不可得。现在,老夫的字白送人,都没人敢要了。回去吧,今后老夫也不会再烦你送酱菜了。好好做生意,皇上也喜欢吃你们的酱菜呢。”
那赵老板连忙磕了最后一个头,爬了起来,低头躬身退了出去。
“来人。”严嵩这一声竟然叫得中气十足。
他的一个管事进来了,望着他满脸黯然。
严嵩:“挑一坛八宝酱菜,我要敬献皇上。”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一水无尘 - 368 个点赞 👍
这段小说里是有写的,严嵩知道六心居的老板今年不敢再送酱菜到严府。那就证明他早就知道严党倒台。
是徐阶卖这个面子给严嵩,让人跟六心居的老板说,送酱菜到严府。
电视剧里改了,让这两个人等六心居老板直接送酱菜到严府,删了前面这段曲折。
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小说的处理。
就因为电视剧里面改了才有题主的问题。
以下是小说原文摘录:
“徐阶:到府门外看看,六心居送酱菜的人来了没有。如果没来,立刻传我的话,催他们把新腌制的酱菜立刻送过来。”
过了良久,六心居的赵老板带着二十坛酱菜出现在了严府:“小民叩见阁老,今年小铺腌制的各式酱菜,一共二十坛,奉阁老之命都送来了。
小店今年新腌制的二十坛酱菜,按阁老吩咐给您送来了。”
这段话赵老板故意没有讲明白是哪个阁老吩咐他让他送“酱菜”来,体现的就是商人的精明。
谁家生意,不是做生意,聚散离合终有时,命运半点不由人。
严嵩的把持二十年的政治生命终于落幕。徐阶故意让赵老板送来酱菜,就是能让严嵩进宫进贡。
再回答题主的提问,除了严嵩倒台这一特殊背景,徐阶为何会以自己的名义,让六心居老板把酱菜送到严府,而非直接送到自己府上呢?
赵老板作为“皇商”多年,这些眼力劲他还是有的。
只是我总觉得这段描写有一种“钝刀割肉的痛感”。
这里徐阶已经知道,严嵩已经没办法再“使唤”六心居的老板把送酱菜到自己府上进贡给嘉靖。就假装温情地成全严嵩对道长的“孝心”,用自己的名义,让六心居的老板“最后一次”送酱菜到严府,再让严嵩入宫“供奉”给道长。
既给了严嵩这位二十载首辅最后一点体面,又暗合了自己想在嘉靖眼里维持“宽厚仁慈”形象的心思,尽显自己的风度。
这小小一个举动,就把朝堂上的体面、帝王的心思和人情世故都揉在了一起,可见徐阶的城府之深。
题外话,这一段“很绕”,中译中都很难。有时候,我真的“神烦道长”天天打哑迷。但是我自认为从道长这边毕业以后,阅读理解、“中文翻译中文”水平上了几个台阶。
继续回到剧里,徐阶非常克制地在严府,跟严嵩完成权力交接。
严嵩这位当朝首辅,不愧是经过几十年权力“腌制”过的老狐狸,并没有乖乖就范,直接就接过“供奉”酱菜这个“好意”。
他最后依然没有让徐阶“占尽上风”。
到这种时刻,严嵩还要提出写“一副匾”给六心居的老板。就是要让嘉靖知道他此刻的艰难处境。“看,平头百姓都害怕跟我这个做了二十年的首辅沾边。”
真是应了说书人那句“树倒猢狲散,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双方到这一步,还打得有来有回,绝不轻易退让。
心理素质之高,权术之稳,不愧都是掌控帝国二十年的精英。
只是苦了赵老板,他只能直接哀求“小民小店都经营的百姓生意,怎敢求官家题匾,阁老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
事情到了这里,双方都暂时“偃旗息鼓”。只是这事很快就传到道长耳朵里。又变成另外一件事。
道长知道后,这三方势力又来了一次“反转”。
道长表面上是为了帮严嵩出最后一口恶气,实际上也是为了“敲打”继任者徐阶。
道长先是让严嵩尽管放心题匾,回头就让店家挂出来。
只是让严嵩把店名给改了,从“六心居”变成“六必居”。一把刀直挺挺“插”在心上,“杀人诛心”谐音“闭”。
这种行为就等于“脸都不要了”,直接“强权就是公理。”
徐阶被敲打时,也只能说“皇上圣明”。
最后落款还要盖“忠孝两个字”。其他人再提,就等于你们这群人都是不忠不孝之人。尽可能,在表面上也维护一点严嵩的面子,平民没资格嫌弃罪臣,场面“别太难看”。
这三个人里,最弯弯绕绕的始终还是道长跟严嵩。徐阶自以为是,以为能彻底“倒严”,到最终还是略输几筹。
道长最后的判决是,面子上可以“倒严嵩”,但是骨子里“倒严”不可以。
毕竟,六必居的酱菜可以不吃。
但是,他还要运木头修宫殿、焚香修仙、用茅台泡脚,把松木盆当一次性用品洗脚……这些都还是要靠“严党”“供奉”。
查看全文>>
如饰我闻 - 17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叮铛铛咚咚铛铛 - 0 个点赞 👍
♦他知道个屁!♦
■就是故弄玄虚,借一个小店老板,展现什么人心向背■
讲旁白的人。
还有就是装逼,古今联动一下,里面出现一下真正最久的老字号,显得历史联动,自己是历史正剧一样。
查看全文>>
深具世界眼光 - 0 个点赞 👍
首先,机密是有时效的,比如朱老七宣旨前,严嵩倒台确实是绝密,绝密到连严世蕃都不知道,还以为朱七是来帮自己抓高瀚文的。
但到了第二天早上,严嵩倒台还算个屁的机密,你朱老七头天晚上,当街把严世蕃的轿子撕了,把人披头散发的“提溜”进去了好吗?这都不是“会议现场直接带走”,那是⑧(3)四壹当街把车玻璃砸了,把副国级拎脖领子从车里拽出来押回家里看起来。这动静,六必居老板早起去趟公厕,都能听到十个版本左右的严嵩倒台细节了。
再者,往大户人家送酱菜也不是你直接挑起来就往过冲的,送货前派个伙计过去通报下总是必要的。你总不能和送快递一样拉过去就丢快递点吧。这个伙计还得是机灵点的,像阁老在不在家之类的事,都要旁敲侧击的从严府下人那里套出来。
结果这个机灵的伙计到严府一看,里外三层锦衣卫,平时对自己吆五喝六的严府下人,这会如丧家之犬,你说六必居老板会看不出严嵩完蛋了?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试试能不能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