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美造 iPhone 如童话般不现实?
- 1032 个点赞 👍
谢邀。
因为苹果的卵子都塞过来了,拔不出去了。
供应链啊胖友。
多数人对这问题的本能反应就是:人力成本。
这对,也不对。
咱这人力成本固然比老美低,但越南印度也比咱低,孟加拉更低,服装厂月薪就120美刀。
为啥咱的服装出口量还能有全球的三分之一?还是个1500亿美刀的庞大产业?对于00年初就开始做快时尚国际代工的越南,服装这个低端产业真有什么门槛么?
咱有一套高效到恐怖的供应链。
你越南做件样衣要10天,我这里3天;你设备坏了产线要停3天,我当天下午设备商小哥就骑着电驴来修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你可以省钱,也可以通过增加周转效率来多赚钱。后者往往强于前者,因为速度是投资回报率的核心。
库克对咱这的供应链优势曾做过易懂版说明:
他的角度是:中国有着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
但这会带来一个错觉:是不是只要愿意花钱去做教育做培训,别的地方也会有这种劳动力优势?
不会的。
高素质劳动力需要两块:
一块是政府提供的公立教育体系,训练出大量有潜力的劳动力;
另一块是市场,在制造里是供应链,由他们把这些有潜力的劳动力转化为有高效生产率的劳动力。
大家都是打工人应该明白:学校教的、和企业里能用到的,天差地别。
绝大多数教育更像“建立素材库”、“提供基础使用模板”,真正能帮你形成“高效调用素材库以解决问题”的,还得是实际需求。
企业就负责提供这种实际需求。
我先天是个平平无奇的lsp,而我现在变成了一个熟练使用各种检索工具来回答“王哥这张图里是谁”的元婴期lsp,就是被私信里庞大的需求所转化的。
库克不方便说的是:在过去十多年里,苹果一直在中国提供这种订单稳定、工资相对高、技术指导能力一流的需求。
早先我们接触富士康,彼时富士康的管理层还没有那么嘴严,都坦然承认:苹果就是我们的老师。
苹果帮助富士康建立技术文档、派驻厂工程师收集产线问题、投入研发帮富士康解决难点、定制生产设备、研发材料、提供大规模扩产的资金,等等。
苹果不是像很多甲方那样“找厂”,苹果是“养厂”。
苹果对供应链的需求就俩:
一,忠诚,无论是合作上,还是对苹果的生产要求的贯彻上,忠!诚!
二,快,特别是库克上台后。库克特别重视高效敏捷生产对订单的吻合度,他是个基于供应链的销售天才。
这就是苹果的供应链立场:它要低成本,但也要高效率和相对低的品质与合作风险。
能满足这些要求的,苹果可以和你超长期合作,订单价格比同行高,结算守信快速,甚至你能用苹果的信用去借钱。
而苹果则在很多供应链车间里有共享数据链,可以说是贪婪地穿透,苹果是老美现在少数依然非常精通制造的企业。
一个巨大的脑袋,和这个脑袋用钱以及技术养出的庞大身躯。只不过脑袋在加州,身子在中国。
最后这个身子有超过150家企业、直接间接雇佣超500万人、承担了46%的制造和380个分支、单前7家果链去年的营收就有9000亿元。
而这都是苹果迈出的第一步。如果老美真的要找企业界美国制造的“叛徒”,苹果肯定肯定能上榜。
苹果为果链提供了:
珍品:持续的订单和可靠结算,一切乙方都梦寐以求;
仙品:对设备/员工/材料/工序进行指导并解决资金成本,解决乙方的成长问题;
神品:共同研发,虽然以苹果为绝对主导,但保证合作伙伴在自身领域的领导地位。
做过供应链的能理解这些价值。而这也确实让苹果花了不少。
Patrick Magee前段时间上daily show和囧司徒聊这个。他的“苹果养大了中国制造”这个观点我觉得很扯,但他给的数据很实在:
虽然苹果在咱这花的钱都能赚回来,但化债期里大家该明白:你能赚钱,不等于别人就该给你钱。
苹果确实是中国3C制造的重要投资人与老师。
而且说的难听点:十年前,国内所有3C品牌都以“和果链企业合作”为荣;十年后的今天,我个人观点,仍然没有一家企业能和苹果的供应链孵化能力相媲美。
国内3C的孵化概念还是很弱,普遍以买现成为主。
最后,你让苹果怎么把这些搬回去?
先不提老美的人工基建;
搬回去这个动作,就意味着苹果需要把过去十多年用订单人员技术养出来的产能,搬到一个中长期里都无法达到相对成本和效率的新地区;
而且新地区的孵化成本极高、政策风险相当不可控;
苹果中间要承受飙升的制造成本、严重下降的制造与敏捷调整的效率损失、近乎从零开始的物流。
会死的,同行又不会给你霸体保护期。
苹果顶多能做到:我带着果链,把一部分在华产能向东南亚和印度搬一点,他们那边至少还有一些复刻成功机会。
前期投资、时间成本、切换成本,这就是“童话般的不现实”。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王子君 - 107 个点赞 👍
利益相关:苹果前员工
这个问题下,讨论中美工资的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外行。
iPhone根本就不是工人造的。
工人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只有一个任务,把半成品iPhone放进制造的机器里。
半成品iPhone叫做DUT,而这些生产机器,工厂叫治具,苹果一般叫station,全特么中国设计并制造的。
这些机器的采购、维护、折旧成本,远远高于人工。通常占比在售价的5%~10%,硬件净利润的一半以上,都搭在这些机器上了。
iPhone线直到最近几年才完成全线的自动化,其进度远远低于iPad/Watch等等。
根本原因就是人工成本占比太低了,需要人进行简单操作的半自动化设备,已经极大地增加了单人产能。
iPhone制造真正的难点,是这些生产设备的制造,和整体生产过程的管理。
不幸的是这些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中国公司的手中,苹果自己都不完全清楚,少部分清楚的,还特么是苹果中国员工。
所以转移到美国是什么场景呢?
首先所有机器、产线的投资成本增加3倍,因为有关税、有吃那卡要。
其次美国并没有人能掌控这些机器,他们需要到中国来进行高强度的学习。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全美国也不是就苹果一家手机公司,你在美国产出了垃圾,人家在中国产,那你的东西不就没人要了。
别的不说,Meta眼镜在中国产的,如果苹果挪到美国,下个时代起飞的恰好又是VRAR领域,那苹果就彻底完犊子了。
历史教训也不是没有,三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中国生产时利润达到苹果的90%,之后苹果all in中国制造,三星离开中国,现在——利润差了10倍,年景不好的时候比如23年,三星利润比华为还差了一个小米。
所以结论就一句:谁挪谁完蛋。
发布于 2025-05-27 09:29・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江大桥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吃了吐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李昀 - 0 个点赞 👍
如果特朗普知道第一代iPhone就是依靠中国才诞生的,就一定不会说出要在美国造iPhone这样的蠢话。
第一代iPhone 当年乔布斯造第一代iPhone的时候,在临近发售时突然改变了屏幕设计,是中国代工厂想尽办法每天不停生产才让第一代iPhone跟上了发售销量的节奏,第一次iPhone不至于难产。
库克之前也说过,iPhone研发需要中国数十万工程师对帮助,更需要数百万工人生产制造。没有中国供应链与制造业,iPhone压根就研发不出来,更别提生产iPhone。所以,iPhone每年都能有千万销量,iPhone每年都能有所提升。
iPhone16 如果在美国生产iPhone,供应链的技术与元件运过来就要天价成本,更别提组装与制造。美国压根就没有相匹配的代工厂,重新建立代工厂至少也要三年五年,苹果拿什么搬?
特朗普居然说苹果公司在美国销售的手机是在外国制造,应该面临至少25%的关税。这让苹果手机的产品竞争力大大下降,研发与制造成本攀升。
苹果的新技术与功能 本来iPhone面对国产智能手机已经慢慢失去了竞争力。现在搞这出,特朗普是美奸嘛?主动背刺苹果,打击美国的智能科技产业。
在印度制造iPhone是一个梦想,但在美国制造iPhone就是童话了。我觉得特朗普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做空苹果,然后又大赚几十亿美金。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智客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