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大枪的低端替代性方案是推杆。
这就是欧洲的瑞士枪兵阵、西班牙枪兵阵,所用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战争中,尤其是双方都是长杆兵器方阵的情况下,双方互捅很快就会出现长枪互相别住对方的长枪,彼此都无法活动长枪的情况。
这个时候,推杆的专业人员就出现了。
瑞士雇佣兵方阵干这个活儿的,是拿着名为“自慰汉”(zweihander)的双手大剑,领双薪的重甲勇士,抡着“自慰汉”冲入敌阵开无双,收割无法动弹的对手头颅和肢体。
西班牙方阵则会有一批“佐罗”右手刺剑左手匕首,矮身滚入敌阵专攻对手的下三路。
总之这个时候长枪互相别住,根本就完全失去了攻击作用,只能靠少数持短兵的勇士近身互搏,直到双方方阵稍稍后退脱离接触,重新组织下一轮前进攻击了。
至于那个牛逼吹得山响的上古马其顿超长枪阵,则根本没配备这样的人员和战法,因为所谓的马其顿长枪阵只存在于吹牛逼的人的嘴上,从来没真正的存在过……
中国汉唐宋时期的枪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不可考,但明代“白杆兵”的技战术是被传统拳师傅们几乎完整保存了下来的。他们的这个解决方案,就是题主问题中的“抖大杆子”。当然,如果这些传统拳枪法传自岳飞的岳家军的说法是真的,也可以认为宋代就有这个技术了。但从时间线上来分析,更大的可能是该技术是传自明末“白杆兵”的。
简而言之,长枪兵就是用这种极具爆炸性力量的“抖大枪”技法,在双方长枪方阵互捅的时候,把对方的长枪崩离中线,同时自身保持在中线位置。
只要枪阵成员在旗号鼓点的指挥下,以相同的频率重复这种操作,即可以在双方枪阵接触的瞬间,让对方的枪阵崩坏,失去攻击能力,任由己方单方面屠杀。
这种操作,考校的并不只是单独一个枪兵抖大杆子的功力,更关键的是整个枪阵所有枪兵的动作同步程度。在双方采用同样的技战术互相抖大枪捅对方时,哪一方的士气更高,指挥的旗鼓信号更清晰,动作也就会更加一致,就更容易摧垮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