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老师的观点,可以说就和当年火爆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角色一样,可谓是给当下因《哪吒2》爆火而高热的舆论场,泼了一盆冷静的“冷水” ,值得我们细究。
作为本土伏地魔,冯老师的话语比起靳东的场面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哪吒2》的成功堪称现象级,不仅票房一路“狂飙”,打破多项纪录,还在文化传播上掀起热潮,从香港地区的火爆,到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足见其影响力。它的成功,在于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演绎、精良的制作、深刻的情感表达,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无限潜力,也拉高了观众对《哪吒3》的期待值。

但期待越高,失望的可能性也越大。
电影创作是复杂的艺术生产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哪吒2》用五年时间打磨,团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如今《哪吒3》要延续甚至超越前作辉煌,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观众会不自觉地将《哪吒3》与前作比较,剧情稍有拖沓、特效不够震撼、角色塑造不够饱满,都可能引发观众的不满。就像《复联》系列,后面几部虽制作依旧精良,但部分观众觉得不如前作惊艳,负面评价随之而来。
而且,当下影视行业确实存在盲目跟风、过度消费热门IP的现象。一个爆款出现,各方蜂拥而上,想分一杯羹。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催生粗制滥造的作品。若《哪吒3》在各方期待与资本裹挟下仓促上马,为了赶进度忽视质量,即便前期宣传拉满,上映后也会被观众“用脚投票”。
当然,也不能因噎废食,期待高也能成为创作的动力。导演饺子表示票房是动力也是压力,会鞭策团队前进。只要团队能保持初心,潜心打磨剧本、钻研技术、精心塑造角色,把每一部都当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哪吒3》仍有望再创辉煌。
冯远征老师的观点,不是唱衰《哪吒3》,而是提醒行业和观众,要理性看待爆款续作。对创作者来说,不被外界过高的期待干扰,专注作品本身,才是打造精品的关键;对观众来说,保持理性,给创作者一定的创作空间,才能让电影行业健康发展,才能有更多优秀作品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