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 2》火上两会,冯远征称「一哄而上会让观众对《哪吒3》期待过高,可能引来骂声」,如何看待该观点?
- 272 个点赞 👍
「一哄而上会让观众对《哪吒3》期待过高,可能引来骂声」。
冯远征老师大概是最有资格说这段话的人了……他太了解“一哄而上”的后续效应了。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冯老师演的安嘉和如此经典,几成家庭暴力典型形象。
如今大家都能拿这个开玩笑了,但并非一直如此。
2001年这剧刚播放时,赞美“冯远征演得好”的人少,“安嘉和太可怕了”的人多。
当时这剧大红,还有媒体鸡蛋里挑骨头,说音乐太瘆人了,说梅婷演的女主角有许多做法有问题,安嘉和的暴力过于明显是否会带坏大家……
经历过21世纪初互联网的诸位多半记得,许多八卦论坛会对冯老师挑三拣四。他自己上街都挨过骂,待遇类似容嬷嬷。当然咯,他可以幽默自嘲,被观众骂说明自己演得好,但一哄而上的大众,并不都讲理。
“冯远征是不是自己家暴?不然怎么演那么像?”“我看冯远征的面相,就觉得他不是好人。”——许多人都看过类似说法吧?
我一直觉得,冯老师的两个角色,重要性不下安嘉和。一个《天下无贼》里“我们这打劫呢!”
一个《非诚勿扰》里,跟葛优表白的那位,媚态横生。
这两个角色,尤其后一个,让那些“冯远征一定是家暴不然怎么演这么像”的人闭嘴了。
“抱歉,他就是演得这么好!”
但我总觉得,一个优秀的演员,必须靠一些角色来冲淡他经典角色的刻板印象,是挺让人难过的——有点类似于当年李明启老师因为容嬷嬷被骂,许多人是看了她的王婆、《家有九凤》,才脱离了容嬷嬷刻板印象。
而大多数观众,又很难意识到冯远征在话剧舞台上的卓越表现,所以会通过《非诚勿扰》来感知不同的冯远征。
冯远征老师自己当然不会叫苦,但他自己的经历,应该最明白“一哄而上”的观众刻板印象,可以酿出怎样的问题。任何事都是圈子一大就泥沙俱下:
“一哄而上的观众”,许多并没那么理智客观。老练的观众会倾向寻找亮点,一哄而上的观众里难免有人爱挑瑕疵。
一百个一哄而上的观众里,有一个说“冯远征一定有家暴倾向”,就够人难受的了。
同理适用于任何出圈的优秀作品与优秀演员。
编辑于 2025-03-07 13:44・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张佳玮 - 155 个点赞 👍
冯远征老师的观点,可以说就和当年火爆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角色一样,可谓是给当下因《哪吒2》爆火而高热的舆论场,泼了一盆冷静的“冷水” ,值得我们细究。
作为本土伏地魔,冯老师的话语比起靳东的场面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哪吒2》的成功堪称现象级,不仅票房一路“狂飙”,打破多项纪录,还在文化传播上掀起热潮,从香港地区的火爆,到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足见其影响力。它的成功,在于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演绎、精良的制作、深刻的情感表达,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无限潜力,也拉高了观众对《哪吒3》的期待值。
但期待越高,失望的可能性也越大。
电影创作是复杂的艺术生产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哪吒2》用五年时间打磨,团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如今《哪吒3》要延续甚至超越前作辉煌,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观众会不自觉地将《哪吒3》与前作比较,剧情稍有拖沓、特效不够震撼、角色塑造不够饱满,都可能引发观众的不满。就像《复联》系列,后面几部虽制作依旧精良,但部分观众觉得不如前作惊艳,负面评价随之而来。
而且,当下影视行业确实存在盲目跟风、过度消费热门IP的现象。一个爆款出现,各方蜂拥而上,想分一杯羹。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催生粗制滥造的作品。若《哪吒3》在各方期待与资本裹挟下仓促上马,为了赶进度忽视质量,即便前期宣传拉满,上映后也会被观众“用脚投票”。
当然,也不能因噎废食,期待高也能成为创作的动力。导演饺子表示票房是动力也是压力,会鞭策团队前进。只要团队能保持初心,潜心打磨剧本、钻研技术、精心塑造角色,把每一部都当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哪吒3》仍有望再创辉煌。
冯远征老师的观点,不是唱衰《哪吒3》,而是提醒行业和观众,要理性看待爆款续作。对创作者来说,不被外界过高的期待干扰,专注作品本身,才是打造精品的关键;对观众来说,保持理性,给创作者一定的创作空间,才能让电影行业健康发展,才能有更多优秀作品涌现。
所以,冯老师说的很对,一个优秀的电影产业是需要齐心协力的,如果行业内蛀虫太多,好作品永远不能出头,要么就像哪吒一样,几十年难遇。
发布于 2025-03-06 19:03・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才疏学浅的糯米 - 10 个点赞 👍
虽然冯远征老师的话说得不无道理,但我还是想聊一下。
当时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出来的时候,观众也是先有点对烟熏妆哪吒看不惯,后来是越来越上头,最后当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最高位。
直到5年半之后这个记录被自己打破。
不过我们可以把时间再稍微往回捯一下,就掰到大年二十五左右。
观众对《哪吒2》当时其实也是期待过高,一哄而上,最多最多就是说《哪吒2》联动了很多(光线系)动画作品比较多罢了。
但真金不怕天元鼎炼,现在《哪吒2》就是好了,倒也不是“火上两会”,其实在两会召开之前全国都是非常火的,现在观影人数突破3亿人,基本上已经快要接近可能观影群体的极限了,但也同时说明,你就走在路上,平均每5个人里,至少就有1.2个人看过《哪吒2》。
所以我倒是觉得冯老师不用太担心这回事。
发布于 2025-03-07 01:21・IP 属地四川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乌合之野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小游离子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明月晴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成长的栗鼠 - 1 个点赞 👍
哈哈哈哈,《哪吒3》不如预期应该是必然的。
至少票房的角度很难达到2的高度是必然的。
因为《哪吒2》的票房已经过饱和了,有不少一部分的二刷三刷,我听到我身边最高的是七刷,就算3亿人次造访过电影院,这个数据里有多少是饭圈式追捧出来的数据呢?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0-14岁人口占比为17.95%,即全国0-14岁人口总数为2.49亿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29亿人,女性人口为1.2亿人。
用五年前的数据来看,那到今年正好就是5~19岁,能进电影院的人口,《哪吒2》的主要受众,是2.49亿人。
相当于全国每一个适龄人口,不管任何原因都填到电影院里,也只有2.49亿人。
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筛选观影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城镇人口来算,60%的比例,1.5亿人,以平均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长陪同这样的数据来说,刚好凑到3亿。
但很显然,观影人群中有二刷三刷,有一大群没有孩子的成年人,观影的孩子数量能达到总孩子人群数的30%都很了不起了。
这群人在《哪吒3》上映的时候,是否还能全数去观看且不说,今年二刷三刷六刷七刷的朋友们,彼时还能拿出这个热情吗?
反正我身边直接推荐的是6个人,3个都不喜欢,且不想再看的。
再者,哪吒的剧情弱一直都是很大的问题。
哪吒1的时候,剧情就不算很强,有记忆点的片段都少,整个剧情有点过目就忘,哪吒2基于反转和剧透等等,看的时候我还记住了总体剧情,但很显然,这是一部优秀的爆米花电影,可是,以电影剧情等角度来观评的话,内容还是不够硬。
就像复联拍了四部,但所有人都只记得第三部灭霸的暗黑逻辑:少一半的人,少消耗一半的资源,包括我最近看全四本的书,都仍然只觉得第三本很好看,很强,其他的没有记忆点。
从网上看,目前针对剧情的讨论度不算高,热度高的多是吹捧之辞。
后期剧情,往难处走,肯定能劝退一大堆人,往简单处走,也能劝退一大堆人,保持不动,还是能劝退一大堆人。
这就不是提升画质、提升技术等等外部因素,能得到直接效果的事情。
所以咯,尽管很期待哪吒3,但我并不认为3能超过2。
天时地利人和才能造出2的神话,哪里可能天天有。
编辑于 2025-03-07 14:56・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穆晨王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象无形mzxlg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