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张的说,大鹏已经是把脑袋栓裤腰带上了的。《长安的荔枝》可以说近几年商业片中尺度最大的政治讽刺电影,除了拍的好,还需要有勇气,甚至还需要有人脉。
不要认为《长安的荔枝》过审了,能上大银幕就绝对安全了,电影上映之后的舆论风向也非常重要。如果舆论风向很不好,对导演后期的电影拍摄过审等等肯定都会有负面影响。但是就目前来看,《长安的荔枝》的借古讽今是真的给的很直白,很冲击,很有力量,到电影最后甚至都可以称之为直谏了。几乎所有观众看完电影之后,都会联想到今日而非仅仅沉入唐代。就像这个知乎提问之下的回答一般,就这个回答的内容,尺度已经大到怕是连热榜都不太敢上的程度了。
而这一切的后果,大鹏在拍片之初,应该是完全能预料到的。只能说即便知道有风险,他依然这样拍了,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更是勇气的问题。
另外以我在内容行业的多年经验来看,《长安的荔枝》的尺度甚至大到了不太像能上映的程度。即便是将所有讽刺包装上了一个古代的面子,但是其里子依然暴露得过于直白,和现代的元素、段子结合得过于紧密,联想空间太大了。再加上电影中的讽刺批判远远超过了普通华语电影对某个坏人的批判,直接上升到了对由上至下的权力体系、体制的批判,直接上升到了对最上层的批判,已经超过了绝大多少大银幕电影能够接受的尺度范围。
并且整部电影甚至在结尾也并没有给出一个光明的结局,虽然安史之乱看上去让腐败的制度的崩塌,但是在电影整体的主题之下,这种崩塌并没有预示着光明的到来。反而更像是一种命运轮回的开启,一个权力自上而下的朝代到下的,不过时一个新的同样的朝代的开始。而主角最终坐在荔枝树下,疯狂吃过去牺牲了几百上千人的生活才难得的长安荔枝,起内核与其说是安慰不如说是一种讽刺。
所以整体上来说大鹏的《长安的荔枝》,可以说是这几商业电影中尺度最大的一部。并且由于其很多讽刺都非常直白,用力,甚至说有很强的冲击力,其政治批评力度甚至比起多数艺术电影都不逞多让。
这样的电影能在当前上映,可能不得不“归功于”当下电影市场无比冷淡的急需救市的环境,亦或是大鹏背后真的有什么不错的能网开一面的关系。
不过不管其背后的事实是如何,就凭这种勇气,和为民请命的直谏,都值得为大鹏鼓掌。
从《保你平安》到《年会不能停》,再到《长安的荔枝》,在电影导演对于现实表达集体失语的当下,真的没想到中国最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还要考演导两开花的大鹏来撑着。
大鹏,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