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和上个月热播的「定向委培生那某某茜」主演的剧版,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剧版导演曹盾,只想以史为鉴,适度虚构,避免戏谑,寓教于乐,从而求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曹盾不敢也不想试“审查尺度”。
但影版导演大鹏,却在深知「天尊地卑、不敢僭越」的基础之上,做了适度的探底,哪怕只是结尾处让观众感受到了冰山一角,其立意也远高于剧版,或者说更接近马亲王的原著内核。
这也说明,自导自演还是有好处的,他除了可以用导演身份,适当做一点“自我表达”。
也可以用核心主演身份,将自己饰演的李善德,从初入长安城进入体制内时的意气风发,到后续运荔枝过程中见证民不聊生时的义愤填膺,再到最终任务完成后质问杨国忠时的慷慨激昂...演绎的入木三分,甚至能令观众心疼这个可怜的倒霉蛋。
大鹏演绎的李善德,也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短篇小说,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译名为《小公务员之死》。
故事很短,说一个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时,不小心冲着身前一位将军的后背,打了一个喷嚏,他很担心自己冒犯了将军,于是不停的向将军道歉、说对不起...最后,他不厌其烦的致歉行为,彻底惹恼了将军,在遭到将军的呵斥之后,他回家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知友@小木 的文章中有原文(仅1900 字):
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内耗极致的人什么样?打个喷嚏愧疚致死

契诃夫笔下,沙皇俄国统治下颤颤巍巍的一个小公务员,能自己把自己吓死。
那大唐盛世下,在京城长安任职的小公务员李善德,能有多么的胆小慎微呢?
剧版和影版,有一个细节上的区别,就能让大家一叶知秋、见微知著。
在导演曹盾的剧版中,雷佳音饰演的李善德,经人引荐,初见鱼内侍后,只是弯腰作揖,同时说了一句:「在下 上林署李善德,见过鱼常侍」。
而后,两人对话来去自如,李善德并无惶恐感,而摄影师给的正反打镜头,也让二者处于同一水平线,表示至少在李善德眼中,虽然权利不对等,但二人地位平等,更何况面对一个小宦官,李善德内心并没有特别卑微之感。

但在大鹏饰演的李善德眼里,鱼内侍那可是皇宫里的人,是能见到皇上的人。
所以初见鱼内侍时,李善德就好像见到了皇帝,只见他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脸贴着地板,头都没敢抬起来一次。
王迅饰演的刘署令,喊了好几次李善德的名字,他才反应过来。
李善德抬起头时,摄影师给了一个李善德主观视角的仰拍,此刻,常远饰演的鱼内侍,在镜头中高高在上,笑得甚是开心。
这场戏,奠定了影片的一个基调,也可以看作是本片的一个注脚。

在李善德卑微至极的认知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容置疑的,所以当后来知道自己被刘署令和鱼内侍做局欺骗的真相后,虽然无奈也怕死,但没有太多的纠结,大鹏演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视死如命感。
这一点和剧版中雷佳音饰演的李善德,有很大不同,不知是否因剧版 36 集注水太严重,所以雷佳音不得不演的十分纠结、磨叽、缓慢、磨蹭...以此拉伸电视剧的时长。
总之,大鹏饰演的李善德,明知是死局,也毫无废话和太多怨言,他在抵达岭南后,便开始迅速执行皇命。
这一整个过程推进的很快,大概在电影不到一半时,便用一组快速切换的连续蒙太奇镜头,交代完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荔枝运送试验。
而这也是李善德最后一次感受到「痛并快乐着」,因为之后的过程中,李善德的三观开始逐步被震碎,他内心剩下的,只有痛苦。

电影中,庄达菲饰演的阿僮,曾问过李善德,既然运荔枝是没有胜算的事情,你干嘛还执着的要干?面对阿僮,李善德第一次说出了原作中那句经典台词:
-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正式运送途中,当发现「黄草驿站」空无一人的逃驿现象时,李善德再次说出了这句话,这一次,他明白自己可能要失败了。
但白客饰演的苏谅,在千钧一发的危难之际,伸出了援手,再次拯救了李善德...这也是电影相较于原著,最大的改动之一。
原著中苏谅对李善德的恨意,始终没有解开,是李善德最大的遗憾和愧疚之一,电影弥补了这个缺憾。
但电影中的这一改动,很明显是为了加强普通人与朝廷之间的阶级矛盾,因为苏谅说之所以愿意再次帮助李善德,是因为岭南经略使何启光让他倾家荡产了,苏谅啥也没有了,他只有李善德这个生死之交,因此他想再助李善德一臂之力。
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描述,让本片第三幕的高潮戏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悬崖峭壁生死战」,虽然从剧情发展上看略显突兀(鱼常侍有胆拦贵妃的荔枝?那可是皇上下的命令)。
但抛去逻辑,从观影情绪上讲,那场突袭,会让观影体验更燃、更热血、也更惨烈和感人...
最后,经过前面这些所有出场人物情绪的铺垫、民不聊生的人间疾苦铺垫,才让结尾处,李善德敢于质问杨国忠的勇气,显得颇具说服力,也更难能可贵。

本文开头,我提到了李善德这个人物的“不敢僭越 ”,也说他有点像《小公务员之死》中被自我恐惧感作祟而“吓死自己 ”的那个公务员。
一开始的李善德,的确是这样一个人。
但是作为“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的第一亲历者、实际执行者,李善德在整个过程中,看到了太多果农和底层人民的血与泪,那些宁可被朝廷通缉也要「逃驿」的平民百姓之疾苦,李善德大可视而不见,但在电影中,却他被深深的共情了。他作为核心主角的共情,也就引发了银幕前观众的共情。
电影《血钻》中说:「每一颗钻石的背后,都蕴藏着无尽的罪恶与血泪。」
在电影《长安的荔枝》中,至少在李善德眼中,这些荔枝,又何尝不是「血荔枝」。
所以,当影片最后,被贬至岭南许久后的李善德,偶然间听闻长安城陷落的消息时,一个人坐在果园角落,不停的剥荔枝、吃荔枝的镜头,就显得十分意味深长了...
如果没看过原著,你真的很难相信,李善德,作为长安城中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却亲眼参与和见证了整个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而作为导演的大鹏,也借助马伯庸笔下这个虚构人物的一段人生经历,再通过自己相对成熟的电影镜头和电影语言,去呈现了整个大唐盛世的悄然变化,还附带了一点点自我表达...
放在10年前,你似乎很难相信,那个拍完《屌丝男士》系列搞笑短剧后,又祭出《煎饼侠》这种烂俗喜剧片的大鹏,十年后,居然能拍出一部从小人物侧切面去展现中国大唐历史变迁的电影,而且质量还尚可。
当然,如果你仔细审视大鹏这个人,你会发现他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跟李善德一样,很懂得什么叫“不敢僭越 ”。
从2017年底,《缝纫机乐队》票房未达预期开始。
到2022年底,《保你平安》首次定档(后改档)为止。
五年多的时间里,除了由金马奖获奖短片《吉祥》发展而来的低成本文艺半纪录片《吉祥如意》外,大鹏没有执导过一部商业电影。

那可是中国电影热钱涌动的最后几年,别说大鹏这种拍过票房10亿+电影的成功导演,就是吴克群、李玉刚这类歌手,都有投资人跟在屁股后面,天天拿着钱盼着他们执导电影、拍啥都行。
但大鹏能沉淀下来,蛰伏五年只演戏不导戏,说明此人真的对自己够狠。
再次以导演身份出来时,重新执掌导筒的大鹏,迅速贡献了两部口碑不错的电影《保你平安》和《热烈》。
直到今年这部《长安的荔枝》,大鹏算是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蜕变。
当然,这种蜕变只是相较于导演大鹏个人作品序列而言。
因为,这部影版《长安的荔枝》也有不少缺陷,比如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而言,部分内容会有跳跃感,你会感觉过度不自然,甚至对某些情节是否合理产生疑问。
另外,一些插科打诨的镜头,比如在荔枝园出没的两个拿着香蕉跳舞的演员,就很让人出戏。包括林雪演的岭南经略使何启光,虽然妆发造型代入了,但人物性格似乎未能融入整个电影剧情之中。
再比如张若昀饰演的杜少陵,虽然他这个角色,已经把原著中的韩十四一角也「兼并了」,可两个人物合二为一,却仍然显得十分工具人,张若昀每次念台词,就真的是在「念」,你感觉他能顺利背下来,用力「念」出来,就不易了。
可瑕不掩瑜,尤其是在电视剧版强烈的对比之下,影版就像一款全新升级后的历史策略游戏,玩家以李善德为主视角进入游戏,代入感更好,体验感更强,画面质感更真实....虽然这款游戏中难免还是有几个NPC令人反感,但整体你能给出好评。
- 撰文 / 彭飞
本文首发于知乎,未经许可不得引用或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