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筹备组建一家新央企,名称为国家数据集团,此次举动的背景是什么?

雪人撩妹中
118个点赞 👍

这件事标志着竞争即将结束,美国没有机会了!

以后回头看,这就是历史性时刻,这个数据集团以后一定会单独成立国家级部门管理,中国也一定会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唯一赢家!

别着急喷,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

首先,过去中国模式能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中国能在无数领域后来居上?是人口红利吗?是工程师红利吗?是全球化红利吗?

那为什么印度人口多没有带来这么大的红利呢?为什么中国一个落后国家能培养出来这么多高质量的工程师呢?为什么中国能想尽办法抓住时机加入全球化呢?为什么中国赚到钱的资本家没有把中国带进金融化赚快钱的陷阱呢?

一句话,就是制度优势决定了,中国特别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过去几十年里,但凡国家真的下定决心做的事就一定能破除阻碍做成,说让十几亿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就真的能实现,说村村通就真的村村通水泥路,说要全面脱贫就真的完成了全面脱贫攻坚。不要看不起这几件事,我敢说放在其他任何大国里都不可能实现,只有中国的制度优势才能像这样办成一件又一件大事。

国与国之间竞争,表面上看拼的是经济能力,军事能力,文化传播能力等等,但是实际上这些能力都是可变量,不是根本性因素。放长远来看,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发育,这些能力都会逐步的提升,直到和这个国家匹配,然后在某个渐近线上下附近波动。

这些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内在力量的外化,这个内在的力量不是经济和文化,不然宋朝就不会败给金朝和明朝,这个能力是国家的治理模式。每一种治理模式都有长有段,有缺陷有优势,就像是人一样,有的四肢发达头脑愚笨,有的聪明机灵但是弱不禁风。

中国的治理模式缺点是什么先不谈,但是优点很明显,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想要在竞争中赢,就要在千头万绪里找到那件“大事”,这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上中国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想要赢,就不能让中国找到那件“大事”,美国的优势是自由度高发散度强,越是去中心化的竞争越是有优势。

但是很遗憾,中国已经找到了,国家数据中心就是这件决定ai领域胜负的“大事”,竞争即将结束。

为什么这么说?凭什么这么说?几个理由:

1️⃣国内的通用大模型接下来明显要坚持走开源路线了,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大模型会各行各业都会有强烈加持和赋能,开源会给各个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会让各行各业会加速拥抱ai时代,在极短时间内涌现无数的各类专属模型。

不过因为各个行业是孤立存在的,企业主只做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业务,所以他们的数据库有限,他们的各类专属模型只会是在自己领域内的可用级别。

但是这一个个模型就是一个个种子,只需一场雨水浇灌,就会改变世界。

2️⃣国家数据中心未来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因为人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数据。这里将是人的最终归属,也是人的认知来源。

这不是夸张,这一定会成为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我们的制度优势,因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内目前能源、水利、农业、食品安全、社会治安、金融、水利、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在做,其他非重要行业即使是民营企业负责也处在政策监管之下。

这意味着:你住在哪里,你爱吃多少盐,大姨妈的时候爱吃什么水果,出门在天眼下面什么姿态什么脸型,走路的样子是不是有颈椎病,对应中医里你有什么病,你总是愁眉不展对应什么性格,你老是登录黄色网站看奇怪素材可能心理变态,你的拖延症风格导致你会在什么时候出现看病的心理……这些信息,系统全知道,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可能像国内这样信息收集的这么全面(也算是好事)

这些信息在国与国之间ai领域竞争初期,不会有太大作用,因为信息量太多太杂了,不仅收集汇总这些信息难度大,处理的难度更大到无法想象!

这里插一句,逻辑性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而逻辑就是不断构建因果链条。

所以想要利用以上数据最大程度建立人工智能,就是必须尽量解构因果链条,就必须对每一块单独建立ai模型,比如:爱闯红灯的人群和性别的关系、和地域的关系、和身高的关系、鼻子大小的关系、和嘴巴大小的关系、和饮食的关系,和性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和任意随机变量的关系,再加入和第三个、第四个变量的关系。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但是上面的1️⃣改变了一切,因为通用大模型开源且能促进企业竞争力,所以各种专有模型会不断涌现。这就解决了上面的启动难题,只需要再把这些模型结合起来,就会量变形成质变,实现人工智能能力的飞跃。

举个可能的例子:

①ai模型开源后,某美容店为了赚钱,做了一个ai模型,判断不同脸型+穿搭风格+学历经历的组合,分别容易在哪个五官上花钱,来针对性的营销产品。②某中医院为了快出出诊,会做一个不同五官和神色常见的疾病长相汇总。③某警察局为了排查潜在犯罪分子,会做一个不同神色神情+做事风格+行为习惯和犯罪行为汇总……

同一组因变量,比如眉毛形状,会在无数组模型中被反复使用,不同的眉毛形状在各种场景里,指向的果变量会越来越明确。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模型汇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你一大早起床看了眼手机屏幕,ai根据你的神色和作息时间,结合你最近的状态,判断出来你今天路上78%概率路怒症,到公司45%概率做不完事情加班,晚上99%相亲失败,回来15%概率猝死,从而提前提醒你,并且帮助做好规避,重新计算概率。

科幻吗?一点也不科幻,因为最基础也最难最复杂的建模已经有无数人帮你做了,他们还是各自行业的专家,你只需要把他们建立的无数模型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甚至可能都不用处理无数个小模型,因为模型也会大鱼吃小鱼,美容院也有动力去打听富婆面相模型,用来给用户推销产品或者发展长期客户。

这故事听起来有点远,但是按照中国的发展速度,接下来的二十年内,并不是不可能实现,人工智能会慢慢达到这种程度。

这件事目前看来只会在中国发生,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行。因为:

第一,中国的数据管理最全面,和人民生活结合最紧密的事就是各种国计民生的大事,产生的信息大多在在国有企业手里,非国有企业也得受到国家监管,信息全部透明。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说私人企业各怀鬼胎,就是政府运作效率也没办法统筹这么多企业,更别说还有天眼系统这种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第二,中国工业种类最全,分门别类各行各业干什么的都有,这保证了各类细分模型种类够全的同时,专业性也够深。这是西方通用大模型比不了的,其一到细分领域上就立马会有数据不细致,分析逻辑不适合的问题,这是通用大模型上限决定的。

国家数据中心一旦建成,国内大模型就走在了又专业又全面的路上,而且这条路是美国没办法追赶的,因为归根到底是我们的制度才能保证这条路走的下去,除非美国也变成社会主义,不然注定在竞争中落败。

Ps:这两天通宵晕晕的,想到哪说到哪有点啰嗦,脑子清醒了再回来继续更新。

编辑于 2025-02-19 03:07・IP 属地北京
李天绍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