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过剩。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对“人才”的理解差别太明显。
我感觉大学生对自己这个“人才”的认知是毕业就有一份包分配的工作,早九晚五是次要的,关键工作恰好就是自己大学学的,工资呢,一万有点儿低,两万三万刚刚好,够花,还能存点而。
但是,企业对人才不是这么定义的。
我之前几年在公司做企业数字化创新项目,也带过几个管培生。
公司对我们的期望时告诉老板,怎么帮公司跟得上IT新技术的发展,并且能保住业务、利润。
管培生们给了非常漂亮的PPT,领导问:具体怎么干?
答:新技术,新思想都在PPT里了,怎么干得结合实践。
领导说,那你们去一线吧。
去工厂工地调研了两个月,管培生跑了两……
供需双方的需求太不匹配了。
就说算法AI吧,我合作的博士跟我说,只要把包装箱从xyz调整为x1y1z1就行了,就能提升装载率20%盈利千万……我说,等等,这个包装箱调整了运输时运输车只能装一半,关键是产线那边得去看看放不放得下……包装箱的调整成本也得算进ROI计算里……对方表示,这么复杂,自己得到的课题是提升包装装载率。我说没问题,但是,实际应用要考虑工程配合。
我也不是说算法不能用,我只是苦口婆心的跟他们说企业环境里,不能仅仅理论测算,要跟我们工程部门确认。对方说,前面提要求时没说。我只能道歉说大家第一次合作,的确不知道你们不知道这个信息……
公司的算法团队解散之前,我了解到的数据,N个博士,三年,落地成功项目仅仅一个。
最后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提需求。提需求,初期都能做,中期都做不下去。
据我知道,即使如此,公司在疫情前还是准备继续砸钱的,希望大力出奇迹,找到前沿理论和工程实践之间的火花。
回到这个话题,人才过剩吗?
应该是说,社会实践需要的缺得狠。但是,教育(包括学校,职业,自学)出来的人才的确有太多用不上。
现实和前沿之间,站着太多人,找不到方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