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纪念日或特定节日,为故去的人烧纸,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道理,是后辈表达对先人缅怀的一种形式。
我出生在冀南一个平原的村子,我的爷爷按现在眼光看是一个特例的存在。我们家族到爷爷这辈已三代单传了。在他十五岁那年,我的太爷,爷爷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穷,买不起棺材,下不了葬,于是爷爷把自己卖给地主家做五年长工,卖身葬父。五年后,清帐赎身,仍无生存之地,于是从事了最下流的职业一一吹鼓手。几年下来结交了不少好友,有了些许积蓄,就开了一家棺材铺,生意兴隆,人称"笙掌柜",方圆百里妇孺皆知。日子渐丰,有了土地、茶馆。抗日战争爆发,爷爷的棺材铺和茶馆成了共产党、八路军的交通站,上至冀南军区司令、政委,下至十一分区区长、书记都到过爷爷的茶馆,与爷爷相熟,同时爷爷也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以伪保长身份为掩护的情报组织,为抗日工作做了大量的积极有效工作。进入解放战争,又筹粮筹款支援前线(正在创作系列短篇,记录爷爷的故事)。但因爷爷没上过学,加之身份特别,一直没能成为共产党员‘。但建国后因贡献和人脉,在家庭成份评定时,我们家被评定为富农。爷爷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土地入社。既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爷爷和姨父(天津大资本家,回村劳动改造)和抗日时期日本翻译(抗日时期救过爷爷的命,我喊“大爷”,后被追认为地工),外加后期县里下放的一个右派,也叫“资富右小队”,也只是偶尔被戴高帽象征性批斗了几次。但在生产队上工前,这几个人必须把村里的街道打扫干净却是以一贯之,平时没人管。
说回烧纸的事,因“资富右小队”的人和我都有关系,所以我是他们的小跟班(那时,我四、五岁)。“资富右小队”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每到年、节祭祖时,除了白天给自己祖宗先辈烧纸外,晚上天黑后,每人带一大包烧纸,围绕整个村子转一圈,到每个十字路口都点蜡烛、烧纸,然后回到我家茶馆旧址,几个人喝一通酒后解散。我大概参加了四、五次,上小学三年级时他们不让




我跟着了,换成了我三弟。
我曾问过爷爷,这是为什么?爷爷说:这是烧给那些回不了家的孤魂野鬼的。想当年,打日本小鬼子时,在我们这地方,牺牲了许多南方口音的人,其中有人曾救过爷爷和咱村人的命,很多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家里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死在哪里,估计家里人也不记得他们了。还有打老蒋、打阎老西儿(阎锡山)时,一片一片倒下的人,国家不可能给他们烧纸送钱,但我们不能忘!这事一定要找个人传下去(现在我四弟传承了这一模式)。
说来也怪,我爷爷历经三朝(爷爷有幸和伟人同庚),大清、民国,社会主义中国,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生死磨难,曾被日本鬼子吊在树上打了一整天,最后以九十岁高龄无疾而终。我相信好人会有人保佑的。
上坟烧纸,既是对祖宗先辈的缅怀和纪念,是后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更是炎黄子孙的一种文化传承!我认为是有意义的,也是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不是所有的事情和现象都能用现阶段科学能解释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