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甲午战争史料的选辑,和国内几本主要的甲午战争史看了两遍,日本的大部头只能选择性查阅了,没办法。
但是,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为了以后做系列批判满清中晚期的视频才去看的,现在提前回答一下也无妨。
聂士成,一般来说会被认为是甲午战争的第一阶段里面,满洲帝国麾下表现比较出色的,公认比较勇敢善战的一位将领。

大家将就看一下。
图里标红点的地方叫成歡邑,当时东面有个驿站,是卡着今天的首尔,到全州的这条大道,属于朝鲜西边的最主要干道要冲了。
聂士成的牙山之战,也叫成歡邑之战,就是在红点的东边一点儿打的。
日军从北往南而来。
前面这条河叫安城川。
日军首先要过河,过完河,克服一个叫龙佳里的村子,然后还要面对驿站东面两片小山区的清军筑垒地域。
聂士成的主力就守在两座山峰上。
海拔不算很高,大概跟广西南宁的青秀山差不多,比青秀山略高一点。
但是聂士成一共在上面修了六座营垒,有壕堑和胸墙。
现在我资料不在手头,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进攻日军的总兵力肯定在三千八百人以内。
而聂士成实际上也接近三千人。至少接近两千八。
另外,日军当时的补给兵和文职人员占比高于清军,所以实际投入作战的人数比例还要降一些。
日军实际能比聂士成多个几百人这样。
对于拥有150米以上高程差优势,而且阵地纵深非常可观,据河靠山的清军来说,日本人这点兵力优势并不算什么。
作为公认第一阶段最优秀清军将领的聂士成,首先侦查上就很逆天。他对内,以及对大清朝报告的日军进犯人数是四万人以上。
乌泱泱四万人,我们大清真难呀.........
其实人家就比他们多了几百个人。(本来是多一千多的,但日军不得不留下一批人在后面拦路抢劫朝鲜人客商与农民来保障自己有吃的。而清军则可以得到朝鲜地方官和屁民的帮助)
其次是,聂士成对于渡口和渡口后面村子的安排,只放了一小队清军用于伏击过河的日本人,做个击其半渡。
具体是多少,等我回去翻了资料给具体数字,但我大概记得在百人队以内规模,骑兵只有二三十个。
战术就是清军士兵依托渡口后面到村子边的防务,趁黑夜射击渡河而来的日军,然后二三十个骑兵看机会从外侧迂回开枪。
可想而知,这点人,只是对最初渡河的日军前锋造成了一丢丢伤亡,不可能阻滞日军主力过河。
但是没了安城川渡口和村子的阵地,后面还有两座山峰。
日本人对此有非常精确的作战记录。这方面我采信小日本的,为啥呢,因为聂士成自己写的那就没法看,这个我们一会儿再说。
小日本从正式朝聂士成山上的阵地开第一炮算起。
到全部拿下聂士成的六座堡垒和壕堑,胸墙设施,一共只花了两个小时多一点。
你没看错。
不是大战两天或二十天。
而是两个钟头。
这个地方给你今天去旅游,让你背个20斤重行囊,你未必能在2个钟头内走完。
但日军从第一次炮击,到最后驱赶所有清军下山,拿下山顶六个筑垒地域,一共是2个钟头。
聂士成布置的炮兵阵地,对日军没有造成任何伤亡。虽然他的炮兵阵地比小日本的高上百米。
但日本人整个成歡邑战斗只有六人死于枪击,那天晚上渡口被清军伏击部队击其半渡,淹死了二十多个。
聂士成的炮兵打这种从山脚往山坡上冲锋的日军步兵,居然没有打死一个人。
而聂士成已经是公认的第一阶段最好的清军将领了,也许还有人认为他是整个甲午战争期间,陆战部分(除台湾地区外)清军最好的将领。
但实际体现出来的水平就是这样,从指挥到训练,可以说远不如明末的边军精锐。
甲午战争如果你看清军将领的笔贴式们提交的各种报告,提督文臣提交的报告。你会奇怪日军居然能进攻那么长时间。
包括聂士成,左宝贵,也一样会在报告里各种吹。
什么打死倭贼无算,炮死贼尸无数,奋勇还击,放炮叠至108出,壮气弥历,无不奋勇死战.........................
你还别说,国内很多学者和知乎作答的都信这套。
我还看见有人说清朝愿意打下去是有可能重创日军云云。
其实完全扯淡,日军最大的危机是攻打平壤时后勤断裂。
整个甲午战争陆战中,清军往往在占据绝对地形优势的情况下,都能让日本步兵打出离谱的进攻速度。
即使清军是绝对高度压制和险要地势,日本人就好像吃鸡缩圈时不得不从高度射界压制位置下强行通过那种情况,依然是能够做到几个钟头将头顶上视野绝对压制的清军怼穿。
你就想象一下,你吃鸡进圈,一片大空地,对方有一栋多窗口和楼顶可上的大楼,满编队,盯着你。
清军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几个钟头就丢掉阵地。
这可是在没有装甲兵的年代。
日本人用11路车两条腿,对防御姿态的清军,打出了二战装甲兵的进攻速度。
清军的炮兵在整个战争中拿出了让人匪夷所思的表现。
其中最离谱的一次莫过于日军花了几个钟头突破清军重兵防守的鸭绿江之后,因为日军过浮桥时的措施没弄好,全军基本都湿了衣服,然后日军全军不顾基本安全条例,在清军城头下方公然燃起无数火堆烤火。
清军在城墙上的炮兵,对着天赐炮击目标打了一晚上炮。
杀伤为零.............
旅顺要塞本体防御作战,如果你扣掉日军睡觉的时间,大概也就十个钟头不到就被拿下。
继续打下去,日本人打进北京,满清皇室仓皇出逃是毫无悬念的。日本根本没有进入总动员状态。
大清朝的奇葩你根本想不到,帝国倚仗的精锐部队,作战实际表现不如台湾士绅临时招募的乡村义勇队。
在山区,清军勉强还可以形成一些不咋有效的防御。
如果在平原,只能一触即溃。一旦日军登陆华北,清军绝对不可能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