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回答

为什么年轻人‘戒掉情绪’成新趋势,情感表达正在集体降级?

涛哥哥的小号
1个点赞 👍

喜怒不形于色,一种是压抑,平静的脸颊之下,破涛汹涌,这种还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一种是麻木,感知不到喜怒哀乐,所以,面目平静。

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程度,后者都是从前者过来的。

也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初级,你要是想戒掉情绪,先从前者练起,日积月累,必会成功的走向后者。

然后,你开始只关注事情进展,而无法感知到事情背后的情感所表达的内涵,读文学作品,你只读了故事至于故事背后,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你是感知不到的。

严重一些,如果别人客气的对你说:“别拿了,够了。”你都感知不到那是客气,而非本意。

中国人向来畏惧情感,八九十年代,如果你见到多年未见的至亲,你是不会表达你的情感的,寒暄问候之下,明明情感四溢,却即没有语言表达,也没有行动表达,比如拥抱。

对情感的畏惧,不仅表现在对情感的积极层面的压抑,更表现在对情感的消极层面的压抑,比如愤怒,生气等等。

有脾气是不好的,要控制情绪,压抑脾气。

然后,有部分人发现情绪怎么压都压不住,脾气怎么控制都控制不了。

有部分人在这样一次次的控制,压抑的过程中走向了麻木,隔离。

你今天情绪很好,你昨天情绪很差,戒掉情绪就是戒掉情感,戒掉情感相当于要求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戒掉胳膊腿儿。

少一条腿是身体缺陷,一个人,少了情感,那是人格缺陷。

所以,戒掉情绪相当于把自己整残废。

你戒掉情绪,戒掉它散发出的黑色的同时,你也戒掉了它散发出的阳光。

你戒掉它的怒气,戒掉它的阴郁,同时你也戒掉了它的爱,它的开心,它的怜悯。

因为它们都是情绪,是一个整体。

所以,你是要把自己整残废。

情绪压抑压抑不了的,控制也是控制不了的,戒掉又成了残废,所以,只有管理,管理你的情绪。

你不开心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你很沮丧也可以表达出发生了什么,才让你这样。

你很痛苦,倾诉完以后,你如果还没好,那么可以深呼吸做冥想,可以跑步运动,练瑜伽等等去缓解你痛苦的情绪。

有人问,不愿意跟家人传递负面情绪,是压抑还是自己默默承受?

都不是,你会发现你不开心,你郁闷,你压抑着情绪回家了,然后你的情绪不知道会在何时会找个什么借口爆发了,然后就更加不可控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管理它,或者你可以控制它的去向。

你郁闷,回家跟家人倾诉,痛哭,哀叹,这就是控制了情绪的去向,然后再去做其他事,它就不会再出来给你捣乱了。

而不是,你压着,它始终存在,还越来越大,然后知不道什么时候“嘭”出来了,可能是你做饭的时候出点不该出的差错,可能是你爱人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就梦把你惹毛了,我可能是你回家看啥都不顺眼,非得带着一个事儿说几句。

情绪以这种方式出来,它的方向你都不可控,就会破坏关系,搞砸事情。

所以,它既然压不住,控制不住,非要出来那就让它出来的方向变得可控就好了,伤害性可以没有,或者最小。

再有,很多人追求情绪稳定,告诉你,情绪稳定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没有情绪,即没有情感,麻木,冷漠的。一种是有情感,情绪还稳定的。

我想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后者,但是后者在国内很少,而且后者的情绪稳定建立在强大的人格之上,一般的事儿伤害不到他,有点不开心自己也能消化,同时又富有健康的共情能力,怜悯之心,爱的能力,看影视剧动容之处也会流泪,也会感伤,但这种国内很少。

一味地追求情绪稳定,你可能会遇上没有情感的,或者情感隔离的有人格缺陷的人,你有烦恼,痛苦,他感知不到,所以也没法出于情感去爱你,可能会比较机械。

青柠冰草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