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两张图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吧。


如果还不能说明问题,就看下面。
盛唐的流星,为何照不亮庙堂?
大伙都晓得,李白那诗写得,那叫一个绝,活脱脱一个诗坛谪仙人。他既有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的侠客豪情,又有 “天子呼来不上船” 的狂傲风骨。可这么个厉害角色,在长安城里,也就当了两年翰林待诏,最后落得个 “赐金放还”,灰溜溜地走了,这到底是为啥呢?
出身不好,像是背着原罪
在唐朝,科举看着挺公平,实则暗藏玄机,门第歧视那叫一个严重。《唐六典》白纸黑字写着:“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李白他家祖上在隋末流落到西域,他父亲李客靠做生意发家。就因为这,在那些世家大族把控的朝堂上,李白就像被烙上了 “原罪印记”。他虽说攀附李唐宗室,自称 “凉武昭王九世孙”,可权贵们根本不买账,还笑话他:“一个陇西的小老百姓,还敢妄称皇族”。这就好比现在去某互联网大厂面试,HR 一看简历上写着 “三本院校”,哪怕你代码写得再好,学历这道门槛,早就把你拒之门外了。

科举之路,被偏科给堵死了
唐朝科举考帖经、策论、诗赋,李白这人偏科偏得厉害。他写 “云想衣裳花想容” 那是一绝,可一到经学策论,就不行了。这就好比让莫言去考公务员申论,文采是好,可就是踩不到得分点上。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特别得意的干谒行卷,也就是向权贵自荐,在长安那些权贵眼里,就跟 “文艺青年的求职 PPT” 没啥两样。他在玉真公主别馆献上《玉真仙人词》,公主哪有心思管什么 “仙人抚我顶”,人家更关心道观的香火钱呢。
武艺高强,在官场却没啥用
李白佩剑走江湖,据说还 “手刃数人”,可他这一身江湖本事,到了朝堂上,一点用都没有。唐代武官晋升,讲究军功和资历,李白既没在边疆杀过敌,也没在禁军历练过。这就好比现在有个散打冠军去应聘特警队长,就算他能空手夺白刃,可人事档案上 “无相关工作经验” 这几个字,就能让他没机会。
性格太直,把职场规则玩坏了
李白在《与韩荆州书》里喊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好好的求职信,愣是写成了挑战书。进宫之后更离谱,让高力士给他脱靴,杨贵妃给他研墨,把职场生存法则当成了自杀式社交。这就像现在有个新人,当着全公司人的面,嘲讽 CEO 的秘书,还想着升职加薪,怎么可能呢?

政治站队,站错了队
安史之乱的时候,李白投奔了永王李璘,这可真是古代版的 “选错创业团队”。他以为永王能成为 “中兴之主”,哪知道这位王爷早就被肃宗列入黑名单了。这就好比 2010 年有人加入乐视手机事业部,本想着大干一场,结果最后啥都没捞着。
唐玄宗的算盘,把李白当花瓶
唐玄宗要李白,就是把他当成一个文化 IP,用来装点 “开元盛世”,根本不可能让他染指实权。让他写《清平调》赞美杨贵妃还行,想参与朝政,门儿都没有。这就跟现在有些企业,高薪聘请网红学者当 “首席文化官”,其实就是图人家的流量,根本不打算听他的改革方案。
文人从政,从古至今都难
从屈原到苏轼,中国文人总是在 “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和 “倡优蓄之” 的现实之间挣扎。李白在《行路难》里喊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其实就是在对抗整个官僚系统的运行逻辑。在人家眼里,你的才华可以欣赏,但不能信任。

从李白看现在
现在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说,有个 985 文学博士,转行做自媒体,粉丝都上百万了,可在高校评副教授的时候,还是评不上。为啥呢?高校体制要的是 C 刊论文,不是 10w + 爆文。
有个技术大牛,在会上直接怼 老板,说 “你这架构就是屎山代码”,结果年终奖都没了。能力再强,不会 “向上管理”,也是白搭。
还有一些投资人,之前把钱全投在共享单车,现在只能去送外卖。风口一过,再厉害的履历,也抵不过行业周期。
李白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个人理想主义和系统实用主义之间的永恒博弈。他的悲剧不是怀才不遇,而是那个系统根本不需要像他这样的天才。朝廷要的是能写公文的秘书,不是会写诗的剑客。
或许,真正的出路,就是学会在系统规则下,做一只 “特立独行的猪”,既能填饱肚子,也别忘了偶尔抬头看看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