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二部》中闻仲明知纣王暴虐却誓死效忠,这种「愚忠」是否违背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
- 3 个点赞 👍
闻太师这个心态我认为很典型。
干部年轻的时候,都为了进步,特别在乎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清誉,很多事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组织但是不利于个人的他不会去做。
但是老了快退休了就无所谓了,有时候心态就是无所谓反正我老了,稀里糊涂一点也没啥,很多不利于自己有利于组织的他愿意做一些。
这和最近那个封神二上闻太师和邓婵玉的心态一样。
比如曾国藩快退休的时候搞了个天津教案,程咬金快退休的时候犯了低级错误,都是类似的情况。
他已经做了一辈子大商忠臣了,不差最后几年,哪怕错了就错了
查看全文>>
mbti区的goat文无 - 1 个点赞 👍
商周时代是真正的封建制。
到了儒家,真正的开枝散叶,已经不是封建制了。
查看全文>>
potomac - 1 个点赞 👍
确实是。但问题在于——
纣王那会儿离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还早大几百年,更别提儒学成为主流思想了。那时候是部落天下,闻仲对商纣王誓死效忠,其实只是一种原始的部落抱团思想,跟后世儒家所谓的“忠”都还不完全一样。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 个点赞 👍
朱元璋:你居然敢读孟子的妖书(《孟子》和谐内容),不怕剥皮实草吗?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
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那意思是说,这老头要是活到今天,还躲得过我的屠刀吗?
原来朱元璋读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与老百姓和国家相比,国君最不重要。“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就是说,国君对大臣礼貌,大臣也对国君尊敬。若国君视大臣如粪土,则大臣也视国君如无物。
朱元璋大发雷霆,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将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庙,取消他在孔庙里和孔子一起吃冷猪肉的资格。
孔孟之道是中华立邦之本,此命一下,举朝哗然。这一举动就如同基督教国家里
查看全文>>
luozhaoyu - 0 个点赞 👍
以民为本是典型的儒家文化。
儒家对三皇五帝以来的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的梳理,确立了“以民为本”的文化,比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就是“以民为本”。儒家的“德”就是君臣父子尽职尽责,“君君”就是君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商纣王、夏桀都是儒家文化的反面典型,暴虐百姓,没有做到“君君”,没有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是无道昏君、暴君,是“人人可以得而诛之”的独夫民贼。
后世统治者强调“君臣父子”当中的“忠君”,而忽视“君君”当中的君主的义务,使得人们以为“君君”就是“忠君”,臣民就应该无条件忠于皇帝,这是不对的,没有道理的。
从儒家文化来说,闻仲对“暴君”商纣王誓死效忠,当然是愚忠愚孝,违背儒家文化的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不言之教 - 0 个点赞 👍
儒家源于周朝,闻仲是商人,不存在违背儒家学说一说,闻仲作为强国元帅,尽职尽责而已,他也不会未卜先知,万一7胜利了就又是一个故事。
查看全文>>
空院子 - 0 个点赞 👍
是的。所以孔子推崇是商朝三贤是比干、微子、箕子,三贤共同的行为就是劝阻纣王的暴虐行为。
查看全文>>
吴金铭 - 0 个点赞 👍
忠的概念我认为是唯心论,到底是忠于王朝,还是忠心于体制与系统,还是人,还是自己的权利,究竟发生什么,世人无法考量,最主要的是自己认为什么,是否合理,逻辑概念是否通,每个心态以及情景发生的故事,结果及答案都是不一样的,无法以核心作为依据,都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词穷了,爱发点感慨,不喜勿喷
查看全文>>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