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三个人的职业路径差异还挺大的。
我们可以挨个梳理一下,看看他们职业道路的重要转折,是怎么完成的。
我们先说冯骥,
既然这个问题被收录在《黑神话》的圆桌下,应该指的是游戏科学的那个冯骥。
他是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后没有做本行,而是在2005年去了一家游戏公司当策划。
根据媒体采访,他是2004年毕业,赶上《魔兽世界》进入中国,成为最早一批“网瘾少年”。曾经给自己取了“三和大王”的名字,为了玩游戏,长期泡在网吧里,落魄到向同学借钱生活。
这样一个背景,仅仅凭借“热爱”如果不是在互联网游戏行业,换成2005年的影视剧等其他娱乐,是不可能上来就担任“策划”的。能从场务、剧务这样的边缘工种干起就不错了。
这些岗位负责的就是买盒饭、车辆调度,类似《喜剧之王》里面达叔的工作。
但在游戏圈子,尤其是2005年的网游圈子,根本没有“科班出身”一说。真正懂剧情策划有影视经验的人也不去小公司搞游戏。
他在这家小公司做了三年游戏策划,凭借这个履历在2008年加入腾讯的量子工作室,担任腾讯PC网游《斗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