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句话就是大厂是分层决策的,越大的事汇报的层次越高,最终决策的人不是最懂的人,
比如现有产品的小特性的改进,需要三级部门主管同意;
现有产品的大特性的改进,需要二级主管点头,
如果涉及到其他产品配合,需要主管和主管协商,或者上升上一级协调。
如果是进入全新的赛道,对不起,这事儿得逐层先松土,酝酿,至少公司分管副总得点头。搞不好还得公司一把手也要点头才行,起码要跨越几个层次。
即便项目是上面布置下来的,是最近的热点,完了,立项是好了,想听汇报的领导排着队等着,逐层需要讲明白,否则领导也怕更上面的领导问细节他不清楚呀,个别外行领导拍脑袋想的东西,你还得装作很有道理得论证一下确实有道理。
最懂的人没有开火权。更没有无限开火权。
所以组织大了必然活力降低。这是组织的宿命。
小公司就不一样了,创始人往往是最懂的人,合伙人也基本上邀请制过来的,来之前也清楚创业方向大致有没有前途。所以决策链特别短。一个主意上午想出来下去就可以试,晚上就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谁卡住了,谁不称职一眼看到底。
15人以内的组织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