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如何看待“大对账时代”?

当世繁华
366个点赞 👍

之前网上流行过“东北币”、“沪币”的说法,这就是国内稍弱化的“对账”,发现虽然同样是人民币计价,但不同区域间甚至能形成“汇率”。

形成这种“汇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有较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产业质量与就业质量的差异。比如国内“东北币”和“沪币”在“对账”时,对的主要是同类型的食品价格,以价格差来体现“汇率”,被作为锚定物的同类型食品之间或许有一定的质量差异,但绝没有价格方面的差异那么大。

这实际上就表明——不同地区间的“物价”与“收入”差距,在不考虑物质流通受阻、不考虑货币跨地区流动(换汇)时,实际上主要体现的是产业质量与就业质量的差距,而并非体现绝对的生活质量的差距。

无论是对于出国务工还是国内跨区域外出务工的人群,之所以能形成比较可观的侨汇收入,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基础性工作收入就有多么丰厚(相对于当地区而言),而是利用了“换汇”的效果,把产业质量与就业质量更高地区的收入的结余,通过“换汇”过程流回国内或出生地,这才形成了

古都闲云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