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直接发钱能解决问题早就发钱了。
在朝和在野的经济学家都看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什么发钱发到老百姓口袋里。因为发钱并不能创造“有效需求”。
过去三十年美好的增长循环是这样:基建和外贸高速增长,企业收入增加,工人工资上涨,老百姓对未来预期正面,积极投资消费,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一起增长,继续推动企业收入增加——进入正向循环。
而经济学面临的最大BUG就是,只有在经济繁荣,老百姓对未来充满乐观预期的时候,大家才会积极消费。而在老百姓对未来预期悲观的时候,大家只会使劲存款,你发现金,老百姓存现金,发购物券除非是免费的,否则还是没人花钱。美国政府发钱是因为疫情期间大量老百姓吃饭、房租没钱了,是要救急的。中国社会现在并没有这种救急的必要,中国老百姓缺的不是吃饭、房租的钱,缺的是收入稳定的工作岗位,现在政府直接发钱,大部分钱还是躺在银行账上,增加银行的付息压力,同时日用消费品价格马上上涨,让真正的贫困家庭雪上加霜。还有另一种意见是提高最低工资,你在经济紧缩的时候提高最低工资,就是增加企业成本,现在企业本来就困难,来这一招是在要企业的命,企业完蛋了,工人哪里去领自己的最低工资?
当你回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一切都解释的明明白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缺少一些“正外部性”因素介入的时候只会陷入“资产价格上涨——工资购买力下降——有效需求减少”的下跌循环。旧时代,资本主义世界靠殖民扩张、世界大战解套,20世纪后半页开始用科技创新解套,还靠苏联解体续了一波命。现在“盛宴已经结束了”,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国家都陷入增长乏力和通货膨胀。中国四十年前上了这艘船,从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占领了过去要用武力才能征服的市场,享受了好处,问题来了也别想独善其身。不要指望“内需”能继续维持增长,如果靠内需能解决增长难题,美欧发达国家早就左脚踩右脚上天了,谁内需能比他们旺盛?
现在的办法只有几条,美日欧已经给我们打了样,还是摸着鹰酱的屁股过河:
1.大力制造美好前景的舆论和宣传,维持老百姓对国家未来的正面预期;
2.零利率甚至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用票证补贴老百姓基本生活,有计划、公平地给每个家庭、每个人发工业品券、食品券、旅游券甚至住房券。同时,逐步提高公共教育、医疗的保障水平,为全体公民提供普遍的基本人身伤害保险。
4.加大对南方国家的投资和贸易,输出宽松政策产生的过剩资本和产能,过去是借钱让美日欧的任消费,现在是借钱给南方国家消费;
5.持续对科学技术的投资,核聚变、量子计算、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这些领域都要继续加大投资,希望早日迎来新的技术革命,这是最终的希望所在。当然如果中途发生美国经济崩溃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