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颠覆很多人三观的事情:吃鸡大赛中胜出的往往就是最残酷无情、不择手段的一方。以三国时期为例,刘表,刘璋等选择与当地的豪族合作为主,以保境安民为重,不试图破坏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榨取民力财力,也不积极扩张地盘;而曹操打击土豪,摧毁中间层,将每个个体变成被官府直接统治的编户齐民,便于最大限度地压榨民力,并对不服者进行野蛮屠戮;显然走前者半种田路线的军阀,相对仁善一些却绝无可能得到天下。因为他们的路线决定了压榨不出更多人力财力去投入战争,乱世中照搬儒家经典的要求去当仁君的,百分之百不能胜出,能胜出统一天下的是组织严密的一方,而组织度高往往也就意味着对个体更为残酷。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事例,三朝北盟会编中关于孙翊的遇害过程是这样的:孙翊的部下士兵多是朔州人,于是粘罕在朔州投降后,把当地的父老乡亲押到孙翊的军前,结果孙翊的士兵们哗变,他本人在乱军中被杀。现实并不会像抗战神剧一样,敌人拿家属要挟,战士们义愤填膺战斗力暴涨灭了敌人,相反士兵们真的慌乱哗变投降了,是的这才是真相,没几个人能下决心不要家人也要为国尽忠。千古多少兴亡事,无非不把人当人。
孙翊,河东名将也,守朔有威声,金人亦惮之。粘罕既至太原,反据雁门,翊自朔不得入,遂由宁化、宪州,出天门关以援太原,营于城下,粘罕忌之,翊之离朔,旬馀之间,朔守以城降于贼,而翊麾下多朔人,至是粘罕驱朔之父老以示翊军,于是翊军变,翊方战,为叛徒害之归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