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看到一部分448团投降的事情。
很多人设想中的448团一部投降:遭受数十倍敌人日以继夜的不断猛攻,坚持数十天后弹尽粮绝,绝望投降。
实际上的投降:
一个连长和参谋长,在还有一百多人、建制完全、阵地牢固的时候,主动投降,并将拒绝投降的排长强行绑起来。
这个被包围主部队的成建制投降,导致越军可以从容扩散开来,对前来支援的解放军实行包围。
一个副参谋长被包围后,消极等待一个白天,使得越军原本并不严密的包围圈被扎实,部队丧失穿插而出的机会。
有关448团的事我查到的有以下细节,是在新闻宣传中没有说明的,。
当时的情况是,二营被围,团部上报师部想要全团返回救援,被师部工作组否决,只能派一连和八连去救援,师部当时和工作组产生争论,想要上报军部并打算派449团、450团伺机参加救援。
八连副连长王立新带领一排作为前锋,率队的团副参谋长付培德和八连主力,以及一连,总共三个部分被分割在三个山头。
付培德在困守的时候,电讯班班长殷涛劝他振作,要主动思考突围,但付培德只能等待救援——殷涛后来为了掩护而牺牲,他弟弟有部作品叫《魂牵越北那座山》。
但实际上,当时越军急于吃掉2营,包围有空隙。
这个时候一排长司福林等十几个人主动向山上爬,从山后下山转回公路上一路日伏夜出遇上41军的战友们后,没打一枪一弹,全部安全回到祖国,但是这个机会被付培德错过了,等再想突围时就失败了,最终投降。
但在他们之前,一连连长李和平和指导员冯增敏就更早投降了,而且是在党委会议上集体讨论投降的。
最后则是王立新孤枪毙了来劝降的叛徒(八连司号员)后和剩下的人尽数战死。
而且,当时448团并没有撤离,448团团部率领剩下的二连、三连、七连、九连四个步兵连及炮连、重机枪连也沿着2营被包围的地方进攻,一夜打通了包围,当时只有2营和付培德手里有电台,但是因为干扰而无法联系。
在后来被判刑的人员中,主要就是付培德和冯增敏、李和平以及各级主官。
付培德是因为情绪消极错失挽救部队的机会,而冯增敏和付培德投降时建制可以说还是整齐的,足足有一百多人,远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且当时有一名排长坚决不投降,被绑了起来,最后这个排长并没有受到处分。
并且冯增敏和李和平作为当时建制最完全,最具战斗力的部分,他们的投降导致越军更加从容地包围了王立新和付培德部。
后续交换俘虏中,我军地239名俘虏,有二百多名都来自这个连队。
所以要说当时军中官僚化的问题相当严重这是自然,我也觉得追责太轻。
但是要说这些人丧失战斗意志和提前投降并且导致友军被害,完全没问题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那怕这支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他们都不会被越军俘虏。
此外,在被包围的1营中还有位肖家喜,单独脱队,受伤独行,九天九夜赶回国内,授一等功臣。
当时的很多情况都足以说明,越军的包围圈绝对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铁桶般扎实,完全头突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