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独立女性”?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1条评论
独立女性是好的,因为一个人靠山山倒,靠水水干,唯有依靠自己,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不说别的,独立女性至少比那些“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那样事儿的女性让人观感要好。
可惜的是,真正独立的女性从来都是那些见天儿在朋友圈鼓吹自己独立的。
但是,为什么有些所谓“独立女性”的女性让男性不舒服呢?
因为,她们在鼓吹自己独立的时候,免不了的还要拉踩一下男性,说老公/男朋友什么的靠不住,还是需要自己独立。
更不要说,很多女性是爱跟风的,好的标签爱往自己身上贴,上一条朋友圈还在抱怨男朋友不上贡,下一条就是自己独立女性的标语,让人很难绷……
编辑于 2024-08-19 09:41・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JewKing - 5 个点赞 👍
这个词汇是女性群体发明+推动+包装出来的,用来自我标榜的。
现在,女性群体又试图把这个话术修改历史源流,甩给男性头上了,指责其是男性发明出来的一种“阴谋”意图,用以诱导女性“去社会上主动吃苦”,再次证明了男性对女性的迫害。
查看全文>>
光年梦初 - 3 个点赞 👍
独立国家什么样, 独立女性就什么样。
在座的各位,想必印度在宣布独立以前一定很依赖英国吧 。。。
为什么要有独立女性, 但是我也想问问, 为什么美国当初要发表 独立宣言 呢 ??
独立,是一种摆脱外部控制、实现自主自决的状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自主性。无论是独立国家,还是独立女性,都在为这种自主状态而不懈努力,两者虽形式不同,却有着内在逻辑的共通性。
独立国家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对外部统治的激烈反抗。以美国为例,当初北美殖民地不堪英国的经济剥削、政治高压,民众的基本权利被肆意践踏。从征收高额赋税到限制贸易自由,英国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殖民地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通过独立战争,以《独立宣言》宣告国家独立,获得了自主制定法律、管理内政、发展经济的权力,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实体,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规划未来,在国际舞台上以独立身份发声。
独立女性则是在父权制社会的大环境下,力求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在父权体系中,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在教育方面,过去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少于男性,这限制了她们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在就业市场,薪资差距、职业晋升瓶颈等问题普遍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像一道无形的墙,将女性禁锢在家庭领域,限制了她们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
从经济层面看,独立国家拥有自主的经济体系,能够自主决定产业布局、贸易政策,不受外部势力的过度干涉。独立女性同样追求经济独立,通过接受教育、努力工作获得稳定收入,不再依赖男性的经济支持,从而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在政治层面,独立国家拥有完整的政治主权,参与国际政治事务,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独立女性也在积极争取政治权利,参与政治决策,推动性别平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改变政治领域男性主导的单一格局。
文化层面,独立国家努力传承和弘扬本国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不当侵蚀,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独立女性则致力于打破传统性别文化的禁锢,重塑女性形象和价值观念,不再被“柔弱”“依附”等刻板印象定义,展现出独立、自信、多元的女性文化。
独立国家与独立女性在追求独立的道路上,都面临着来自传统势力的挑战,但只要坚定信念,不断抗争,就能实现从束缚到自由、从依赖到自主的蜕变,创造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如果将“独立国家”作为一种隐喻或结构性参照,其内在逻辑与“独立女性”的追求在某些抽象层面确实存在微妙的相似性——这种类比不指向事实上的等同,而是试图通过国家主权的象征意义,揭示个体在当代社会中对自主性的深层诉求。以下是这种逻辑关联的拆解:
---
### 1. **主权的核心:对“控制权”的争夺**
- **国家层面**:独立国家的核心是“主权”,即对领土、法律、资源的绝对控制权,拒绝外部势力的干涉(如殖民者或霸权国家)。
- **个体层面**:独立女性的核心是“主体性”,即对自身身体、经济、人生选择的掌控权,拒绝被传统性别角色、家庭或社会结构所定义。
- **相似逻辑**:两者都在对抗一种“他者化”的叙事——国家被殖民者视为资源容器,女性被社会视为家庭附庸。
---
### 2. **独立过程的非线性:从形式到实质**
- **国家层面**:许多国家虽在法理上独立(如后殖民国家),但经济命脉仍被跨国公司、债务体系控制,形成“新殖民主义”。
- **个体层面**:女性可能表面上经济独立,但仍陷入隐性压迫(如职场性别歧视、“母职惩罚”或情感勒索)。
- **相似逻辑**:形式独立(如国家独立宣言、女性拥有工资卡)不等于实质独立,真正的自主需打破结构性枷锁。
---
### 3. **独立后的困境:如何定义“自我”**
- **国家层面**:独立后的国家常面临身份危机(如非洲国家被殖民者划定的国界割裂族群,需重构民族认同)。
- **个体层面**:女性摆脱传统角色后,可能陷入“独立即孤独”的迷茫,需重新定义自我价值(不再只是妻子/母亲,但社会未提供新脚本)。
- **相似逻辑**:独立不仅是摆脱控制,更是重构主体性的过程,需直面文化真空与自我赋权。
---
### 4. **外部干预的双刃剑**
- **国家层面**:国际援助可能附带政治条件(如民主化要求),反而侵蚀主权。
- **个体层面**:女性争取独立时,社会支持(如福利政策)可能隐含规训(如“独立女性必须事业家庭双赢”的新枷锁)。
- **相似逻辑**:外部力量既能助推独立,也可能成为新的支配体系,需警惕“伪自主”陷阱。
---
### 5. **独立≠孤立:互赖中的自主性**
- **国家层面**:全球化中无绝对孤立的国家,主权体现为“选择性参与国际秩序的能力”(如挪威的主权基金投资全球,但决策自主)。
- **个体层面**:独立女性不必拒绝亲密关系,而是掌握关系中的议价权(如婚姻中的财产协议、情感边界)。
- **相似逻辑**:真正的独立是“有选择地联结”,而非彻底割裂。
---
作为隐喻的“国家主权”
这种类比的价值在于**解构权力关系**:将女性困境置于更宏大的“控制-反抗”框架中,揭示自主权争夺的普遍逻辑。但需警惕简化现实——国家主权的暴力性(如军事斗争)与女性独立的日常微观政治(如家务劳动分配)本质不同。最终,这一隐喻的意义不在于寻找答案,而是**提供一种批判性视角**:当我们将“独立”视为动态的、未完成的进程时,或许能更宽容地看待个体与国家在追求自主道路上的挣扎与妥协。
查看全文>>
Jeanne - 1 个点赞 👍
这词原来是意思是针对“家庭主妇”的,家庭主妇经济依赖丈夫,精神围绕家庭,完全是“独立”的反义词,这个词的出现是鼓励她们走出家庭,独立自主的。但现在魔怔打拳人越来越多,慢慢开始曲解这个词了。真要说独立,谁能独立活在这个社会呢?
查看全文>>
爱抽 - 0 个点赞 👍
过时的伪命题,下一个
查看全文>>
啧啧啧啧啧 - 0 个点赞 👍
怎么看待“独立男性”啃老啃妻子?
查看全文>>
mmmmm - 0 个点赞 👍
貌美又有钱的你根本舔不到。
普通的你看不上。
你能舔到漂亮女性之所以让你舔是为了爆你的金币。
现在你说,没有独立女性。
真的没独立女性吗?
还是你能吸引漂亮女性唯一的优点就是足够舔,唯一的用处就是用来爆金币。
———————————
ps我已经受够了性别叙事打拳的了,所以这里说的“你”纯粹就是指舔狗,心甘情愿为他们女神上供以为舔到了,结果发现自己只是钱包,继而恼羞成怒指责没有独立女性的舔狗。
舔狗所遭受的所有苦难有他们自己一半的责任。
毕竟谁会和狗恋爱啊,至少恋爱对象得是个人吧?把自己放在狗的位置上真是服了。脑子里只要黄色的糟糕家伙。
查看全文>>
橙色帽子 - 204 个点赞 👍
现在这个话题下会有大量集美过来搅混水说男的买房用了父母的钱所以不算独立,当然换个性别月薪三千没房没车还要时不时找天狗上贡买79的眉笔就优质独立了。你大可以用这是家族资源的代际传递来打发她们,但她们的问题在于标准永远不会统一,就算你买房没用父母的钱后面也可以继续加码:找工作有没有父母指导?上学要不要父母交学费?上幼儿园是自己去的?奶是自己产的?你是你自己生的么?所以反击的关键节点永远在于性别互换。需要注意的一个点是她们的观点通常是结群传播的,当她们的大本营发现某个话术好用之后你就会在短期内的各个问题下发现大量不同账号使用相同话术东拉西扯,这都是饭圈成熟的经验,留意一下多学习学习
发布于 2024-08-16 13:4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Soap - 117 个点赞 👍
为什么只有“独立女性”,而没有“独立男性”?因为社会上,独立对男性来说是“基本要求”,而对女性却是“突出优点”。
社会只会对非独立男性创造专属词来批评,如“软饭男”;而鲜少会有“软饭女”批评,也就是“独立”对女性来说并没有“必要性”。
所以,从一开始,“独立女性”就只是女性获得“赞誉”的一个“概念”,且无任何风险,因为被戳穿也只是回归“非独立女性”的“常规状态”;这就决定“独立女性”必定会被人随意“定义”从而更易获得赞誉,最终自然会变得千奇百怪。
编辑于 2024-08-12 18:17・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马骉龍龘 - 5 个点赞 👍
独立女性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独立挣钱
这可是她们定义的
她们的标准已经降低到把袜子洗干净的程度了就是独立了
编辑于 2024-08-19 01:27・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仔仔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地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