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4个

清华毕业生回应苏州通报祝某被停职「心情很激动」,该事件对他有哪些影响?后续会如何发展?

大熊猫
367个点赞 👍

根据我自己在政府采购里面当过甲方也当过乙方的经验,说句公道话:

政府采购,尤其是咨询类采购里面的围标串标,很多时候与“利益输送”、“贪污腐败”无关。

当甲方的时候,单位要编制一个中长期产业规划,由我具体负责。按理说,把采购需求挂到网上,谁中标就让谁做,是最简单、最没有风险的做法,对不对?

实际上,但凡我有一点点工作责任心,就不敢这么做!

完全没有指向性的招标,最后到底招来的是行业大神,还是丝毫没有项目经验、纯粹靠低价冲一把的行业小白,谁都没把握。

万一招到行业小白,进场之后,他痛苦,甲方也痛苦。他的痛苦,在于对目标产业啥也不懂,项目团队天天被甲方屌,但老板又不准团队放弃,只能在网上东拼西凑,搞出一堆自己都不明所以的文字垃圾,顶着甲方的白眼和嘲讽一次次地递交、修改、再递交。甲方的痛苦,在于咨询类项目很难按照合同条款把中标单位否掉,毕竟在万能的网络帮助下,中标单位总能抄出一份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儿的成果。这种成果,甲方拿着没啥用,但真要说成果达不到要求,后续的扯皮、仲裁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于是,甲方的项目负责人也只能顶着领导的责骂,一次次地审稿、打回、再审稿,直到忍无可忍,自己动手修改一番。

为什么能描述得如此有画面感?因为我亲眼见到同事踩过这种坑。

于是,接到任务后,我邀请了几家行业大神来喝茶。喝完一轮茶,我基本了解了各家单位对目标产业的熟悉程度,以及对项目有多大兴趣。最后,选了一家经验丰富,对项目也表现出极大兴趣的单位,开始进场做需求调研和产业调研,搞出了一份产业规划初稿。

你们可能发现了,初稿做出来的时候,招标还没开始。这种做法对意向单位的确不公平,他们在没有合同、甚至没有过硬承诺的情况下,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不过,现在这个市场环境,你不愿意垫资,就连汤都轮不到你喝,哪有什么公平不公平?

我这边,把初稿交给领导审阅,得到领导认可后,才开始招标。招标过程嘛,甲方其实不需要承担太多风险,把压力给到意向单位就好了,反正中不了标急的是他、不是我。

指定?暗示?都不需要的。意向单位和招标代理都是千年的狐狸,操作手法我不需要知道,也不想知道。

反正我只知道,意向单位顺利中标了。

我还知道,最后做出来的成果,领导很满意。

后面当乙方,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咨询类项目,看上去谁都能做,但没有两把刷子真的做不好。甲方出于对我水平的认可,以及为了项目少扯皮,往往愿意交给我这类行业老鸟。我的风险,就跟当年那家乙方一样,前期必须哐哐垫资,后面还得想尽办法让自己能中标、让项目审计不出问题,否则既害了自己,又害了甲方。

说起来,的确是“先射箭后画靶”,但总比靶子摆好了才发现搭在弓弦上的是根麻杆要强吧。

我无意为祝某开脱。他自有他的取死之道,一是围标串标的活儿做得太糙,应对巡察时提供虚假材料更是大错特错;二是选择意向单位明显不是出于公心,导致出现中标单位迟迟交不出成果的情况;三是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四是在防疫冲卡和动用警力两件事情上,暴露了他不但能力不足,而且做事没品。总体来说,他的能力、心胸和品格都不够资格当这个局长,我相信他会有他应得的下场。

我想描述的,只是政府采购中时常会面临的一些尴尬处境,以及为了应对这些尴尬而衍生的灰色操作。

这类灰色操作,根子在于政府采购办法的严肃性与实际工作的复杂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有些人,比如我,通过灰色操作来保证工作质量;有些人,就会在灰色空间里面上下其手。

但愿,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能让这样的灰色空间尽量少一点!

发布于 2024-08-03 03:11・IP 属地贵州
夜郎君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