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好几个人问起对校友马某某事件的看法,我本来以为是马同学身背“90/95后+清华”两大标签,反抗旧秩序,整顿官场,扭转不良社会风气。
所以我将该事件定义为:网络公众力量+清华势力VS当地官场(非一个局)。一是看这个局长的势力延伸到哪,二是看上层哪个层次介入该事件。
我的结论是:
1.局长完蛋了。
2.马最好的结局是被官方当作正面典型,调职重用。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少有上级领导有这么大的魄力,敢在自己的系统内引入这么条鲶鱼。最大的可能是跟局长斗的两败俱伤,马以后在系统内永无见光之日,抑郁一生或离开。
最差的结果是对局长轻拿轻放,过了风头后继续任用,马自此之后消失于官场。
但刚看了通报,感觉有点凉。第一回合:网络力量+清华势力败给当地政府了。我不认可通报内容,判断局长的影响力可以覆盖到当地调查组。
通报总共6条,除第一条相对客观外,其他5条均未正面且实际答复。
第一条,有避重就轻的嫌疑,也有诱导公众的嫌疑。提及的项目都是金额百万级别的蚂蚁项目,这金额,看起来以后完全可以轻拿轻放。难道马举报的就是这种项目,不是千万金额以上的工程项目?而且,通报未提及女处长及下属负责的业务却胁迫马签字一事,也未提及某国外机构。
第二条,我更倾向于局长硕士学历为真,但不明白为什么是4月份出国,不该是6月毕业之后?4月份开始深造吗?什么学校4月开学?不得不猜测这个硕士学历是不是野鸡大学。而且,为什么不说明一下第一学历,也可能存在问题吧?猜测第一学历摆不上台面,985/211?
第三条,哪怕说明的内容为真,那么,大家评判一下:马属不属于遭遇不公平、被蓄意打压?再说,民主不民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第四条,某局的确不一定能影响工业园区的人才引进,但该局长可以影响到的某局,近两年有没有引进清华毕业生?莫非全苏州不引进才算?或者,整个工业园区政府部门不引进才算?又或者,那引进4个清华毕业生的企业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不上道”?我猜测,该局长可影响到整个工业园区的人才引进,考虑到企业有自己相对对立的人才权限,才得以“不上道”的引进了4名“不上道”清华的毕业生。
第五条,如果马反映的被车撞事件就是指自己骑自行车被电动车撞,那我也觉得就是意外。能找到这个“撞车”事故,也不容易了吧?我建议找个小朋友骑婴儿车撞他的案例。
第六条,马被当地派出所调查,派出所初步认定马在公众场所涂鸦,那召去调查貌似也可以理解。但,一,这种事需要召去派出所吗?不是上门调查?二,究竟是不是马去涂鸦的?官方为什么不提呢?我猜测是罪名是莫须有,然后还验证了,但验证结果不利于莫须有。
综上,我的判断是:第一回合,网络公众力量+清华势力败给当地政府(某局+派出所+工业园区+调查组)。
期待更高等级调查组进驻。
针对此次通报,清华校友会群里静悄悄,我预感不妙。有几种可能:
1.这种小事,不值得发声。我宁可选择相信这种可能性很小。
2.群里大佬知道内幕。要么是祝局没什么大问题,只是马同学不上道而已;要么祝局能量较大,大佬们不敢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