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马翔宇是这么说的:
“如果我接到正式调查组的电话,我是会回去上班的,我现在如果就这么回去了,我可能回不来了,我会被控制住。”
马翔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就在几天前,李佩霞的父亲李长柳也是害怕在当地举报会被报复,来到外地举报,才揭开了毛奇的丑事。
事情到这一步就很有意思了,马翔宇实名举报了,调查组也成立了,但调查的人却没有联系他,反而是被举报的单位联系他,要求他回去上班。
原本马翔宇每天晚上都会发一则视频报平安,但是7月31日晚却破天荒的没有发。联想到单位要求马翔宇返岗,很多人都担心他的安危。
8月1日,马翔宇终于露面,并透露自己昨天为什么没有报平安,原因是在凌晨遭到恐吓了。
马翔宇表示昨天晚事情太多,从凌晨开始,“突然有一些朋友围绕着一些不实的问题,对我进行了一些特别的关心”。

首先是网X办陈主任亲自下场,在马翔宇回应学历造假的微博下,质疑马翔宇晒出同中学老师微信聊天的截图。
对于陈主任火药味十足的发声,马翔宇的回应体面又不失锋芒:
“你们在这次舆情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广大网友对于苏州城市形象的判断。希望我们在这次舆情中,化危为机,一起营造出苏州锐意进取,扫除积弊沉疴的良好形象。”
被认出的陈主任立刻偃旗息鼓,关闭了微博评论。
还有一个叫“逍遥61967”的江苏IP的网友,在马翔宇微博下留言威胁:
“小马哥在苏州肯定混不下去了”,“小马你要保护好自己哦。”
结果被精明的网友根据IP、头像、生日等信息推测出,该人可能是园区纪工委的领导钱某某。
还被网友扒出,该账户关注了一大堆空姐名模和大胸妹。然后这个微博账户就迅速地注销了。
此外,马翔宇举报的林晓丽,突然给财新网的记者发了一封律师函。
林晓丽也是马翔宇举报的人员之一,在之前的采访中,林晓丽承认了串标一事,可之后又再度改口,还反手给报道此事的财新网记者寄了一张律师函。
对此,马翔宇的回应也十分“打脸”,他直接给林晓丽科普了一个基本常识:正规媒体在采访时,会在被采访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全程录音。
目前来看,马翔宇与局长的恩怨,已经到了无法化解的阶段。
随着更多的媒体报道,一些新的细节也逐渐浮出水面。
马翔宇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还曾作为清华“星火计划”培养生被选派到哈佛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
2018年马翔宇毕业后,在中信证券担任TMT行业分析师,那时候金融行业还不像现在人人喊打,薪资也非常可观。
2019年11月马翔宇响应苏州人才引进政策,进入园区商务局。
刚入职的时候,双方其实有一段短暂的蜜月期。
马翔宇原本报的是经济发展岗,但党政办中途“截胡”,说他文笔好,留他“在核心部门写材料”。结果马翔宇嫌写材料太空了,想去“干实事”的一线部门。
当时,苏州工业园区将引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但工作没有很好地展开。马翔宇主动写了一份生物医药落地方案的报告,获得改革创新处处长认可,进入该处。
很快,马翔宇就以其工作能力、外形、谈吐、学历光环……成为改革创新处的宠儿。
但好景不长,马翔宇与祝某因为项目签字产生矛盾。
2021年6月,一份由同事经手的政府采购项目办结结项,祝某要求马翔宇签字,被他拒绝。
他不愿签字的原因是:
这件事不是我经手的,项目中标方与收款方也不一致,中标方为某大学,而收款方为某研究院,并不是同一家单位。
正是这种不听话的表现,让马翔宇成了祝某的眼中钉肉中刺。
自此,马翔宇开始被祝某及同伙打击报复。
五年来,他未升一级,哪怕他再怎么努力,却依然只能原地踏步。
随后他发现,自己的档案被放入“不服从领导”的评价。
在2021和2022年连续两年的员工测评中,马翔宇都是“基本称职”。
在体制内,这样的评价基本上意味着马翔宇政治前途的终结。
于是他在2023年3月向当地纪委举报,他以为受理后就能扭转局面,可没想到迎来的却实更夸张的打击报复。
例如,他在疫情期间被派驻某隔离点时被祝某指示某人冲卡——这是要借着防疫不力的幌子,上纲上线地整他。
例如他被举报为“烂尾楼业主”而被警方禁止上访,甚至曾遭遇“可疑”车祸,被背后驶来的车辆撞飞、头部受伤。
真正让马翔宇决定走上鱼死网破的网络举报,是因为JC的介入,让他感受到了人身安全的危机。
2024年7月26日,他下班后正打算去打球,突然派出所打来电话,“说我们园区报警了,让我去派出所接受问话,具体啥事得到了派出所再说”,正是这通电话促使他公开实名举报。
面对网友的赞扬,他很平静地说,“你们别把我神化,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也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前提是大佬你别搞我。”
“有人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这个提法是不准确的,理想主义畅想的是一个处处都很美好的世界,但我呼唤的只是基层工作人员可以依法履职的政治生态。”
最新的消息是,明天下午,马翔宇将回苏州与专项调查组会面,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
关于这起举报事件,很多读者后台给我留言,可见公众关注之切。在调查通报之前,我们且听马翔宇的一面之词,最终事实真相还需要调查组的核查认定。
多的不敢说,最后谈三个感慨吧:
第一.名校的意义终于体现出来了。如果马翔宇不是头顶清华的名校光环,估计也不会引发舆论关注。据说仅仅工业园区就有500名清华毕业生声援,一方面说明姑苏对人才的重视,一方面也理解了局长为什么对这个不上道的高才生不感冒。
第二,同流合污是不是一种普遍生态。虽然从马翔宇的举报内容,我们还不能断定局长等人是否涉嫌集体贪腐,但仅就其不愿意在项目结项中签字,就被贴上“不服从领导”标签,从此被边缘化,被打击报复来看,这种生态在基层单位中是否普遍存在?
第三,群防群控会不会沦为私器手段。一般来说,实名举报都会受理调查,并向举报人反馈结果。但不知为何长达1年多时间没有进展?更可怕的是,因为举报而成为当地联防联控对象,甚至动用警力登门警告,是否涉嫌公器私用?
马翔宇曾对媒体否认他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是想要一个正常的工作环境。从东证期货员工的自杀式举报,到清华毕业生的实名硬杠,现在的年轻人不仅开始整顿职场,也开始整顿官场了。
随着调查组的介入,相信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希望相关部门能给公众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解释,及时公正地回应社会关切,维护姑苏开放善治之城的城市名片。
即使马翔宇反映的问题与事实有差距,也并不值得嘲笑。他身上所展现的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精神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
他们所争取到的光,同样也能照亮你我,即便你我什么也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