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1个

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首都遭袭身亡,原因可能是什么?将如何影响巴以局势走向?

中国新闻网
5个点赞 👍

暗杀只会激发局部的矛盾,改变不了战争的走向。

以色列通过摩萨德展示了他残酷的一面,任何反对他的人都岌岌可危,即便你跑到国外,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这是他的优点,同样也是他的缺点。

中国有句古话: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每次战争之前,古人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写成檄文,昭告天下。而不是派几名刺客杀掉对方的头领,因为他们很清楚,刺杀只会激怒对方,改变不了战争的走向。

巴以冲突,从国力而言,以色列全面占优,无论科技、经济还是军事,都高出一大截。

但是,最终的结局,以色列注定会失败。

巴以冲突有两大特点:退步性和残暴性。

自从二战结束以来,很少再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以色列借口哈马斯的偷袭发动了这次战争,无论是战争的强度还是烈度都远远超出了报复的范畴,这是反人类的赤裸裸的侵略。

以色列之所以不肯点到为止,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国内,国内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解的程度,只好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

这一点正是他退步性的表现。

关于残暴性,大家都看到了,以色列不仅屠杀平民,还屠杀儿童,轰炸医院和学校,甚至连联合国机构也不放过。

这样做会带来三个后果:

一、激化国内矛盾,一些看到真相的以色列民众会走上街头,抗议军队的暴行。他们再通过各种渠道将这种情绪传到一线,那些作战士兵的信仰会逐渐崩塌,进而造成士气低落,无力再战。

二、巴以双方激发更深的民族矛盾,如果说现在还有许多巴勒斯坦人心存侥幸,割让一些土地,换取短暂和平,随着屠杀的一步步升级,大多数人都会丢掉幻想,拾起武器,投入战斗。

三、国际风向变了,去年十月份巴以冲突刚刚爆发的时候,多数国家站在了以色列的身边,再看看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批评以色列的行列,失道者寡助,头铁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越来越少。

以色列虽然拥有科技、经济和军事压倒性的优势,但是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人口数量不足,生产能力有限,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援助,战争很难进行下去。

与此同时,声援巴勒斯坦的国家越来越多,拖鞋军赤膊上阵,真主党狂刷火箭,以色列周边的国家跃跃欲试,就连一向和蔼可亲的东大都开始频频喊话。如果战争以这种局面持续下去,最终胜利的一定是巴勒斯坦。

当然,巴勒斯坦胜利这条路很漫长,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要想加快步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建立国内反以统一阵线,把一盘散沙的巴勒斯坦组织起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政党,前一段时间,在东大的宣言使人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二、建立国际反以统一战线,有很多国家声援巴勒斯坦,如果现在有个带头人振臂一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色列内部开始分裂,虽然几次示威游行都被镇压下去,随着战争的进行,想信这股力量还会卷土重来,尤其是一旦以色列在前线吃了败仗,国家很可能会分崩离析。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以色列今日成功刺杀了哈尼亚,不知道将来如果失败了,会不会后悔今天的行动?

编辑于 2024-07-31 21:49・IP 属地河南
醉卧边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