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必须回答支持这个话题,平时喜欢看游泳比赛,也看好中国游泳项目的未来,这事要是沉默,都对不起我对他们和这个项目的喜爱。
因为平时喜欢看游泳项目,赛前乐观的预测张雨霏2枚、覃海洋2枚、潘展乐1枚、接力2枚,7枚非常有希望。即使悲观一点:张、覃、潘、接力各一枚,小计4枚,截止目前,不及心理预期,看到这样的报道,气不打一出来,就像抡起胳膊干仗。覃海洋和张雨菲不光是我国单个项目的夺冠大热门,也是接力项目的主力军,游泳队男女招牌。看到新闻报道,组委会对我国这两名可爱的运动员“特别照顾”,这几天检测了四五十次,在同样时间内对美国队员检测了十几次,美国队员全体“哮喘”的毛病看不见吗?这种差异化对待,目的何在?用心歹毒啊。

这是有预谋的精神遏制。张雨菲26岁、覃海洋25岁,游泳的黄金年龄,在过去几年成绩都是垄断性的,这种歹毒手段,这和职场上PUA是一样的,是严重的精神伤害。
我讲一个故事,刚参加工作时也是20岁出头,入职大概不到三个月时间,有一周时间需要经常去客户现场维护系统,客户9点上班,我与客户约定9:15,为什么约客户9:15呢,是因为这位客户上班时间不定,每次去需要把我领进去,我其实早到了,只是9:15让他把我领进去,有一次恰好遇到公司一位领导(原先是这家客户的领导),我他妈的还不认识,说我到那里迟到,没有客户服务意识。我心理很冤枉,但是咱认错,到客户办公室迟到是客观事实,也没错。接下来公司一系列操作把我给整精神崩溃了,三步走:
⭐第一步:开大会,点名批评我,如何如何没有时间观念。
⭐第二步:开完大会,部门经理连续一周时间,每天早上和下班找我谈话,而且一谈就是半个多小时。
⭐第三步:部门经理批斗完,主管又连续一个多月,每天早上和下班找我谈话,一谈话更是啰啰嗦嗦一个多小时。
本来一个活泼充满阳光的小伙,因为一次去客户现场迟到,成为了批斗典型,他妈的至于吗,差点没有把我干到抑郁,从一个精神小伙到一个“犯人”,初入职场,一次迟到怎么就成了犯人,每天频繁的找我谈话,一谈话就是个把小时,领导们没有事情做吗?这环境我能混下去吗?他妈的还没有发光发热呢,成了罪人,一个月后我就辞职了,至今都对我心理影响很大。

张雨菲和覃海洋没有错在先情况下,这种不按以前的节奏药检,而且一天7检,对行为和心理是一种暗示,难道做错了吗?心理有暗示,训练能有连续性吗?吃饭能香吗?睡眠质量能高吗?运动项目本来就是激情项目,需要好的心情与环境,才能释放身体机能最大效能,现在可好,像审“犯错的小孩一样审查”,这他妈的是“控心术”的高级应用啊,用心真他妈的歹毒。
自从孙杨横空出世以来,美、英、澳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了维护民族在游泳项目地位,维护民族“高大”形象,打压中国游泳队,无所不用其极,阴招歹毒。孙杨突破了男子自由泳中长距离项目,今天的潘展乐突破了欧美人垄断的短距离自由泳项目,我觉得游泳项目未来一定会成为气候,破除美、澳在该项目的垄断性,也是破除美国奥运金牌长期霸榜的最有利赛场,也是打击盎格鲁撒克逊强盗民族所谓的优越感的有效战场,此消彼长,祝愿我们游泳健儿保持初心、勇创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