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广西隆林火把节主持人是否涉嫌民族歧视?

趣笔谈教
86个点赞 👍

首先这不是汉少问题,主持人不是汉族。

说三遍,跟汉族无关,跟汉族无关,跟汉族无关!

所以妄图扯上汉族的,不管你是反汉的还是想借机扯别的,都没用,这事跟汉人就没关系!不要借机发挥,也不要自作多情。

在这个问题下面扯什么“汉彝问题”“汉苗问题”的,我只能说别有用心!都是试图把矛盾最终引向汉族!!!

这里简单说一下少民之间的矛盾,少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铁板一块。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苗瑶族群从明清时期跟藏缅族群也有很多矛盾,这个矛盾从湖南到云南都有。大清改土归流前,整个西南的土司几乎都是藏缅族群,湘西是土家族做土司,没错就是那个当代汉化的不像话的土家族,其实是藏缅民族,土家语是一种接近彝语的语言。贵州云南则是彝族做土司,很多苗瑶群体都是在彝族土司的管理之下,当然过的不算好。

问题就出在改土归流后,藏缅土司被朝廷打压,从而苗瑶群体开始被朝廷管理,苗瑶的地位反而得到了提升。一边是传统土司贵族陨落,一边是朝廷扶持新兴族群,这个矛盾是比较深刻的。

比如贵州,今天贵州的民族文化几乎被苗族包揽,但是你们要知道,清代改土归流前贵州的强势民族文化是彝族文化,当时的苗瑶不过是底层化外之民而已,上不了台面的。改土归流后,朝廷打击汉化土司民族,贵州彝族文化迅速衰落,人口减少并汉化。苗瑶则因为相对原生态,又未被朝廷针对,一路挺到了解放后,遇到了我党的民族政策,这一下就把贵州的民族文化市场占领了。湘西也是相同的道理,古代土家族主导,近现代变成苗族主导。可见西南族群间上演着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背后是历史的恩怨和现实的利益。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可以窥见清代朝廷对贵州不同少民打击同化的举措差异。仅就贵州一带,彝族土家族的服饰到清末几乎全员被改为满洲厂领款式,但贵州苗族几乎不受这个同化政策的影响,以至于保留了很多明代服饰。可见朝廷对于土司民族的打击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有拉一派打一派的味道在里面。

上述这种纠缠,到了解放后,两个族群的互喷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的互联网。

湘西苗族跟土家族互喷,云南苗族跟彝族互喷。比如云南四川彝族就比较喜欢嘲讽云南北部的苗族给彝族做过奴隶,而苗族就嘲讽当代大凉山的文明行为。湘西方面,苗族人则宣称土家族是假民族,土家族也嘲讽苗族古代地位低下。

最近几年,如果说有所谓的什么乳苗事件,你们去查查,多是是围绕苗彝二族来的(从来没有涉及过汉族)。其实就是背后人家有历史问题放在那里的,互相都很敏感,互相看不顺眼。

国家为什么不解决,不好解决啊,因为是少民对少民,你主体民族干嘛没事插一脚,可别把自己惹一身臭,看着就行呗。

总结就是,跟汉人八杆子打不着,咱们汉人也没那个必要去碰这种马蜂窝,人家是有历史积怨的,看戏就成。

编辑于 2024-07-30 16:59・IP 属地广东
李明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