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个回答

2023年美国有将近1万名华裔科学家回中国,如何看待美国出现华裔科学家回国潮?

叶屋人
232个点赞 👍

原文链接:

虽然是STANFORD CENTER ON CHINA'S ECONOMY AND INSTITUTIONS转发的新闻,但是并不是斯坦福大学主导的研究。该论文发布的时间是在2023年,作者一共有5位。

第一作者谢宇,是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

谢宇为美籍华裔学者,在北京大学也有任教

第二作者林希虹,是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院的教授

林希虹已经加入了美国籍

第三作者李巨,是MIT原子科学工程的教授,尚不清楚他是否加入美籍。

第四作者何倩,之前在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做博后,现在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任副教授,尚不清楚是否加入美籍。

第五作者黄俊铭,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当Research Scientist,尚不清楚是否加入美籍。

在读文章之前,对于作者署名的顺序,我感觉有一些诡异。

整个文章有三个作者都是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人,谢宇作为这个中心的主任是第一作者加通讯,另外两个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何倩和黄俊铭却是第四和四五作者。

一般大老板都只挂通讯,很少会成为第一。

谢宇这位大老板又当通讯又当第一,手下两个做研究的被排到了最后。在文章贡献里面,5个人都参与设计了研究,5个人都参与了研究和写作,只有何倩和黄俊铭实打实的做了数据分析,明明这两位比别人干了更多的活,结果作者顺序还排在最后面。

手下干最多活的人,文章署名顺序靠后;大老板倒是既要当一作,也要当通讯。

有意思。


数据部分,作者统计美国华裔科学家流失的方法如下,简单说就是先找到一群中国名字的科学家,再找到在美国发文章然后机构换成中国大学的人。

文章中对于Junior和Experienced的定义。Junior默认和中国的研究机构有大量的联系。

作者就得到了这张图,认为有大量的华裔科学家从美国回到中国。

作者之后还展示了一个调查的结果。大部分最担心的是招不到国际学生(中国学生),但是89%的人仍然愿意为美国的学术做贡献。

再看看这个调查问卷的群体,只有5%的牛马。

换言之,这个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是已经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华人科学家(不包括我这样的垃圾)。

再回看一下他们最大的担忧,招不到国际学生,但是他们大部分仍然愿意留在美国继续搞学术的心理。

简单说就是,想要中国过来的牛马做苦力,来为自己在美国的学术地位做贡献。

比如谢宇教授这样把干活的人放在署名最后,又给自己第一作者又当通讯的行为,不就是以上心理的映证吗?

最苦的活要牛马干,最大的功劳要归我。

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也图穷匕见。不谈中美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大谈特谈中国的学生对美国的科研很重要。

Chinese talent is important for continued U.S. leadership in science.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ttracting scientific talent from China and keeping scientists of Chinese descent from returning to China or moving to other countries requires alleviating fears and cultivating a welcoming environment for condu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U.S. science and society should continue to attract Chinese scientists to maintain U.S. global leadership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这是为了劝说美国放弃对抗,和中国进行学术交流?

这明显是为了自己能够继续压榨中国学生,继续像谢宇这样把干活的牛马放在作者顺序的最后。


最后题外话,

我在美国的同学,除了嫁人的类型,做学术的类型确实都回国工作了。

有的因为美国整体环境确实比以前恶劣,有的因为想家。

但是最近有的人又开始考虑归海,跑来问我澳洲postdoc怎么样。

编辑于 2024-07-25 16:02・IP 属地澳大利亚
Frank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