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回答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已经是九门提督,位高权重,为什么还要参与八王议政,背叛雍正?

浮沉
1240个点赞 👍

大家上小学时一定听过一个成语叫刻舟求剑。说的是有一个人坐船过江,行到江心时腰间宝剑不慎滑落掉入水中,那人不急着打捞却拿出一把小刀在船上掉剑之处刻了记号,等船到了岸那人寻着船上的记号下水找剑却什么找不到了。

这个成语暗讽了那些只知道因循守旧而不知变通之人。小的时候初读这个成语时觉得这个世界哪里有这么傻的人啊,可随着年岁的增长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真理,那就是:刻舟求剑的人可能才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生态,甚至哪怕是那些曾经的成功人士都无法免俗。因为你翻开他们后来的失败史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在刻舟求剑。

也就是说,他们是拿着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想要在现在再次复刻他们的辉煌,却没觉察出时间、空间、周围环境早就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你再怎么努力都会显得愚蠢的就像那个在船上刻上记号的人。

同样的道理,隆科多就是那个刻舟求剑的人,他在八王议政时反叛雍正只是想再一次复刻他当年起家的光荣事迹罢了,只不过当年他赢了,这一次却输得干干净净。

我们一点点来说。

隆科多的第一次出场是在户部追缴官员欠款的事情上,在一片起哄准备搞法不责众的叫好声中,一脸褶子的小多子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跟着大清国第一没脑子马国成准备给文官田文静上上强度。








这里结合后面的剧情以及史实我们梳理下隆科多以及权倾朝野的佟佳氏的故事。在剧中隆科多的父亲叫佟国纲,他的亲六叔佟国维是目前的上书房首席大臣。这里提一嘴,其实按照《清史稿》的记载,隆科多应该管佟国维叫爸,他是佟国维的第三子,这里应该是刘和平老师为了剧情的往后发展而做出的改编,为了方便讲述,我们后面还是沿用剧中佟国维是隆科多六叔的设定。

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纲根据《清史稿》记载于康熙二十九年征战葛尔丹时战死,剧中隆科多也上过战场并且因为作战勇猛还获得了康熙御赐的宝刀。所以按照今天的话说隆科多是烈士遗属并且自己还立过一等功,属于最最根正苗红的那一批人。

除此之外,隆科多的亲姑姑,也就是剧中康熙请吃饭时佟国维嘴里提到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嫁给了顺治。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个孝康章皇后生了一个好儿子——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换而言之,康熙跟隆科多是表兄弟关系。

康熙后来还娶了佟国维的女儿,也就是康熙请客时佟国维提到的孝懿仁皇后,换而言之,康熙娶了自己的表妹,也是隆科多的堂妹,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十三爷会说论辈分自己应该叫隆科多舅舅的原因。这里再提一嘴,历史上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抚养雍正长大的嫡母,这也是为什么雍正继位后对自己这位舅舅这么亲切的原因,

所以论出身隆科多的身份是很尊贵的,如果隆科多没脑子耍横,他才是那个有资格张牙舞爪,说出那句:“田文静,我上早八!”的人。




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堂之上身份更加尊贵的隆科多看到马国成发癫,第一时间就是一言不发并且赶紧挪到一边,深怕跟这个没脑子的马国成沾上一丁点关系。这里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为什么后来隆科多被他的六叔推荐给康熙,并且给出了“坚忍敏达,才堪重用”的评价,因为隆科多做事是有脑子有分寸的,他并不是一介莽夫。









而隆科多并不是没有脾气的窝囊人,在这四爷教训了马国成并表示不管是谁都必须还清欠款否则直接抄家后,隆科多来找了自己的六叔佟国维。而在下人拦路时隆科多直接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子,这其实就是侧面说明了隆科多也是有脾气的人,他在刚才马国成跟田文静坦白要上早八时默不作声并不是他怂,而是他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发脾气,什么时候必须忍气吞声。这种强烈对照就已经明确告诉了观众隆科多是有政治素养的,这也为他后面能够做出那个改变他命运的抉择做出了铺垫。









而在隆科多跟佟国维哭穷想要借三千两银子还户部欠款时佟国维也没太过待见他这位亲侄儿,只让管家给了他五百两打发他走了。而走投无路的隆科多只能把康熙御赐宝刀拿去当了。









随后决定隆科多命运的第一件事发生了,赵贞吉,不是,二阿哥胤礽在热河行宫被废,大阿哥十三阿哥也被圈禁,而此时早就靠拢八爷党的佟国维终于给了自己侄儿隆科多一个看似非常不起眼的职务——理藩院牢头。我们通过后面的剧情也很清楚那是他想要让隆科多接触十三爷,也就是自己押宝八爷的同时让隆科多押宝四爷,双重保险才能保证佟家长盛不衰。并且在离开后还再次叮嘱隆科多不要掺和夺嫡的事否则没人能保得了他,其实就是警告隆科多不要见八爷势大就跟着起哄,否则如果以后有什么变故整个佟佳氏一起完蛋。









于是顺利搭上四爷那条线的隆科多很快又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也是最大的一次机遇,而面对这场机遇,隆科多并没有选择循序渐进而是以出卖自己六叔的代价进行了一场豪赌,这场豪赌他赢了,于是奠定了他在雍正朝位极人臣的地位,但同时也激发了潜藏在他内心无尽的赌性,这也是他后面为什么会在极尽荣宠之时会再次豪赌跟着八爷他们趟八王议政的浑水的根本原因。

我们一点点说。

隆科多的这次机遇始于一场宴会,一场由康熙主导想要提醒自己的老岳父兼舅舅的内阁重臣佟国维的一场家宴。事情的起因是康熙让大臣推举新太子结果整出了个两百多人推举八爷的联名折子,这对于原本就对识破八爷歹毒心思而心生不满的康熙自然是不能被允许的,于是康熙决定请佟国维吃饭,要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向他传递消息。






首先,在菜上好后康熙让太监搬把椅子来让佟国维坐着吃,并且明确说了今天的宴会不讲君臣之礼,只叙亲戚之谊,也就是为这场宴会定了调子,这是家宴,咱们的关系是翁婿,也是舅甥,让佟国维放心的同时康熙也可以将国家大事以家事的方式更委婉的传递给佟国维。







坐定后的康熙先以询问佟国维身体为开场白,活跃气氛以外也是引出了自己身体也是大不如前,所以咱们都得节劳的话题。而关于这个话题佟国维当然是不能直接来一句:“皇上说的对,咱们都该退休了。”毕竟皇上还活着呢,你让康熙退休啥意思?是希望康熙早点死还是迫不及待的让自己拥立的八爷赶紧上位?这心思都用到天上去了海上去了?都直接把主意打到朕下一代身上了?









于是不可能附议康熙的佟国维则直接装傻拍起了马屁,说康熙万寿无疆得活一万年,我这把老骨头也得跟着康熙混一万年。这不仅是把康熙本人想退休其中暗藏的机锋给退了回去,更是表示自己就忠心于康熙一个人,一颗红心向着熙,坚决围绕在以康熙为核心的大清国第四代领导班子周围,紧密团结各族同胞,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

而康熙则更是听懂了佟国维话里的疑虑,于是开诚布公的说,咱们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怎么可能活一万年,并且以一句:“活那么久挡住了后来人的上进之路那人也不答应”接着引出下面的话头。










而此时佟国维仍然没有答话,毕竟康熙嘴里说的不能挡住后人的晋升之路万一不是真心就是个钓鱼执法呢?见佟国维不说话,康熙则继续说要学会放手,得为后人多想想,并且直接挑明了让佟国维推荐后辈里有谁可以出来做官的。

而佟国维也并没有直接说,因为这仍然有可能是康熙在钓鱼执法,毕竟自己作为内阁重臣,也有佟半朝的称呼,此时康熙让自己推荐子侄出来做官,到底是真心还是觉得自己势力太大想要试探自己他吃不准。

于是佟国维非常高明的开始打感情牌,说了皇上这么厚恩,已故的佟佳氏两位皇后孝康章皇后以及孝懿仁皇后一定会感到欣慰的。我前面已经说了,这两位前者是佟国维的亲姐姐,同时也是康熙的生母。后者是佟国维的亲女儿,同时也是康熙的第三位皇后,激起康熙怀念之心的同时也是想要进一步搞清楚康熙是否真心想要让自己推荐后辈出来做官。










而此时的康熙则是说了你佟家从关外就已经跟爱新觉罗家生死休戚与共了,也就是让佟国维放心自己不是钓鱼执法,是真心要为你佟家的下一代着想。于是佟国维这才卸下防备直接推荐了隆科多。









而隆科多这个人选无疑是令康熙满意的,于是康熙直接给隆科多任命了步军统领衙门都统的职务。在佟国维看来也就顺利的与康熙达成了政治交易。









但在这里,我认为康熙仍然是在钓鱼执法。他想要佟家后人出来做官不假,但从康熙之前面对万众一心保举八爷的联名折子的反应可以看出,康熙可没有任何自己退休给后人让路的想法。但在这次对话中他仍然不断强调自己老了不想挡住后人的晋升之路,那毫无疑问他就是仍然在试探佟国维,他需要摆出一副自己想要让新太子逐步代替自己理政的态度来看看佟国维究竟会怎么做,你佟国维到底是会为了谋求非分荣耀而继续站队八爷,还是会真的借坡下驴找个理由退休了事,毕竟在佟佳氏已经“后继有人”的情况下,你佟国维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再为后人去谋划什么了。

而康熙之所以会这么做,或者在整个“请客吃饭”的这场局中康熙的根本目的我之前已经说过了,那就是面对朝野之中汹涌的保举八爷的势力,康熙当然可以直接找茬训斥佟国维然后让他滚蛋,他只要这么做了就会对朝中保举八爷的势力一个最沉重打击,也是对所有已经依附或者想要依附八爷的官员们一计敲山震虎。没错,这就是后面康熙被隆科多打小报告后的做法,也就是你佟国维既然不想体面,那朕就帮你体面。

随后,晚上回家后的佟国维叫来了隆科多,并且给他交代了佟家长盛不衰的秘诀——两头下注,分散政治风险。并且直接点名了此时佟家只有你跟我一起才能够撑起这个局面。








并且佟国维也告诉了隆科多他这些年冷落他的真实原因,他不想让他过早介入朝廷之事介入夺嫡之争,否则自己万一没押对宝你隆科多也得跟着倒霉,最后佟家可就再没有希望东山再起了。











而心思细腻的隆科多并没有被自己六叔画的大饼所忽悠住,直接发出了灵魂拷问:你的意思是不是想让我去烧四爷的冷灶而你自己去烧八爷的热灶?

意思也很清楚,八爷现在是最有机会以后当皇上的,你让我去跟四爷他们说好听点是双保险,说难听点不就是让我当炮灰?你这不跟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唱的《Only you》一样:“烧热灶我来,送死你去,咱一心为佟家,纵死也值得,南无阿弥陀佛?”







而佟国维估计也没想到隆科多竟然看人如此之准,只能支支吾吾打个马虎眼说什么热灶不好烧,弄不好会引火烧身的,并且现在的局势不是谈个人利弊得失的时候,你只能跟六叔一起把局面顶住以后再说。但这些画大饼的说辞自然是不可能搪塞的了隆科多的,这也为隆科多背叛六叔埋下了伏笔。









而后佟国维也跟隆科多说了要提拔他当九门提督,让他从一个牢头直接进部,并且让他明天就可以去谢恩了。





到了这里,有很多的解读认为佟国维是跟隆科多唱双簧,佟国维一方面继续演八爷忠臣不断地刺激康熙另外一方面让隆科多举报自己,让隆科多获得康熙完全信任的同时金蝉脱壳完成与康熙的约定——退休交权。

这在我看来并非剧中真相。我的看法是隆科多并没有与佟国维商议,他是出卖了自己六叔来换取自己的政治前途的。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在佟国维提出了所谓分散政治风险的佟氏家训后,隆科多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欣喜或者感到大任在身,他的第一反应是他的热灶冷灶论,也就是说在他看来个人的利益得失是比你六叔嘴里的所谓家族大计要实际的多。而此时大家异口同声保举八爷隆科多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所以他去烧四爷的冷灶大概率是炮灰。既然是炮灰他凭什么要卖命?那么唯一扭转乾坤的办法只有一个:向康熙出卖佟国维,把他一心要保举八爷的内幕掀开。这样一来佟国维会被康熙迁怒,更重要的是这会把八爷的热灶直接烧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帝王会允许自己的手下重臣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明目张胆的结交保举皇子,也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允许自己的皇子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亲贵大臣笼络到唯他马首是瞻,这是对帝王权威的严重践踏。

第二,佟国维跟康熙的对话中康熙明确说了自己要节节劳,要不挡住后人晋升之路,在佟国维看来都是康熙想要逐步让位给未来新太子的征兆,而此时最大可能成为新太子的人无疑是八爷,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之时他有什么理由自己跟隆科多合谋把自己的热灶烧爆?并且此时的局势可还没有明朗到不是八爷就是四爷当太子二选一的地步,他又什么理由提前烧爆八爷热灶让隆科多上去?万一四爷也不是康熙心中内定的人选呢?那自己不是两边都白折腾了?

第三,擅自结交皇子,煽乱朝纲是什么罪名?他佟国维能笃定康熙会轻描淡写的放过他?明明康熙已经跟他达成了政治交易,他找个理由什么眼睛疼,脑袋疼,屁股疼,足疾,耳疾之类的告老还乡即可,他折腾这么大一出就不怕康熙一怒之下给他直接加重罪?

所以这就是隆科多自作主张,而直接证据则是剧中一个很小的镜头,那就是从六叔家出来后的隆科多半夜醒来,趴在桌子上喃喃自语:“做人难,难呐。”

这是非常不合情理的一处细节。隆科多从一个不入流的牢头直接成了部委一级的高官,按道理他应该高兴,哪怕是喝点酒庆祝他说的应该也是“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等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之类的歌而不是趴在那像是要下很大决心似的,只有是他此时要为了自己未来的高官厚禄而出卖自己的亲六叔才会显得如此挣扎,才会显得如此颓废而不快。


而到了第二天,隆科多来谢恩时就直接卖了佟国维并且带上了八爷,说自己六叔推荐自己都是为了八爷,还让自己以后都要好好为八爷效力。这样康熙彻底愤怒了,不仅佟国维完蛋了,八爷的热灶也必然爆了。
















随后议定新太子的会议上,康熙直接拿出了直接联名推举八爷的折子,给这定性为串联并且把矛头直指佟国维。而康熙的心思我前面已经说了,既然你佟国维不想体面那我就杀鸡儆猴,让所有还想推举八爷的人看看,连内阁重臣,朕的亲舅舅兼老丈人支持八爷朕都让他滚蛋,其他还有人敢接着围着八爷转吗?

而同样的,隆科多赌赢了,他正式替掉了佟国维成为了这一代佟佳氏的家主。而这场豪赌也为他日后再次豪赌八王议政埋下伏笔。









随即到了康熙弥留托孤之际,康熙单独召见隆科多,并且非常奇怪的给了隆科多两份相反的旨意,一份是隆科多勾结八爷,罪大恶极,直接枪毙。另外一份则是赐他一等公,领内侍卫大臣,并让他进上书房,也就是成为下一代的内阁成员。

这里其实就是康熙看出了隆科多的不老实,隆科多虽然干掉了自己的六叔,实际上践行的仍然是佟佳氏两头下注的家训,所以他对于四爷巴结,对于老八仍然来往,而康熙则是要断了隆科多这种想法,专心专意的辅佐雍正。







那么经过此事后的隆科多就此收心了吗?我的回答是没有。我今天这里就不谈网上盛传的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回雍王府见了导演邬思道后放出了十三爷,十三爷还顺便洗了个澡带着兵到丰台大营夺完兵权,还顺手杀了个任伯安假扮的都统程文运后赶到畅春园,等到一切大局已定后隆科多才捧着遗诏出来的故事了。









我们今天只聊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康熙弥留之际分别传唤四爷还有八爷他们进宫时,对于八爷传令之人是专门进八爷府并且明说是奉了隆科多之命来护送老八进宫,而老八对此丝毫不怀疑,并说了隆科多护送万无一失。而有邬思道导演坐镇的四爷却是心中忐忑不安并且怀疑隆科多是老八的人。

那么其实只有一种可能,隆科多真的是在两头押宝,他心里清楚四爷肯定是康熙心目中的继位人选,要是最终无事发生四爷顺利继位,那他凭借康熙遗诏有托孤之重并且康熙已经给自己安排了高官厚禄自然是在新朝上可以呼风唤雨的,所以稍微冷淡一点四爷也无所谓,毕竟四爷的冷灶他烧了不止一天两天了,是有感情基础的,哪怕万一四爷有什么想法他也可以说是康熙托孤事情太大他只能秉公办理请皇上原谅等等。

但同时老八势力太大,连丰台大营的程文运也是八爷的人,万一真的闹起了兵变,八爷最终致敬自己四哥当年搞的玄武门之变,兵临城下之时所谓的传位诏书不过就是一张废纸。所以老八是一定不能得罪的,还要让他有意无意的感受到自己是偏向于他的。这在接人的规格上就可以明显感受的到。









所以到了这里我可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为什么隆科多会在八王议政时背叛雍正?

你看了我上面的所有对隆科多行为解析就明白:隆科多他不是四爷的人,他也不是八爷的人,他只是一个政治投机客,一个赌徒,他的起家靠豪赌,并且改朝换代之时也是两头下注,剧中对他的心思有个非常行为艺术化的具体展现——打着巨型麻将的人。

所以这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还要掺和八王议政这种看上去九死一生的事了。因为隆科多是一个赌徒,那你就不能以常情度之,你必须要以赌徒的心态去揣摩。

那么什么是赌徒心态呢?

在我看来赌徒心态就是永远在想着投机,永远在以小博大。这样的人眼中只有全赢跟全输,所以你看任何一个赌徒从来不会想着我已经赢了或者输了这么多钱了赶紧收手吧,他们会一直下注直到把牌桌上的筹码全部赢光或者输光为止,赢了还要赢更多,输了则会急眼不顾一切想翻盘。

所以隆科多在出卖亲六叔的豪赌中赚的盆满钵满,却也在后面出卖雍正的豪赌中输的一无所有。其实他到死都不明白,他那个看似愚忠到最后都在维护八爷的六叔嘴里的两头下注并不是让他三天两头反复横跳,而是无论身处哪个阵营都要一心一意为自己的主子效力。因为人生之路也是如此,要一步步稳稳的慢慢的走,慢慢的想,就像曾子的那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圣贤并不是迂腐的让你整天反思道歉,而是要让你时时警醒,时时心怀畏惧,这样在做出重大决定时才能时时感知环境、时空的变化,才能在复杂而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做出符合自己长期发展的最佳选择。

而隆科多的悲剧就在于,他背叛的佟国维而取得的成功仅仅是那时候天时地利人和都恰好都聚在他那一边时的一个偶然罢了,就像他摇骰子手气太好直接摇出了六个一,是怎么都不会输的天胡开局。而时过境迁以后,还想着用同样的办法重来一次的他不过就是那个宝剑早就掉落江心,人已到岸却痴心妄想依靠着过去刻下的印记在一片污泥浊水中疯狂搜寻着丢失的宝剑的可怜人罢了。

The end

寻隐者不遇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