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略加训练,懂得射击要领的普通人,能用铁瞄AR打出什么水平?
两年前我曾经想玩玩铁瞄,体验一下越南丛林里大头兵如何打中会说话的树。当然我也没精力去完全复刻USGI A1/2,只是搞了一支带固定准星的16寸 BCM上机匣,买了个几十刀的A2 提手,就去村里的靶场里归零了。在此之前我是打过两百发左右的308win/7.62NATO,但那都是疫情前了,而且是加了镜子的栓动,跟AR只能说略有共通之处。
归零之后发现自己卧姿拒枪还行,但铁瞄实在是看不清准星(我有不算低的散光,70-100度近视,平时不戴眼镜),回去上YouTube看了一圈视频,学习了一些铁瞄瞄准技巧(现在全忘了)
50码是这个水平:


如果我能在140码上维持2MOA的散布,命中头部大小目标并不难。
但我能维持吗?不能,因为铁瞄的sight picture,尤其是对于散光的人来说,瞄准本身的误差真的太大了。50码,准星就快占满半张靶纸了,140码,就跟人体差不多宽,想精确瞄准谈何容易

但是,如果射手使用LPVO(速瞄)或者红点,命中率会大大提高,哪怕LPVO固定在1倍,都会比机械瞄好太多!

最主要的原因:使用光学瞄具时,你的分划和目标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望远型瞄准镜可以视差调节),不存在铁瞄只能看清准星的情形。类比于镜头,有散光的人眼,不仅焦外光斑是不圆的,准星边缘本身也是有重影的,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对位于焦外的目标进行精确定位的难度。
次要的原因:铁瞄射击之后,对于非熟练射手,需要花时间重新从觇孔中找到准星,补射/连射能力显著不如光学瞄准。
对于铁瞄准星对目标的遮挡,我还有一个体验,靶场200码处除了半身靶之外,还有个宽度近似,高度只有半身靶三分之一的钢靶。我使用铁瞄对半身靶的命中率大概八九成,但对这个小钢靶的命中率可能不到三分之一。虽然这个命中率和面积差不多成正比,但也说明我的散布主要在竖直方向而不是水平方向。瞄准半身靶是,我可以比较精确的用准星对准靶子一半高度的位置,高出准星的部分也在准星的重影之外,而这个扁的小靶就很难用类似的办法。

最后声明,不是所有的AR都能稳定打出小于1MOA的散布,应当说,非重型枪管,但使用冷锻技术(CHF,cold hammer forged)的AR枪管,在使用普通弹药时(反正我当时是随便买的几盒),冷管(枪管明显升温之前)可以较稳定的打出1MOA的散布。挤压式膛线的AR枪管,就很难保证了,个体差异比较大,2MOA都不一定保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