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我姑且不讨论,我有一点好奇的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卢沙野大使这句话是在炒作民粹?
1.我国外交部晋升逻辑是KPI,不是民粹。
按照以往的惯例,外交部部长诞生于驻美大使和驻日大使(代表曾经我国的外交重心,不过考虑到日本的外交和国力,今后驻日大使很难再晋升为外交部部长了)。而且想要成为外交部部长,重点是要拿出来成绩——你拉来了多少企业投资,和多少华侨群体构筑起关系,或者是搞好了什么外交事务,才能成为外交部长。
也就是说,就算考虑到卢大使是在炒作民粹,他能得到什么呢?而且卢大使此前的工作方向更多偏向于非洲。
2.我国在俄乌战争、对台问题上的描述一直是这样的。
在俄乌问题上,中国真的可以算最中立的一位了。
俄乌战争的内因是苏联时期国域乱分导致的管辖混乱,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就始终存在东西方互不认同,内部分裂的问题;
外因是在内因的基础上,乌克兰成为了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三国地缘博弈的棋盘,可以说引发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我国的官方阐述中就一直在回答这个问题:
汪文斌:我刚才已经介绍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乌克兰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因素,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没有发生变化。中方主张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平解决争端,呼吁相关各方保持克制,通过谈判化解分歧,避免局势继续升级。
而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大陆的回答也更简单,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两岸问题本就属于内政问题,实际的内政问题就是当初美国第七舰队阻挠了解放军解放台湾,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解放战争并没有结束。
换句话说,卢沙野大使只是陈述我国的官方观点,并没有创新。那诸位为什么会觉得,一个复读的观点会是引起民粹呢?
炒作民粹至少是表现得更强硬或者直接换观点,这和官方观点并无不同。
3.再退一步说,这叫哪门子民粹?
卢沙野大使的话的完整版是:中国有权对台湾进行直接的军事行动,但是按照我国对台政策,武力只是最后的不得不采取的行动,因此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解放;可是美国和台毒完全给面子不要啊,那按照之前的约定,“武力只是最后的不得不采取的行动”,那就只能采取武力了。
这并不是民粹,这还是中国官方的外交态度——台湾问题只有两个回答,和平回归,一国两制,或者是武力解放,一国一制。
在台湾问题上,正儿八经的民粹是“留岛不留人”,“只有一国一制”。也就是说真民粹是“我不要什么狗屁的和平回归,我要的是武力解放;我也不要什么一国两制,我要的是一国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