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为苏州遇袭日本母子挡刀的胡友平女士因伤重不幸离世,日方媒体高度评价,你怎么看?

老肥羊
2个点赞 👍

谢邀,但是歪个楼。

我发现在这个回答底下。很多人提到一个重点,说对外国人的伤害会冲击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从而影响就业和中国经济。

我看这个想法大概率是错的,错在哪里?错在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在这几十年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而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个变化,对外资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几十年以前。

先讲一个逻辑:外资的本质是什么,是投资。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是追求利润。没有哪怕一个外资来到中国是奔着做慈善来的,他们来,必然是要带着比投入多得多的经济回报走人的,不然他们来干什么?创造地上天国吗?这种鬼话也能有人信吗?是,外资企业在人员待遇方面,或者说在经济成果的劳动再分配方面,确实比国内企业公平很多,也当人很多——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外资消耗100的市场容量(或者也可以说消费能力),然后也许将其中50甚至60以工作岗位和工资的形式还给中国,但这本质上,仍然是经济净流出而不是流入,是损失而不是收益。

那为什么前几十年,外资对中国是正面效益,而现在就不是了呢?

原因是,前几十年,外资虽然在中国投资生产,但并不指望中国人消费,他们消耗的市场容量绝大部分是美国的,欧洲的或者别的什么国家的,你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外资,消耗的市场容量中,90来自于欧美各国,10来自中国,而其中50~60以工资的形式流入中国,这样一看,对中国当然是经济净流入,是正面作用。

而当时的美国,坐拥国际铸币权,可以虚空造牌,通过印钞的方式凭空变出几乎无限量的消费市场,和中国形成了互补(欧洲也是,但欧洲没有铸币权,靠的是高端产业剪刀差平衡收支,不足的部分再用债务弥补),创造了几十年的经济繁荣。

但近几年以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说到底即使是美国,印钞,也只是“几乎”无限,这种创造的市场空间仍然是有极限的,体现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上。欧洲更是由于高端产业被中国挤占,收支完全不平衡了。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到了这一步,就连欧美人都晓得要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了,贸易保护政策搞起来了。

到了这一步,外资的逻辑就已经变化了,他们仍然在中国设厂,但是比起生产力,他们对中国市场容量的损耗更大了——毕竟中国可没有国际铸币权,中国这点市场容量,都是普通人一血一汗挣出来的。现在的外资,大概是消耗中国90的市场容量,10的外国市场容量,而反馈给中国的工资(劳动再分配)仍然是50~60,看出来了吗?在这个逻辑下,他们对中国造成的损益就不再是效益,而是损失了!

我们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国内分配的严重不平衡,这需要我们正面面对,正面解决,而不是想着通过外资能把这个坑绕过去,靠外资支持中国经济——这根本不可能,只不过是投机取巧的想法罢了。

编辑于 2024-07-01 00:06・IP 属地湖南
池流溪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