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开始,中原解放区发布公告《禁止无偿派差征用民夫,实行给价包运制度》公告,给予支前民工一定的补偿,公告中说:一律禁止无价派付,禁止只分伙食不给工资之义务运输制度。
公告中也标明了支前标准:
民夫转运伤员一人,无论你用什么方式运,每转运1人走50里,发粮食30斤
用担架抬伤员,每抬一个再加10斤粮食
运送军械弹药,每运100里,如果是人力挑的发32斤粮食,驮运的给23斤粮食,如果是用车辆帮着运输的给20斤粮食
公告发出之后,解放区人民支前的积极性才被动员起来。毕竟在之前华东军区➕中原军区的动员效果可以说很不理想
根据冀鲁豫区d委1948年7月打的报告:仅7月10号一天,二分区原来要调2000副担架,结果抬到总指挥部是1550副,而接受任务最后能把这些担架抬到前线的只有450副,三分区要1000副,送到医院只有100多副,七分区要2000副,到总指是1700副,接受任务只有700副,五分区要了1500副,结果只征集到500副,最后送到地方的只有300多副,也就是说抬担架的民夫逃亡的总共有4850副,占总动员数的75%以上
1948年10月10日,冀鲁豫区d委的报告中说:河南濮阳征集民工1300多人,完工往回走的仅40人,跑了1200多,南乐原征集800人,完工往回走的只有320,昆吾原征集250人,完工往回走的只有10人,几乎跑光,茌平县征集400人,不到两天跑了175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害怕因为支前耽误农忙,比如山东莒县就有民夫一家因为常年支前,结果造成自家田地荒芜,有一个叫杨家圈的穷村子,支前去了36头驴,在路上死了7头病了6头,本来就穷,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驴还没有拿到相应的补偿,有些农民为了逃避当民夫,不惜破坏大车杀掉牲口
2,小商贩也不愿意去支前,支前给予的报酬不如自己做生意赚的多,自己一走家里生活无法维持,因为支前,有的人家就背上了负债,有的人家甚至吃光了积蓄,而且商贩本身身体素质也不如农民,参加抬担架,背粮食这样的重体力劳动根本身体承受不了,有些小商贩去当民夫就出现了差压病——背东西背的吐血
3,由于战斗频繁,解放区干部经常动员民众长期待命,有些地方甚至提出村不离村区不离区的口号,导致劳动力冻结,农村之间的商业停止运转,生产减低,更加降低了农民支前的积极性——毕竟我生产的农产品卖不出去,那我还种地干嘛呢?够我吃的不就行了
4,百姓出工干部不出工,引发普遍不难,还以冀鲁豫边区为例,边区政府规定,村干部模范英雄到区县来开会,就等于参加支前了,民兵集训也可以算支前。还有村里的农会会长组长自卫班班长排长,还有通信员,帮办,这些人都可以不用支前,而且这些基层干部掌握着一般人支前的支配权,这样一来这些基层干部的亲朋好友就会给这些干部塞点烟酒,就糊弄过去不用去支前了,这些情况也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5,支前民工待遇差,民工支前上了前线,吃不饱也穿不暖,本来答应的工钱也给不齐,部队对于民工的吃饭问题也没有进行重视,甚至连开水也喝不到,睡觉的地方也没有,只能睡草堆,根据时任华东野战军第二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刘瑞龙在日记中记载:民工衣服是最严重的问题,来的时候天气还不冷,带的棉衣不多,但是一到前线天气就冷了,民工衣服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能靠缴获,食宿都有问题,民工生病的人也多了起来,很多人都得了肠胃炎,寒热等疾病,五分区已经有病员民夫300多人。
针对这些情况,华东军区和中原军区开始进行着手解决
1,对民工进行动员宣传,召开动员大会,诉苦运动,要让大家明白打不跑蒋军还乡团就会来嚯嚯大家
2,针对干部不去支前的问题,各军区要求干部要轮流去支前,不仅如此,在基层还要展开mz运动,谁去支前谁可以不用之前,谁去前线谁去后方,都要经过群众评定,比如河南杞县就召开民众动员座谈会,讨论谁去谁不去是否公允,如果不去是因为什么有什么困难你要提出来,还要召开民工家属的座谈会,打通家属思想,公正问题从而得到缓解
3,有的民众担心自己去支前耽误农忙生产,基层政府就发动群众搞“五保公约”,进行互助生产,你去支前,你家的地我们找别人帮你种
4,后勤部对于民众支前的车和牲口也要折工计算,损坏的要赔偿,要修理,不能让群众吃亏
5,改善民工待遇,1948年10月25日,华东支前委员会决定。在民工往来的道路两旁设立民站,给这些支前民工提供茶水和饭食,每个站要支大锅10到15口,放一些柴和面粉,每30到50里设一站,不仅如此,还要解决民夫住的问题,每个站要能保证住20到30人的民房,每个站还要聘请中医一到两人
再加上开头提到的支前民工工资待遇标准,才有了后来的543万人的解放区群众用小推车支援淮海战役前线的壮观景象,改善了问题,提高了积极性,本来一躺只能运600斤,改进之后大家踊跃参与,一趟就能就能运1400斤,以前只能出900辆小车,改进之后就能变成1000辆甚至1500辆
据统计,在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民众支援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牲畜76.7万头,船85.3万只,汽车257辆。向前线运送弹药1460万斤,漕运粮食9.6亿斤,向后方转运伤员11万余名。在战役的第三阶段我军原计划参战兵力和后方民工的比例是1:3,结果实际参战兵力与后方民工支援的比例居然达到了1:9。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致的工作,才有了后来的胜利,战争永远不是玩全战红警,鼠标一点一应俱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取最后的胜利,这也是我军和蒋军的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