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央视辟谣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二十年来从未用过,市值已达 3 万亿」,该如何解读?

财新网
644个点赞 👍

最近央视新闻拉了个大的,那就是在“肥猫事件”中,极具创造性的把“造谣”的帽子扣到肥猫姐姐的头上,在被网友一波冲锋以后,意识到自己没有证据,暗戳戳的改成“故意误导舆论”。

这个养老金储备也是,所谓“养老金储备不足”等谣言,等的谣言是什么?是“未来延迟退休”“80、90后退休拿不到足额养老金”,从而引发的恐慌,并且导致人们对现有养老金制度的不信任,有条件的选择不缴纳养老金。背后的原因是“现收现付制”面临人口急速下降后的窟窿,是“企事业单位并轨前员工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却享受高额养老金”的吸血。这种情况下,养老金无以为继是一个事实,为什么不针对这个来个辟谣?

真就大厦将倾,不去分析本质原因,单独驳斥一个所谓“地板没擦干净”,来论证大厦没事,安抚民众恐慌,问题是,有人信么?

中国目前养老金体系最大的问题,在于前面体制内退休人员空手套白狼,他们在工作时候没有缴纳任何养老保险,却在退休后享受替代率极高的退休金,结合“现收现付”制度,80、90后人口高峰的年轻人用当下的社保供养他们尚且吃力,说白了,就是在透支养老金的未来。而且即使并轨之后,也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完全缴纳养老保险的,只有14年后入职的那批年轻人。现在退休的既得利益者,就是伏在年轻人身上吸血。

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退休后养老金高度仰赖财政补贴,替代率(退休后收入和退休前收入的比值)超过80%,与企业职工的悬殊差距考问着制度公平。2014年并轨改革启动,然而十年过去,二者差距不降反升。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退休者月均养老金分别为2741.5元和2063.9元。到2022年,这两个数字变为6099.8元、3148.6元,差距扩大至近1倍

私企职工的凄惨主要表现在,并轨前,他们的退休金被体制内侵占,并轨后,他们的退休金涨幅也远远落后于其他群体:

退休金被侵占最大的表现,就是私企员工退休后替代率低。2014年前,以工作满20年、30年和35年为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可达退休前工资的80%、85%、90%。而有些地区企业职工只能达到退休前待遇的30%,最高也难超过60%。若按照国际劳工组织将55%作为养老金替代率的国际警戒线,低于该数值意味着退休者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离退休人员数(或“实际待遇领取人数”)计算,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人月均领取204.7元,企业职工退休者月均3148.6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者月均6099.8元。相较2014年,三者涨幅分别为130.5%、52.6%、122.5%,企业职工待遇变化最小。

不过农民涨幅高也是因为基数小,事业单位基数大,涨幅高,也就明白为什么现在考编热了。

此外,“现收现付制”有点击鼓传花的味道,最大的风险在于参与人数的下降,这在中国,随着人口的滑坡,已经成为现实问题。

2022年,中国迈入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拐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4.9%、抚养比(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突破20%。由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2020年底出版发行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预测,养老保险将从2019年的2.65个人养活1个人,降低到2050年的1.03个人养活1个人。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网络传播信息的快速,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现行体制的缺陷。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变体制内外的不公平,任由数量庞大的体制内退休人员透支养老金未来,那么这套体系最终的走向,必然是针对企业的养老保险费率的提升、个人的延迟退休。央视还是在这些数据和问题上,给我们好好辟辟谣吧。

发布于 2024-05-27 15:11・IP 属地江苏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张逸恒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