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保险、最节约成本的方案。
我只须给每个参会成员发放一个VR头盔即可。他们现实中都不必集中在一起,待在各自家里就行。
戴上头盔,接上网络,进入类似“元宇宙”的虚拟空间。
空间背景就是火星,大家的意识和感观仿佛身临其境,能在火星的各种真实地貌上来去自如。同时各自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无障碍的交流!
会场布置,就是火星全境。
参会人员的行动速度比光速还快,能瞬间到达任意地点。
确实能做到好看、好逛、好玩。
第二个方案,要坐星际飞船去火星实地参会!
按目前传统技术的飞行速度,单程最快大概需半年时间。所以参会人员统一提前半年在飞船发射中心集中,跟着就起飞吧。
而在场地布局上,我还要在他们集中之前,紧锣密鼓地筹备好。因为时间比较紧。
我首先征询国家航天局和诸多航天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和各个相关部门沟通并得到支持,取得此次大会举办所需的星际飞船使用权。
当然还有各种科学技术人才的全力配合。
因为工程浩大,时间又紧迫,我会考虑利用民间力量以及国外资源,全力以赴,操办好此次大会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在参会人员到达会场(火星)之前,我大概会安排300次火星登陆,目的就是会场的基建建设。
每一次登陆地点都不同,每个地点都代表一个特色项目,也就是说,此次大会设置300个大的主题项目。
而林林总总的小项目更不计其数,分散在火星上的300个大会基地上。
每座基地面积大约方圆1公里,基地与基地之间无需廊道连接,因为每座基地都有空天飞机群,最慢的空天飞机速度都超过了25马赫。这是我专为此次大会精心研制的神器,目前尚未面市。
至于火星上的恶劣环境,那都是小事。什么强紫外线、空气稀缺、要自备饮用水等等小问题,根本不必担心。
每座基地的强大功能,等幸运的参会人员回到地球,自然会分享给大家。
第三个方案!这个才是真正的大手笔,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最近我的量子技术研究获得了巨大突破,我可以利用量子特性和正反粒子转换技术,将两点空间位置调换过来。
没错,它就是传说中的瞬移!
我只须在地球设置一个固定“传送门”,让参会人员穿上宇航服,进入传送门,一秒内直达火星上随机一处。
这个其实有点冒险,毕竟还没有验证过 。
其实我还有第四种方案,大概是利用空间压缩原理,将火星缩小抓过来,让参会人员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