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以色列不是蠢到家了,他们就不会同意停火。如果现在停火,哈以战争就会发展为第二次中东战争,这对以色列将非常不利。
第二次中东战争纳赛尔领导下的埃及在战场上一败涂地,但在政治上却大获全胜。究其原因是因为英法在国际社会压力下选择了撤军,让纳赛尔成功保住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纳赛尔借此一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埃及顺势成为阿拉伯的盟主,阿拉伯的民族自信和声势空前高涨。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不但没有削弱阿拉伯人反以的信心,反而还增强了,这就是为啥会有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原因。
如果以色列这次顺从国际社会的意愿从加沙撤兵,那哈以战争很可能会成为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翻版。赢得哈以战争的以色列不会因为主动撤兵而换来长久和平,反而会埋下更大规模战争的隐患。因为在极端宗教分子眼里,是哈马斯打败以色列守住了加沙,而不是以色列选择了和平。哈马斯“战胜”以色列的“壮举”会吸引更多极端分子加入,也会让中东西亚的极端组织更频繁去挑战以色列,就像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那样。以色列一定会覆灭杀戮绑架自己平民的哈马斯军事斗争派,这是做给其他极端组织看的,这叫杀鸡儆猴。
对待死敌不能留手,一旦留手,未来很多年你都会为你的错误决定买单,这是第二次中东战争留给以色列人的启示,他们显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
以色列的态度很明确,一是要彻底消灭哈马斯,二是要自己决定战后处置加沙的方式。
哈马斯在战前是24个营,4万多人,经过半年激战,现在还剩4个营,大概4000~6000人。美国和国际社会希望以色列能放过剩余的几千哈马斯,但以色列坚决要剿灭哈马斯剩余的四个营。
至于战后如何处置加沙,简单的说就是要确保加沙永远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以色列除了要剿灭哈马斯残部,更重要的其实是控制两条走廊,一条是连接加沙和埃及的“费城走廊”,一条是加沙中部的“纳扎里姆走廊”。一旦以色列控制“费城走廊”,外部援助加沙的通道就被以色列掌控了,未来任何势力想输送大量武器进入加沙基本不可能了。而以色列控制加沙的“纳扎里姆走廊”则是要把加沙一分为二,他们会把加沙北部打造为缓冲带,用这样的方式来保证以色列本土的安全。以色列应该会允许部分经过筛选的巴勒斯坦人住在加沙北部,剩余的巴勒斯坦人则留在加沙南部。如果以色列真的做到这些,那加沙未来确实很难再对以色列构成重大威胁了。
事实上“纳扎里姆走廊”已经在以色列手里,只要打下拉法,“费城走廊”也会被以色列控制。到加沙南部就会成为一座孤岛,巴勒斯坦极端分子想获取武器的难度会变得非常大,就算能搞到武器,也必然是枪支等轻型武器,而且数量不会很大。只有轻型武器的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如果袭击驻扎在“费城走廊”和“纳扎里姆走廊”的以军,无疑是自杀。袭击以色列平民就更不可能了,别说失去“费城走廊”的巴勒斯坦极端分子根本搞不到火炮和火箭弹,就算能搞到,因为有“纳扎里姆走廊”和加沙北部两个缓冲区的存在,也很难再打到以色列本土;像去年10月7号那种用空降偷袭以色列后方的办法也将失效,因为首先搞不到飞机,就算能搞到,也只能从加沙南部起飞,这就给了以色列充足的反应时间。
确保加沙永远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就是以色列执意要把打拉法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