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中国学医门槛低的代价是雇主整体上看其实只有一个:国家。
国家作为雇主来说好不好呢?当然不算差,但是要看你是谁,付出过什么努力。
我一直说中国高等教育廉价的原因其实是打造一个大型委培系统,主打一个靠学额设定让大家“自愿”学自己不爱学的。当特定专业的红利期过去,长期看价值都会回归。
但医科价值回归的意思不是回归到国外的医生高收入曲线,而是回到委培系统的曲线:比如军校生、师范生,没有背景比较辛苦,还不能挑选雇主。
当然学医不好的原因其实是对比起公务员的相对不好:学习更辛苦而且周期极长,智力门槛相对高,职业初期的议价权极低。而一个普通家庭考公可能也未必有什么大发展,但是至少不累。
普通家庭学医慎重的意思是性价比低,今天2025年普通家庭选择学医的话建议是真有兴趣,有兴趣学医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