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指挥作战的规模是一回事,带来的军事变革却是另一回事
袁世凯人人咒骂,可是目前PLA教科书中讲建军治军历史,还是要提一句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而再之前的例子就是戚继光
戚继光可以说靠一己之力把明朝军事水平拔到了极高的水平,深刻影响了未来两百年内的东亚战争形态。
首先戚继光的部队主力是募兵,是高度职业化的。戚继光靠着国家专门拨付的军饷,按照自己制定的要求,从农民和矿工中招募士兵。除了兵员基础好外,戚继光对自己和属下要求也极为严格,同时他又积极腐化上级,在有充足粮饷和朝中大官支持的情况下,戚继光的士兵完全脱产且不用为生计发愁,自然能专心脱产训练。
比起鸳鸯阵,更具创造性的是戚继光设置了近现代军队中才有的“火力排”,戚家军的编制中,四队鸳鸯阵为一哨(类似现代的排),四哨又组成一官(类似于连)。除了冷兵器部队,官里还有鸟铳哨(内有四队鸟铳兵,一队有十名鸟铳兵),也就是说一个官有四个冷兵器哨和一个火绳枪哨。
每次作战时,每一哨鸳鸯阵前会摆一鸟铳队,在敌人到达一百步之内后,鸟铳手听指挥官号令进行射击。这种火绳枪平时集中编制,战时分散部署的作战思路与近现代军事理论不谋而合。而且每个鸟铳手还配有长刀,用于近战自保。鸟铳队射击时,一队兵会根据指令分为数组,有时是10*1,有时是5*2,有时是2*5,按组轮流射击装弹,或者进行一轮齐射。
嘉靖四十年的花街之战中,戚家军断粮一天急行一百一十里到达花街,戚继光命令火绳枪轮番射击,不断削弱倭寇兵力,倭寇还没接近戚继光军阵就已经伤亡惨重。在狭窄的小路上,戚继光将鸳鸯阵分为更小更灵活的三才阵,长短冷兵器配合奋力冲杀。当一个武艺高强的倭寇手持长枪和长刀肆意冲杀之时,一名鸟枪手一枪射中了倭寇长枪,又一枪射中了倭寇长刀,然后直接冲上去用佩刀熟练的割了人头,之后他又连杀七人。戚家军不仅有注重火力持续性的轮射、火力密度的齐射战术,还会用火绳枪打巷战和精确射击。
虽然火绳枪很早就进入明军装备序列了,齐射、轮射和散兵战术也不是戚继光首先创造的,但是能如此综合运用,灵活部署,批量装备,为后来的中国和朝鲜军队大规模运用火绳枪奠定了基础。
在北方,戚继光开发了车营战术,还让北方边军也开始逐步重视火绳枪。戚继光在蓟镇组件了车营、步兵营、骑兵营和辎重营。车营中,车靠畜力机动,既是炮车也是掩体,每辆战车由两队士兵,一队随车作战,以火炮为核心,另一队在车下作战,这一队十人之中就有四人是鸟铳手,车营全营官兵共三千一百零九员,其中鸟铳手五百一十二人,火绳枪配备率为16%。步兵营中,基本是一组杀手队(冷兵器)有一组对应的铳手队(火绳枪),全营共二千六百九十九员,其中鸟铳手一千零八十名,火绳枪配备率达到了40%。骑兵营分为左右部和中部(三队一旗,三旗一局,四局一司,两司一部,三部一局),左右部中每一队有两名鸟铳手和两名快枪手(还在用火门枪),中部每司第一局各队则有鸟铳手八名,实际骑兵营中仅中部四局为真正的骑兵,其它骑兵均是机动时骑马、作战时下马的“龙骑兵”,除了装备枪械的士兵和负责后勤的火兵,骑兵营所有人都配了弓箭。为了保证车营、步兵营、骑兵营的作战效率,戚继光还组建了辎重营,辎重营里有六百四十支火绳枪,比车营中的火绳枪数量还多。
能将火绳枪装备量提升到如此水平,并针对性开发车营战术,对之后的抗日援朝,明清战争,清俄战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算指挥部队规模没有达到灭国级别,仅是战役战争级别,但光从军事技术、军事战术和军事编制来讲,戚继光绝对是明清时期承前启后的,最重要的军事家。
